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升级 服务“上楼”农民

2015-05-30 10:48
四川党的建设·农村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青白江区阳平上楼

6月5日早上7点钟,彭州市新兴镇阳平社区的民情专递员吴维珍准时出门了,她先来到社区广场,帮助文艺队作准备,县文教局要来录像。9点钟,她又来到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就党费收缴情况和工作人员进行了沟通。“这还不算完,一会我还要收集一下群众需要解决的问题。”

吴维珍是阳坪村的妇女主任,做群众工作驾轻就熟,“遇到一些吵嘴的事情我就随时解决。”

“社区党组织建设是关键”

阳平社区是灾后统规统建的安置小区集群,共安置阳平等7个村1340户、4572人。“像吴维珍这样的民情专递员有15个,他们都是社区党员,平时负责收集老百姓的意见建议,帮助解决困难。”新兴镇党委副书记杨勇介绍说。同时,杨勇还兼任阳平社区党总支书记。

同样,青白江区大同镇党委副书记牟桂英也曾兼任过凤祥社区的党委书记。“农民进社区,锄头跟上楼……安置小区既不同于农村,也有别于城市,面临的问题完全没有经验可循。”牟桂英坦言,凤祥社区是“多村合建型”社区,由3个社区和4个村的失地农民组合而成,目前社区居住总人口为10443人,是青白江区人口最多、最大的社区。

自统筹城乡深入推进以来,成都市已建成新型农村社区630余个,总建筑面积超过2800万平方米,涉及农村居民约170万人。“抓好新型农村社区治理工作,提升农村社会治理水平,新型农村社区党组织建设是关键。”成都市委政研室政治处处长杨中华认为。

今年4月30日,青白江区委组织部专门印发了全区开展村转社区党组织建设试点的工作方案,包括党组织设置等在内的“十项模式”及完成时限都作了更加细致的规定。彭州市也在全市20个镇分别确定1个村(社区)开展村级党组织设置改革试点。“试点村(社区)党员人数应超过50人,或党员人数接近50人、村域内经济组织和经营主体相对较多。”彭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李良洪介绍说,“农村基层党组织就好比是‘火车头,所有的硬件设施都换成了动车,‘火车头也必须换成‘和谐号。”

事实上,彭州市是成都市最早开始村转社区党建工作探索的市(区、县)。“2012年初,灾后重建农民集中居住后,一方面,我们进一步优化了党组织设置,建立了阳平‘1+7+2模式,即成立1个新型社区党总支,总支下属7个支部和两个功能支部,社区党员受原支部和功能支部的‘双重管理。”杨勇说。

2012年11月,经青白江区委批准,凤祥社区在全区率先成立了第一个社区党委。同时,依据“就近、类聚、小型、灵活”的原则,以200—300户为一个网格,实行“片区建支部、楼栋设党小组”。

在实践探索中,阳平、凤祥等社区建立起横向“社区区域党总支(党委)—集中居住区党支部—院落(楼栋)党小组”的组织体系和纵向“社区党组织—辖区单位党组织”的联动体系,形成了“党委建在社区、党支部建在小区、党小组建在楼栋、党员作用发挥在社区服务中心”的党建工作新格局。

由单一管理向多元治理转变

在抓好社区党组织搭建基础上,阳平社区党总支建立了院落议事会、民情专递员和社区自治协商制度。“比如,自治协商制度是由总支委成员、管委会主任、院落代表参加的社区自治协商会,对居民意见建议和社区中的重大事项进行集体研究。对自治协商会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镇党委协调解决。这三项制度就是要推进自治组织发挥作用制度化、常态化。”杨勇说。

村转社区之后,收物管费一度成了最难的一件事。

“首先,我们的民情专递员询问老百姓不愿缴费的原因,了解到老百姓一方面是没有这种缴费意识,另外怕自己缴的钱被乱用。随后,我们党总支利用一个季度召开一次的自治协商会集体决议,制订了每户每平方米0.1元的物管费缴纳标准。由两位支部书记、135名党员以身作则先缴纳,然后宣传动员亲戚朋友,并且分工负责全社区收缴,所有物管费收支情况张榜公布。”社区第一支部书记同时也是阳平村支书的曾琦说,“目前,全社区物管费收缴率已经达到96%,这在村转社区中比例算高的。”

此后,社区党总支又根据集体决议打报告请示并申请了灾后重建资金18万元,按照每户缴纳120元的标准对全社区800多户居民收费,共计花费30万元建起了社区围墙,彻底解决了防盗难题。“为什么会让老百姓出点钱,就是要培养老百姓自己的社区自己建设管理的意识,改变他们什么都靠政府的惯性。”曾琦说。

目前,彭州市不但构建了以党组织为核心,全体党员、各类社会团体(群团组织)和居民群众共同参与的集中居住区党建新格局,而且已经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陆续完成了426个农民集中居住区大部分活动中心的建设,确保有场所议事。

“党建网络在社区的通联与完善,促使社区由单一管理向多元治理转变,进一步增强了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和凝聚力。为社区‘两委了解居民需求、回应居民意见、打开治理局面奠定了基础,也为社区共治提供了党建引领和支撑。”青白江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张锡君说。

党员服务紧密呼应居民需求

在充分尊重社区党员意愿的基础上,凤祥社区先后将涉及七个村(社区)的党员组织关系转入社区,改变了党员的双重管理局面。

“通过推行‘多元化服务,着力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服务优势。社区党员更有主人意识,激发了党员参与社区全面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青白江区区委组织部组织二科科长李智伟分析说。

凤祥社区以丰富“六在社区”,即“平安在社区”、“美丽在社区”、“欢乐在社区”、“关爱在社区”、“健康在社区”、“和谐在社区”为抓手,树立社区党建品牌,分别成立了相应的服务大队,39岁的社区党员黄华东站了出来,主动担任了总队长。

“我有15年党龄,24岁就当了厂长,平时做自己的生意,现在愿意为全社区服务。”关于“六在社区”,现任凤祥社区党委书记刘正德还有很多想法,不断酝酿成熟并充实实施方案。“比如‘关爱在社区,我们通过开展助业、助医、助困、助老、助学的‘五助活动,解决居民后顾之忧。”刘正德告诉记者,去年社区举办了4次现场招聘会,推荐意向性就业500余人次;开展免费健康体检3000余人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也投入使用,目前中心会员已达800余人次,深受广大老年人的喜爱。凤祥社区也荣获国家级“和谐社区”称号。

阳平社区发挥党总支资源优势,加强与市级对口部门的联系,成功引进家庭车间1个,解决了社区50人就业。35岁的阳平社区居民肖燕就在社区开办的家庭车间上班。“我们是计件工资制,一年能够工作10个月,每个月1000—2000元的工资,闲暇时间可以照顾家里两位老人和两个孩子。”肖燕笑着说。

通过贴近群众的服务,社区居民的居住认同感、归属感和荣誉感明显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明显增强。

责任编辑:史瑞

猜你喜欢
青白江区阳平上楼
河北沧惠片“阳平上”三调类方言的单字调与连调
青白江区:高效推进人社服务 助力营商环境建设
青白江区医保保局“四举措”推行医保“适老化”服务
青白江区医保局多点发力提升医疗救助群众获得感
太谷方言阴平阳平教学初探
上尽重城更上楼
城市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对策——以成都市青白江区为例
两人上楼
专业创造价值——世界500强ABB集团“上楼”记
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