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狼图腾》的“狼性”主题

2015-05-30 06:49李佳泽
北方文学·中旬 2015年9期
关键词:狼图腾狼性人性

李佳泽

摘 要:姜戎的《狼圖腾》自2004年发行以来,引起了广泛重视,并被让·雅克·阿诺导演拍成了电影。《狼图腾》以狼为叙事主体,描写了宽广辽阔的蒙古大草原上狼与人的对峙与共生,给人们带来了强烈的心灵震撼。这部著作不仅演绎了蒙古游牧民族对狼图腾的崇拜,也突出了“狼性”与“人性”的深刻哲思。基于此,本文将从《狼图腾》的“狼性”视角对这部著作进行深思。

关键词:《狼图腾》;狼性;人性

《狼图腾》以狼为叙事主体,整部小说讲述了几十个有机连贯的“狼故事”,其情节神秘而激烈,令人深感震撼。这几十个“狼故事”,无一不凸显了“狼性”,令人在享受阅读快感的同时,也得到了一些启示。

一、《狼图腾》故事梗概

姜戎先生曾于1967年到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插队,在那片草原上,他近身接触狼,与狼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插队的十几年中,姜戎亲历了草原的破坏与毁灭,感受到了草原的盛衰转变,也由此写下了今天的《狼图腾》。《狼图腾》以作者姜戎的亲身经历为蓝本,讲述了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知青陈阵在内蒙古草原插队时与草原狼、游牧民族相依相存的故事。陈阵和他的朋友亲自掏了一窝小狼,并且养了其中的一只。他要通过一只小狼的成长,探索狼的习性和狼的哲学。书中有几十个狼故事,紧张激烈,场面十分宏大,充分展现了狼与人共生共存的过程。

二、《狼图腾》的狼性体现

狼之所以能够成为额仑草原蒙古族人的图腾,不仅在于狼在维持草原生态平衡和草原生命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更在于狼不同于其他生物的“狼性”。在这部小说中,狼性是通过“团队作战”“危机意识”与“宁死不降”而体现的。

(一)团队作战

狼是社会性动物,是有组织、有纪律、有章法的团队。在《狼图腾》中,每一次狼与人、与其他动物的激战,都是团队作战,团队中的狼分工明确,在头狼的指挥下协同作战,共同进退。比如书中的这段描写:“暂时后撤的狼群行动有条不紊,它们不急于去吞食已经倒毙的猎物,而是趁马倌和儿马子重新整队的时候,分头追杀东南方的散兵游勇。”这段描写是一段十分精彩的“狼马激战”片段,狼集体作战,有纪律有组织,有战术有战略,行动有条不紊,不乱阵脚。即使是人这种高智商生物,都难以将团队作战发挥到最佳效果。

(二)危机意识

狼是疑心重、危机意识极强的高智商动物。由于草原的生存环境比较恶劣,危机四伏,所以狼从来不缺危机意识。他们不仅会储存食物,还会隐蔽与逃生。从来都不打无准备之仗,他们的危机意识体现在每一次作战中,甚至体现在点点滴滴的日常生活中。

(三)宁死不降

狼与狗原本是同类,而在几千年的驯化中,狗成为了人类的家畜,狼却永远不受拘束,自由自在。文中陈阵驯养了一只小狼,而那只狼虽从小就被拘禁,被束缚,却狼性不改,依然保持着自己高贵的姿态。狼的精神就是如此,为了捍卫尊严与自由,宁死不降。在小说中,一只狼为了逃避人类吉普车的追捕,拼尽了全力。文中是这样描写的:“它突然停下用尽全身最后一丝力气,扭转身蹲坐下来,摆出最后一个从容的姿势……巨狼像一尊千年石兽轰然倒地。”这个描写是多么地震撼人心!狼宁可死去,也不愿被人类俘虏,即使死去,也要死得有尊严,有气势。所以说,狼是有气度的,有尊严的,是值得被尊重的。

三、《狼图腾》中狼性与人性的碰撞

《狼图腾》中,每一个狼故事都充分体现了“狼性”与“人性”的碰撞。狼有组织,有纪律,有战术,有战略,有危机意识,有宁死不降的精神,他们自由,独立,顽强,勇敢,有着强烈的意志和尊严,但是人却忽视了这种精神。小说中,人们肆意杀害草原狼,破坏草原;小说的最后,人类失去了草原狼,也失去了草原,失去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价值观。某种程度上,人类也失去了很多人性中的光辉。然而,除却“狼性”的发光点之外,狼性中也有糟粕,他们贪婪,凶残,阴险,而这些也是一部分人性中具有的内容。所以,狼性与人性的碰撞中,人类应该学习的是狼性中的精华,而摒弃其中糟粕,在狼性的思考中,更多地丰富人性,思考人性。

四、结语

“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文学作品,向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不同的视角出发,会有不同的感悟与体验。《狼图腾》自发行以来,备受争议。有人认为他背离了中国传统的人性本善的思想,更是将狼的善良与智慧无限扩大,对于文学研究毫无意义;也有人说《狼图腾》中有反动思想;有人说《狼图腾》是呼吁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主题……但绝大部分学者还是认为《狼图腾》一书蕴涵着对民族进步的呼唤,是一本关于“狼性”与“人性”的思考。本文从《狼图腾》的“狼性”视角出发,揭示了小说的“狼性”主题,论述了自己的一些体会和认识,但是仅为一己之见,以求教大方之家。

参考文献:

[1]罗利琼.狼的赞歌和民族关怀——《狼图腾》的意蕴[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07).

[2]安波舜.《狼图腾》的人类化意义[J].中国图书评论,2006(02).

[3]王萨日娜.《狼图腾》在不同文化圈中的接受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

[4]刘盈盈.小说《狼图腾》中“狼”隐喻的认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猜你喜欢
狼图腾狼性人性
逼近人性
疯狂动物城
——你的狼性呢?
员工吃草,狼性何来?
“狼性”浅说
蒙古国看《狼图腾》:女主角好
我看电影《狼图腾》
看《狼图腾》5年磨一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