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静看待市场热点

2015-05-30 10:48
东方企业家 2015年8期
关键词:天弘阿里巴巴上市

人生能遇几次大行情,大涨大跌之后,财富等级将发生多大变化?又将演绎出多么截然不同的人生?

《搭上牛市这班车》

作者:桂浩明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8月

假如推特在中国上市

严格来说,这是一个伪命题。因为推特公司虽然已经经营了8年多,但直到2013年它仍然亏损。显然。这样的公司不符合在中国沪深交易所上市的基本条件。不过,美国人才不管这一套,对于这个用户数量巨大的社交网站,他们有着极大的投资热情。推特不但在发行时就获得了超额认购。而且在以26美元的价格发行后,上市当天就被炒高80%。即便如此,美国的舆论也没有对此提出诸如“疯狂”、“过度投机”之类的指责,更没有人预测其现在的股价是“10年大顶”。

推特公司创建于2005年,是一个以提供社交网络和微博服务的网站。几年来,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模式再造,已经发展成为美国最大的社交网站之一,并且在用户数量以及体验上都是名列世界前茅的。当然。由于还是处于投入期,推特至今仍然没有盈利,它前几轮私募所募集的资金,在以“烧钱”为特征的网络行业经营中,也已经所剩无几。但是,巨大的用户数以及由此带来的难以想象的流量,客观上令推特的内在价值得到了提升,并且具备让企业走向盈利的客观条件。所以,尽管美国纽交所总经理还是提醒投资者:有用户不等于有盈利,但这并不影响其对推特持热烈欢迎的态度。而且推特的承销商还以只收取3%多一点承销费的方式,表达了对这个公司的推崇。而在推特上市后,华尔街的分析师普遍在预测它的股价何时能够站稳50元。

不过,这一切距离中国的投资者太远。因为即便我们的市场上让推特上市的话,那么它收获的不可能是赞叹而只能是口水。一定会有很多人拿着‘价值投资”的理论来愤怒地抨击推特公司上市是“圈钱”,认为它制造了一个巨大的互联网泡沫。而面对它上市后近乎翻番的行情,更是即有人会酸溜溜地计算起股市又制造了几个亿万级的土豪,同时还有人会义愤填膺地咒骂股市成了赌场。事实上,我们在创业板许多股票身上,已经看到过类似的状况。而问题也就在这里:为什么一个在美国受到追捧的公司在中国却可能会被鄙视呢?说白了,这是创业文化问题。客观而言,我国很缺乏健康的创业文化。对于敢于承担失败风险的创业者,没有足够的理解与同情,对于成功的创业者,却有着羡慕嫉妒恨交织的复杂情感。创业板本身就是为了扶持创业型企业发展而开设的,投资者给相关股票的高估值,是建立在它未来成功的预期上,当然这也需要承受可能失败的代价。但是,现在市场上对于创业板公司,一方面以成熟企业的标准要求,不允许失败,另外一方面又要求有高增长,同时还不希望为之支付相应的代价。在这样的舆论氛围中,创业板公司的发展自然是举步维艰,其上涨更是成为了众矢之的。如此创业文化下,很多很有前途的公司,在国内资本市场上找不到应有的发展环境,只能远走他乡。当人们感叹新浪、百度、腾讯和网易这些公司为什么没有在国内上市时,首先应该想到的是当年它们为什么在国内筹资无门?外资在这些公司股权中占很大比例的事实。的确让人们唏噓不已,但这完全是外资敢于进行风险投资,而境内股市对它们关门的结果。海外市场接受了推特,并且给以很高的估值,其本质是创业文化对于新兴产业的支持,对于创业者的认同。境内市场没有这样的文化,自然不会接受推特。而这实际上也就是拒绝了真正意义上的创新。

2013年,海外市场出现了互联网公司的上市热潮推特只是其中的一朵比较大的浪花,新的互联网经济正借助技术进步,加快向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渗透。这是一个变革的年代,一个创新的年代。作为资本市场,应该为这种变革与创新提供支持,并且分享由此带来的成果。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在2013年境内市场的IPO没有能够进行,而且面对股市中相关创业型公司的上涨,市场内外更多的也是指责与不满,这种状况非常令人不安。显然,这样的市场氛围,以及由此反映出来的投资心态,不但是落后的,也是与时代潮流格格不入的。这种状况如果再不得到有效的改变,那么不仅仅是中国的创业环境会很糟糕,资本市场也将进一步失去活力。这样的被动状况,应该引起市场各方的警觉。

