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生入学心理调适与辅导建议

2015-05-30 11:21李珺马喆刘程程陈奕彤胡婷婷
课程教育研究 2015年8期
关键词:大学新生

李珺 马喆 刘程程 陈奕彤 胡婷婷

【摘要】大学新生入学后,由于生活环境、学习环境以及人际交往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导致一些同学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当这些问题出现时大学新生不要感到恐慌,而是应该迅速的调适自己的心理,多主动的与同学进行交流和参加社会活动。学校和老师也该从多方面进行努力,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保证学生在生活、学习、交友等方面做到更加的轻松、愉悦。

【关键词】大学新生  入学心理  调适与辅导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159-02

1.前言

与高中相比,大学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有很大的变化,大学新生在入学后面对这样宽松、愉悦的环境,往往会出现无所事事或不知该何去何从的心理状态,从而导致大学新生不能很好的适应大学生活,更不能很快的融入到大学的教学教程中去。虽然这一现象已在各个高校很普遍,但是并没有引起各个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和辅导员的足够重视。在新生入学教育问题上,高校传统的做法就是以讲座或者开大会的形式传播校园文化和安全制度,虽然这种做法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比较枯燥、无味。不能调动起新生的积极性,更容易使得学生对开会这一现象产生反感。不仅对调适大学新生的心理状态起不到作用,还可能加重心理问题的产生。

2.大学新生可能存在哪些心理问题

2.1生活中的心理问题

与单一、乏味的中学生活相比,大学生活更加的丰富多彩。大学的生活环境主要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校园生活,另一部分则是校外生活。新生进入校园之后不可避免的要适应这两部分的生活环境,然而对于这些经过高考洗礼的孩子来说,他们以前的生活想必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居多,他们的父母几乎为他们安排好了所有的一切,试想从这种环境出来的学生又怎么能要求有很强的生活自理能力呢?就算是一些住宿学校毕业的学生,他们大多也只是能够料理一下基本的生活,对校外生活知之甚少。

回想当年大学报到时的情景,有多少即将踏入大学校门的新生在报到当天,自己背着简单的行李走在前面,而父母却背着大包小包的走在后面。报到流程,宿舍的位置是父母帮着询问的,床上的被褥是父母帮着铺好,宿舍的卫生是父母帮着打扫的······等到一切准备就绪,父母将要离开学校的时候,又有多少大学新生感到手足无措。试问,面对这样的大学新生,学校又怎么能要求他们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呢?相反,大学生活宽松且没有了高中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约束,不仅会使很多学生出现让自己完全放松的心理,还可能导致饮食、作息不再有规律,甚至熬夜上网、看电视剧、打游戏等等不健康的行为。久而久之,这种不良的生活形成了习惯,不仅影响了以后的大学生活,更会对以后的学习成绩、身体及心理健康造成不可估计的坏影响。

2.2学习中的心理问题

高考的竞争是激烈并且残酷的,犹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只有通过高考这座独木桥的考生才有可能迎来大学的敲门砖——大学录取通知书。进入大学后,相比高中的学习,轻松而且快乐,这样一度处在紧张压力下的高三毕业生顿时失去了目标与方向。很多大学新生对如何进行大学阶段的学习充满了疑问与困惑,面对大学中的种种诱惑,很少还能有人保持着高三时的学习状态进行学习。大学中所涉及的课程不仅具有理论化、系统化的特点,而且还具有更强的专业性,并且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与高中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大学里的老师无论是在教学方式还是在教学内容方面都是比较灵活、多变的,很多时候在教学中还会穿插一些书本以外的知识进行讲解,讲课的速度也较之高中更快,所涉及的知识点更具跳跃性。这样的教学模式与高中的教学模式比起来可谓是大相径庭,如果大学新生不能很快的改变学习方法和学习状态适应大学的教学方式,就很难投入到以后的学习环境中去。此外,大学的上课时间较少,可与时间较多,这样一来留给学生独立学习和思考的时间久相对较多,如果学生不能很好的利用这些课余时间,也会对以后的学习产生很大的影响。

2.3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问题

众所周知,高中生课业任务繁重,面对的交往对象主要是老师和同学,有时候为了能够更加专心致志的学习,甚至都没有时间和老师同学进行交流,久而久之学生越来越把重心放在学习上,不想着与人去进行交流,甚至不愿与人进行交流。然而,大学中学生已然不仅仅是學习了,还要努力创建自己的人际交流关系圈,这对将来的学习和就业都有一定的好处。对于这些不善与人交流的大学新生来说,他们往往会采取一种封闭式的心理,不愿去接触身边的人,对身边的人心存芥蒂。尤其是大学新生来自四面八方,同学之间存在一些语言、文化、生活习惯上的差异,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比较小心谨慎,生怕哪句话说错了就会惹得周遭的人不高兴,从而对新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此外,现在的父母大都太过宠爱自己的孩子,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什么吗,无形之中造成了孩子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毛病,过度的关注自我和我行我素,从不考虑他人的想法和感受,也不容易原谅别人所犯的一个小小的过错。这样的心理是不健康的,大学新生入学后,首先要面临的就是集体生活,在宿舍或班级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小摩擦是常有的事情,如果不及时正确的处理好,同学之间很容易产生隔阂,更容易心生怨气,从而导致性格变得封闭、冷漠、孤僻。这种现象滋生轻则影响校园环境的和谐,破坏校园风气,重则使学生的人格出现扭曲。大学是一个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地方,素质和知识同样的重要,如果学校和老师不能做到关心大学新生的心理状态,及时有效的处理新生之间的小矛盾,使得学生素质低下,那么学生即使具有再高的文化水平,也不可能在将来的工作中取得成功。

