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进培养班”干部下村记

2015-05-30 10:48滕德银徐铭
四川党的建设·农村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仁和区年轻干部农家

滕德银 徐铭

啊喇乡啊喇村最近几天热闹了。“村里来了群年轻人,他们挨家挨户了解情况、帮忙干活,还给出了不少主意。”农闲时,村民们纷纷议论。

与此同时,攀枝花市仁和区“优秀年轻干部和人才递进培养计划”第三期学员陈建钢,正忙着整理下乡期间收集到的村民提出的各种诉求和发展愿景。

6月4日至6日,仁和区组织“优秀年轻干部和人才递进培养计划”第三期学员49人,深入啊喇村,和村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以户户见面的方式参加体验式教学活动。学员们带着党心、真心、精心走进农家,收获了人生、事业中一段宝贵的经历。

带着“党心”进农家

“在这3天里,我理解了什么是党心。那就是对人民群众要有亲人般的感情,要学会换位思考。”学员毛俊霞说。

在基层工作多年的学员祝刚说,践行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首先要做到从心底里爱群众,积极帮村民想办法、解难题,帮助他们脱贫致富奔小康。了解农村、了解基层,工作才能更主动,遇到问题才能有担当。

学员怀揣“党心”进农家,在和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的过程中,深入了解农村实际,对如何改变啊喇村的贫穷面貌,有了发自内心的责任感。

“推进仁和全面小康,这批年轻干部有希望。”谈到担当意识,区委党校教师、递进班班主任欧阳定说。

带着“真心”查实情

贫困村群众的生产生活究竟有多苦?在这次体验式教学中,很多学员深有感触。

学员陈瑛被分到麻地组。“村里有一位陆庭芬大娘,常年有病,因为家里拿不出钱,她不愿意到区上的医院住院治疗。”陈瑛了解到,由于乡镇卫生院的拆并,目前啊喇村村民到卫生院看病路途较远,来回要花30多元车费。

啊喇村是少数民族村,全村读完小学、初中的孩子居多,而读高中、大学的非常少。学员杨舒涵专门对田边组的孩子读书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统计,希望能为教育部门提供一些基础资料,改善当地的教育条件和水平。

因为穷,村里的不少男人找不到媳妇。学员为此专门在河中组开展了一次社会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河中组缺少产业支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全组有村民50户,21户为贫困户,其中有10来户是光棍户。

3天时间里,学员们分成6个组,在体验生活、了解实际的过程中,积极帮村民们出主意,想办法,寻求破解各种难题的办法。

带着“精心”解难题

河中组村民殷红梅告诉学员,家里土地少,又没有支柱产业,当下最想找个好项目做。“想种芒果,但是由于气候原因,连续两年的降雪霜冻把树子都冻死了。”

“别着急,我们一定把你的问题带回去,找专家帮忙,看怎么解决。”离开殷红梅家时,学员们作出了这样的承诺。

体验教学的最后一天下午,49名学员坐到了一起讨论,认为发展好产业才是治本之策。目前,学员们正在精心完成调研课题——《啊喇村贫困原因分析及对策》。这篇调研文章写好后,将交给啊喇乡党委政府,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学员们对照‘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这‘五好干部的标准,进行了深刻有意义的实践,这些经历会为他们今后做基层工作打好扎实的基础。”仁和区委组织部副部长李军这样总结此次活动的意义。

本栏责任编辑:余娜

猜你喜欢
仁和区年轻干部农家
仁和区
农家笑
仁和区
看咱农家这丰收节
农家笑
春回农家
年轻干部面对“三重门”
年轻干部要过“一道坎”
攀枝花市仁和区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分析
年轻干部要做到“五个过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