贤愚千载知谁是雷震天地龙蛇惊

2015-05-30 06:53刘勇先
收藏界 2015年9期
关键词:林则徐人品书法

刘勇先

提起林则徐,人们就会想到“虎门销烟”、“广东禁烟”两件震惊中外的历史事件,这也为林则徐写下人生永载史册之光辉篇章,使他成为一代名臣、民族英雄,为后人称颂。但林则徐还是一位颇有成就的书法家,却鲜为人知。

山东临沂博物馆珍藏一幅林则徐行书横披(附图),并注明:“此是林则徐为时任工部都水司主事的临沂莒南人庄瑶(字琪园)所书。”此书法为庄家后人所捐献。

其横披为纸本,墨书:“衮官修名,大臣捐名。修名者口不敢念是非,心不敢计利害,潜行密用如龙之养珠也。大臣则惟一诚,无乃谓是非利害,独往独来,如龙之行雨耳。琪园二兄大人正,林则徐。”下钤“臣林则徐字少穆印”白文方印。

林则徐(1785-1850年),字元抚,一字少穆,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林则徐出身贫寒家庭,自幼读书勤奋,才智过人。13岁中秀才,20岁中举人,27岁成嘉庆十六年(1811年)赐进士出身第二甲第四名。清廉为官,曾任东河河道总督、江苏巡抚、湖广总督等。清末著名政治家、思想家、诗人。是中国近代抵御外侮的第一个“民族英雄”和近代“维新思想”的先驱;还是一名爱国主义者、近代中国的禁烟领袖。1838年12月被委以钦差大臣节制广东水师,赴广东禁烟。次年6月,在虎门销烟2万余箱,名震天下。鸦片战争中极力抵抗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坚持维护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史学界称他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林则徐在清代书法家中还占有一席之地,他在世时就以善书法而颇有声名,有一首赞美林则徐书法的诗曰:“君昔解褐衣,书名倾一时。书自柳颜入,自将堂堂旗。”而且当时向林则徐索书的人不少。他在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的《致刘闻石书札》中写道:“弟日来颇添酬应,委书之挂屏、绫幅,再容旬日奉缴”,“而日来纸帧堆积几案,腕下尚未能稍稍清厘,日后容当为之也”。另外在郭松苍的《竹间十日话》中也有记载,“林氏由西安赴戎,随身之物除常阅书籍外,还有公卿求书绫绢宣纸,途中无日不为人书字”。从这些文献中可以看出,林则徐的书法在当时就极受欢迎。

林则徐在以文章取仕的制度下,从童蒙伊始练字直到中了进士,具有深厚的书法功底,根基不言而喻。他做人刚正不阿,在禁鸦片这个大是大非问题上,满朝文武禁若寒蝉,只有他力排众议,挺身而出,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禁烟设防,兴利除弊,敢于担当并有所作为。后虽遭贬谪流放,仕途坎坷,但他的经历、观念、道德、人格、气节等必然会对他的书法产生影响。有书家评论他的作品是,脱胎于颜柳,点画运笔,间架结构,分行布白,都有一种清新秀丽之态,以欧阳询书法为形质,取王羲之、董其昌书法的韵致,严谨中有灵秀。他的晚年作品则多渗有苏东坡笔意,写得厚重沉稳,形成了自己严谨正派、遒劲刚烈、清秀舒朗的风格,为后人所推崇。

中国传统是以人的道德品行优劣来评判其艺术造诣,所谓“写字者,写志也”。所以也有的书法评论家认为,林则徐书法是人品、书品和谐的典范。他的书法与人品二者相得益彰,将其人品中的刚正豁达之气融入书法之中,体现了他崇高的人格魅力。

这幅林则徐书写的横披书法严谨端庄,正派大气,稳如磐石,取势行笔流畅,毫不矫揉造作,颇具阳刚浩然之气。书法贵在奇美二字上,奇如垂露般晶莹剔透,美如春花灿烂朝气蓬勃。林则徐维护家国主权和民族利益而为后世所敬仰,为人品和书品的完美统一,才被国人所珍爱得以广泛流传。

林则徐一生著作有《云左山房文钞》、《云左山房诗钞》、《林文忠公证书》、《林则徐集》、《林则徐书简》等。(责编:李禹默)

猜你喜欢
林则徐人品书法
《林则徐》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诗品出于人品
吃饭见人品
林则徐禁烟
书法欣赏
简论林则徐的以夷制夷思想
联墨双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