3.调适与辅导

3.1帮助新生快速适应生活环境

大学新生生活的自理能力差已经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要想改变这种现象学校和辅导员有着不可磨灭的责任。新生在入学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生活问题,学校应该挑选一些极具耐心和具有较丰富的生活经验的教师担任新生的辅导员,随时随地保持手机等通讯工具的畅通。对于辅导员而言,一旦担任了辅导员这一岗位,就要严格要求自己,保持十二分的耐心、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因为大学新生刚到一个新的环境,心理比较脆弱,可能辅导员一个严肃的眼神、一句严厉的话语都可能导致新生产生心理上的波动。

在生活中,男生往往表现出来的是非常马虎,丢钥匙、饭卡,乱放生活用品等这些小事时有发生,即使这些问题再小,在这些新入学的学生眼里也可能是非常棘手的难题,這就要求大学新生的辅导员拥有足够的耐心去悉心教导,努力帮助其解决。由于大部分学生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存在不同文化程度差异,同学之间刚开始相处时不容易找到共同语言,女同学在学校生活一段时间之后更容易感到孤单寂寞,随之也会产生想家的情绪,学生又不可能想什么时候回家就什么时候回家,所以当出现思家这种心理问题时,很多女生就会表现的闷闷不乐、什么事情也不能吸引其注意力,这时辅导员应积极对其进行心理辅导和安慰,使其能够正确的认识并理解大学生活。学校还可以通过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例如规定宿舍卫生标准、作息时间、早出晚归登记时间等制度奖励和惩罚,让学生对生活的方方面面足够重视,从而循序渐进的引导新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2帮助新生快速投入学习环境

面对大学学习阶段可能会出现的种种问题,各科老师和学校领导都应提高重视,尽快的引导大学新生适应并投入到新的学习环境中去。这就要求学校像学生全方位的展示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成果,使得学生首先对教学质量产生认同,然后再产生热爱,这样可以对大学新生今后的学习起到一个推动力的作用。对于大部分的新生来说,他们是没有学习目标的,这就要求学校和老师采取一定的措施帮助其制定学习的目标,从而产生学习的动力。比如开一些学习交流会,邀请本校一些知名的教师和毕业后取得一些成功的学生来为新生进行演讲,让新生看到本专业的专业优势和就业方向,演讲之后还可以为学生留出一些自由提问时间,从而使新生能够更深入的了解本专业,更容易的制定大学期间的学习目标和方向。在课程安排上,学校应该尽量考虑到学生学习心理的转型问题,教学初期教学模式应更接近高中的教学模式,然后再慢慢的渗入大学的教学方式,从而使学生能更好的接受,更容易摆脱迷茫的心理状态。

3.3帮助新生正确面对心理问题

大学要想培养出优秀的高素质人才,离不开学生健康心理的支持。不同的新生存在着不同的性格缺陷,学校和辅导员应该尽快的对学生进行了解,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方案,合理的进行安排,有助于新生更好的展现自我。与此同时,学校应该多组织一些课外的文化体育活动,鼓励新生积极的参与到其中去。校园课外活动是最能培养新生团结互助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的活动,参加集体活动能够让新生更快的熟悉和了解彼此,让自己变得更自信,从而消除孤独感。当学生之间出现口角或摩擦时,辅导老师应尽快了解事情的原委,认真负责的进行处理,分别对双方进行心理开导,争取能够做到冰释前嫌。

4.总结

大学新生入学心理调试与辅导是整个大学阶段的起步和关键,与新生以后的成长和发展息息相关。在这个阶段新生可能会出现种种的心理问题,将要面临更多的挑战。作为大学新生入学后要适当的调整心态,更好的融入到高校这个大环境中去;作为学校和老师应该高度关注新生的心理健康与心理变化,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辅导,培养新生形成独立自理、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精神,引导学生更快、更好的适应新的环境,从而把学生培养成优秀的、国家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邝乐余.新年高职院校大学新生入学心理状况分析.《企业导报》.2012年10期

[2]刘杰.大学新生心理问题强化与班主任心理教育的作用.《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9年4期

[3]雷慧,王志贤,李欣.心理资本训练营对大学新生入学适应心理困境的干预研究.《中国轻工教育》.2014年6期

[4]范红霞,霍树云,徐慧.对大学新生适应性的调查研究.《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10期

猜你喜欢
大学新生
团体性体育活动对改善大学新生社交焦虑的实验研究
如何提高大学新生学习微积分的积极性
辅导员如何做好大学新生的学习指导工作
大学新生实验室安全教育探究
一例大学新生适应不良问题的案例报告
当代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辅导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