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意义、误区及改进对策

2015-05-30 10:48林泽红宋宏福
教育与职业(中) 2015年8期
关键词:教师素质思想政治教育

林泽红 宋宏福

[摘要]体验式教育是一种新颖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动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但其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轻理论融入、组织引导、分享交流等实践误区,需要采取精心设计教学、增强教师素质、重视分享总结等应对策略,以增强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体验式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自我体验 教师素质 经验式教育

[作者简介]林泽红(1980- ),男,湖南衡阳人,湖南科技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宋宏福(1964- ),男,湖南永州人,湖南科技学院副校长,教授,研究方向为高校管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湖南 永州 4251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高校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1YBA142)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5)23-0043-02

一、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意义

1.实施体验式教育是适应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变化的需要。深刻全面、科学准确地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大发展、大转型时期,特殊的社会环境必然产生特殊的社会意识。2014年5月,习近平同志在北京大学考察时指出,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在当代中国,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应该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切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变化要求不断更新教育内容。体验式教育采用感悟、品味等体验性方式,引导受教育者深刻认识客观世界,发展自身内在素质。体验式教育这一新颖的教育理念适应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变化的需要。

2.实施体验式教育是适应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变化的需要。当前大学生的自主意识、自律意识、平等观念及合作理念在不断强化,传统的“强迫式”“灌输式”教育方法显得单一、刻板,且收效甚微。体验式教育是以团队辅导、主题活动、生活体验、参观思考、旅游考察和社会实践等活动为主要形式,以亲身参与、自主体验为基本特征,以直接经验为基本内容,师生平等互动,倡导自我教育的教育模式。体验式教育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转变了教育者的思维方式,充分发挥了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和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适应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路和方法变化的需要。

3.实施体验式教育是适应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变化的需要。目前高校全面迎来“95后”大学生,少数大学生存在政治信仰不坚定、理想信念不明确、责任意识不深刻、奋斗精神不强烈、心理素质不过硬等问题。为应对他们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人生态度上所表现出来的新变化,教育工作者必须采取新的教育方法。体验式教育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正契合了“95后”大学生的个性心理与思想特点,是一种“接地气”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验式教育是一种以学生的“生活世界”为重心的教育;是一种以学生的个性特点为切入点的教育;是一种促进学生交流和合作的有效教育方式。体验式教育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前提,围绕学生普遍关心的各种问题与困惑来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題,通过团队活动、个体体验、集体讨论等途径,在平等、轻松的交流和体验氛围中,认同、接受和内化正确的思想认识并形成自主价值判断的能力,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误区

体验式教育自20世纪90年代融入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发展,形成了“创设课堂情景”“活动参与”“社会实践”“拓展训练”等教育形式,取得了一些成绩,受到了学生的广泛认可。但是,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依然存在不少问题,笔者通过研究,总结目前的现状,发现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1.教学内容:重“自我体验”,轻“理论融入”。体验式教育以“活动”为载体,以“体验”为特征,体验本身就是一种“内化”活动,也是“活动”蕴含的意义。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从学生生活出发,以学生体验为主要特征,强调学生从直接经验中自我学习,在实践中自我体验,在体验中自我教育。然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特殊性,从课程性质来看,它属于理论课程,有丰富的理论体系,它的根本任务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学生头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脱离科学理论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在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中不仅要重视“自我体验”,还要重视“理论融入”,但目前“理论融入”在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中比较欠缺。

2.教学组织:重“自我学习”,轻“组织引导”。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通过营造特定环境和设计主题游戏,使受教育者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主动融入个人体验,从而达到“感悟、认知、升华”的内化效果。与传统的说教训导式教育模式相比,体验式教育更具开放性,突显主体性,富有创造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受教育者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天马行空地想象和不着边际地探寻。从体验式教育的组织规律来看,教师事先要设定明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再结合受教育者的实际生活经验、内在知识储备和个性心理素质,设计学习环境、体验氛围和主题活动,让受教育者在活动中进行感悟体验,在体验中进行自我教育。其中,德育目标的确定是前提,活动体验是基础,自我教育是目的,教师引导是保障。教师以目标为导向,引导学生进行自我体验。因此,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也要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但是,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实践活动环节,教师的组织、引导作用往往被弱化,出现重视学生“自我学习”,忽视教师“组织引导”的问题。教师理应是教育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课前围绕德育目的,精心设计情境和活动,课中有效组织教学的各个环节。但是,在一些体验式教育活动中,教师由于教学准备不足,或环节设计缺陷,或前期演练不够,或掌控能力欠缺,致使整个教育过程出现组织不到位、引导不深入的问题,最终导致教学流程混乱,课堂场面失控,教学活动流于形式,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3.教育形式:重“实践活动”,轻“分享交流”。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以实践活动为主要载体,受教育者参与实践活动,在活动中产生体验,在体验中形成认知,达到教育目的。在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师积极组织实践活动,创设感染力强的教育情境,促进受教育者的切身体验,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但是,教育的关键环节——分享交流,很容易在热闹的“实践活动”中被忽视。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不管是情景模拟、实践活动,还是素质拓展等,都存在一个通病,即开展教育的重点落在了“实践活动”上,而忽视了“分享交流”。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模型是“体验式学习圈”,它包括活动设计、暖场、组织、体验、分享和总结等基本环节,其中分享是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环节,分享环节的开展情况将直接影响教育教学的质量,所以受教育者参加活动后的分享交流才是体验式教育的关键和精髓。