港股拒绝阿里与阿里控股天弘

阿里巴巴从来就是一个不缺新闻的公司,这倒不仅仅是因为它旗下的淘宝网俨然已经成为中国电商的老大,还有像前几年公司对下属支付宝股权的大腾挪,也是令资本市场很惊诧,并且赚足了媒体眼球的事,2013年10月,阿里巴巴又连续有两件大事发生,一件是公司明确表态不再谋求在香港上市,另一件则是公司将通过下属企业参股天弘基金,并且达到控煆地位。

这两件事情很值得议论一番。先说前一件。在中国大型互联网企业中,时下可能就是阿里巴巴还没有上市,对于这家规模已经很大,并且发展又非常快,在细分行业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公司而言,到资本市场融资并上市是必然的选择。阿里巴巴开始选择在香港上市,应该说这对其低成本筹集资金,扩大公司的影响力,都是大有好处的。但这里也有一个问题,因为阿里巴巴原本是合伙制企业,公司管理层希望在上市时,能够保持合伙人对于董事会的优先提名权,借此来巩固管理层对公司的控制地位。在理论上,只要股东同意,这样的治理结构设置也并非绝对不可。但是,它却违反了香港股市有关“同股同权”的原则。尽管阿里巴巴的上市对香港股市看上去有利,并且本身也是上市公司的香港联交所也能因为阿里巴巴的上市而提升其行业地位,增加收入。然而,在港交所看来,由于阿里巴巴的治理结构现状不符合现行规则,那么在规则没有被修改或者取消前,就不能同意阿里巴巴上市。阿里巴巴折戟香港股市,表面来看这是一个双输的格局,但深入地想一想,答案却是制度贏了。香港股市也许因此而失去了一个优质的上市资源,但它对规则的维护,对制度的尊重,使得人们对它不由得肃然起敬,更增添了信任。而对于交易所来说,这是最重要的。当然,如果港交所能够审时度势,在适应资本市场服务新经济方面有更大的改革举措,提高对成长型公司的接受与吸引力,则会进一步提高它的声誉。而对阿里巴巴来说,港交所的举措则表明,你公司再大,也得按规矩来,不能有特权。

应该说,阿里巴巴巨大的规模,似乎一直是公司谋求在市场上强势地位的重要支撑,而公司本身也的确很善于利用这一地位。这就引出了要说的第二件事。日前,阿里巴巴准备通过其下属公司,以参与增发的形式入股天弘基金,并且计划要占控股地位。天弘基金本来是个小基金,业绩也乏善可陈。但是与阿里巴巴合作,为余额宝提供了与货币市场基金的对接以后,这方面的业务有了飞速的提升,成为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的标志性事件。而现在,阿里巴巴干脆直接要控股天弘基金了,其染指金融行业的意图一览无余。但问题是,作为公募基金的天弘,其控股权的易手是要遵循一定规则的,按照中国证监会的有关规定,基金公司的控股股东应该是符合一定条件的金融企业。这次准备参股天弘基金的是浙江阿里巴巴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该公司的业务与支付宝有一定关系,但是能否因此被定义为金融企业呢?这显然是个问题。证监会有关人士就表示,对于阿里巴巴控股天弘基金的申请,将依法进行审核,这里给出的是一个中性的回答,也就是并没有因为阿里巴巴是家大公司,就为其打开进入基金业的方便之门。的确,尽管投资者对于这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是持欢迎的态度,但还是希望管理层要像港交所一样,不因为阿里巴巴的公司实力而对其另眼相看还是要遵循规则与制度,合适的就批准,不合适的就拒绝,这里没有任何“绿色通道”。只有这样,才能维护市场的公正。

阿里巴巴没有能被港股接纳,它会不会成功地控股天弘基金呢?在这里,有关方面作出决策的过程与依据也许比答案本身更加重要,在某种意义上,投资者对于市场的信任,就是建立在法律对市场的保护上的,怎样依法行事,就成为对管理层的考验。而这个考验事关市场未来的发展。

猜你喜欢
天弘阿里巴巴上市
20.59万元起售,飞凡R7正式上市
10.59万元起售,一汽奔腾2022款B70及T55诚意上市
14.18万元起售,2022款C-HR上市
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
天弘基金三管齐下打造投研“实力派”
天弘基金感恩节真爱红包放送
阿里巴巴:股大大,权大大,还是钱大大?
5月上市
阿里巴巴打开财富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