三、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的改进对策

1.强化理论融入,精心设计教学。出现轻“理论融入”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在教学时未能将思想政治理论融入教育内容和教学过程中。杜威提出“做中学”感知体验理论,主张在实践中教育学生,让学生自己感悟、领会。其实,这也是开展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即通过体验式教育,使大学生在不断创造与生命体验中成为他自己。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点不在于开展多少教育活动,而在于学生是否有所感悟,并对自己的感悟进行提升,从而在生命实践中追寻自己的意义,以生命实证的方式领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应强化课程的理论属性,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用心组织教学环节,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融入体验式教学的各个层面和各个环节。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而要将理论融入学生的生活需求与素质发展,使得教育目标更清晰、具体。教学内容的选取也不是纯粹的理论,而是选取反映理论原理的生活情景和事件,从日常生活入手,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把生活经历和自我体验结合起来,实现道德信念的内化及道德行为的外化。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实践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受教育者发生了两次关键性转变:一是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格,二是将健康的心理品格外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两次关键性转变都是在实践的推动下实现的,实践决定了体验教育发展的特性和效果。

2.增强教师素质,科学组织教学。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创新,其突出特点是“开放式教学,体验式教育”,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和宽松的环境中陶冶情操,形成品质,这就对教师的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變为主动的学习者,教师从传统的讲授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甚至是参与者。教师的教学设计、组织协调、引导互动、课堂掌控等能力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效果。因此,教师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深厚的文化素养以及丰富的生活经历,又要有新颖的设计能力、娴熟的教学引导能力、出色的组织协调能力以及灵活的反应变通能力。体验式教育的实施必将促进教师进行自我知识更新与观念转变,促进教师队伍综合能力的提高和整体教学素质的发展。

3.重视分享总结,增强教学效果。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出,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此才能得出智慧的硕果、真理的结晶。在开展体验式教育过程中不注意做好分享总结,不能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感受进行“咀嚼”,其体验式教育只能称为“经验式教育”。在这里,我们应当准确把握“经验”与“体验”的区别,“经验一般是一种前科学的认识,它指向的是真理的世界(当然这还是常识、知识,即前科学的真理);而体验则是一种价值性的认识和领悟,它要求‘以身体之,以心验之,它指向的是价值世界。换言之,体验与深刻的意义相连,它是把自己置于价值世界中,去寻求、体味、创造生活的意义和诗意。”①一句话,体验是对经验意义的升华。

因此,在开展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自身的感受进行反思,并进行总结。“分享”是学生在自我体验后表达个人感悟、认识的过程,是互相交流、互相教育的环节,是促进素质提升、道德内化的阶段,也是体验式教育的目标、质量的体现。体验式教学应重视学生的分享,学生分享的过程,就是自主化认知产生的表现,就是体验式教学效果的体现。因此,教师应具有较强的洞察能力、应变能力和掌控能力,关注学生在体验过程中的行为及语言表现,多倾听学生的分享,并对学生的行为体验和心理感受进行积极反馈,再结合设定的教学目标以及体验式教学的相关理论,有针对性地进行总结,以增强体验式教学的实效性。

[注释]

①童庆炳.经验、体验与文学[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1):92.

[参考文献]

[1]谢晓默,吕蓉蓉.体验式教育解困“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6).

[2]徐惠玲,张民堂.公民体验式思想道德教育模式探析[J].中州学刊,2009(4).

猜你喜欢
教师素质思想政治教育
Seminar教学法在营销专业课中的应用及其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教学反思与教学的关系
职业学校提升教师素质案例
中职学校如何加强教学研究分析工作
浅议高职英语教师语言基本功的提升
浅谈小学教师素质现状及提升对策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