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中山舰之非凡航迹

2015-05-30 10:48马骏杰
山东画报 2015年7期
关键词:树德永丰舰长

“中山”舰,原名“永丰”,1925年因纪念刚刚去世的孙中山而改名。

甲午战后,晚清政府为重振海军,决定外购一批舰船,建立新的舰队。1909年10月至1910年1月,清政府派出海军大臣载洵、萨镇冰等赴欧洲考察海军,订购了一批舰船。1910年8月至11月,他们又赴美日考察海军,在美国订购了一艘巡洋舰,命名为“飞鸿”,在日本订购了两艘炮舰,命名为“永丰”和“永翔”。“永丰”舰由长崎三菱造船厂建造,“永翔”舰由川崎造船厂建造,造价均为68万日元。

“永丰”舰长65.8米,宽8.8米,吃水2.4米,排水量844吨,航速13节。舰上配有各式炮8门,重机枪2挺。该舰于1910年12月13日安放龙骨,1912年6月5日下水,1913年1月9日建成移交。来华时清政府早已倒台,北京政府将其编入海军第一舰队,舰长为林霆亮。

1913年3月,孙中山发动反对袁世凯独裁统治的“二次革命”,驻泊上海的海军第一舰队有意参加讨袁,但袁世凯早有准备,急调第一舰队驻防烟台,由袁的亲信刘冠雄控制。8月,刘冠雄率第一舰队参加了会攻南京、上海等地讨袁军的行动。

1916年3月23日,林霆亮因病去职,海军部以“舞凤”舰舰长周宗濂接掌“永丰”舰,是为该舰第二任舰长。这年6月,袁世凯在全国人民的唾骂声中死去,黎元洪继任大总统,实操大权的国务总理段祺瑞拒绝恢复被袁世凯废除的《临时约法》和解散的国会,反袁力量遂发起护国战争。在这次战争中,海军揭竿而起,宣布独立,从而迫使段祺瑞宣布恢复《临时约法》和召开国会。海军见目的已达,便取消独立。

1917年4月25日,海军舰艇部队人事再作调整,魏子浩接替周宗濂出任“永丰”舰第三任舰长。这年6月,孙中山在上海发起护法运动,海军总长程璧光积极响应,亲率第一舰队的“海圻”“飞鹰”“永丰”“舞凤”“同安”五舰南下护法,并于8月在广州成立由11艘军舰组成的“护法舰队”。广州军政府成立后,孙中山担任了陆军大元帅,程璧光出任海军部总长,林葆怿出任海军总司令。护法舰队奉命参加了讨伐广东将军龙济光、桂系军阀莫荣新及闽督李厚基的作战。然而,军政府内部矛盾重重,海军内部也出现派系纷争。1918年2月26日,程璧光在广州海珠码头遇刺身亡,海军中占有优势的闽籍官兵排挤非闽籍官兵。1920年5月,舰队人事进行调整,福建人毛仲芳接掌“永丰”舰,是为该舰第四任舰长。

1922年4月27日,在孙中山的支持下,山东人、广东鱼雷局局长温树德和广东人、长洲要塞司令陈策指挥非闽籍官兵发动夺舰事件,将1100名闽籍官兵驱逐,各舰舰长遂重新任命。“永丰”舰第五任舰长由广东人冯肇宪担任。

改组后的护法舰队本想支持孙中山完成北伐,不料,一心想做“广东王”的粤军总司令陈炯明于1922年6月16日凌晨突然发动叛乱,炮击总统府,发出逼迫孙中山下野的通电。危难之时,孙中山在支持者的保护下登上“楚豫”舰。17日晨,孙中山亲率“楚豫”“永丰”等七舰驶入省河,炮击岸上叛军。由于广州卫戍总司令魏邦平没有按计划配合海军行动,致使炮击难以奏效,反被叛军炮火遏制。孙中山只得率舰折返黄埔,并于当天移驻“永丰”舰,此后坐镇“永丰”舰孤守待援、指挥作战长达五十余日。在等待北伐军回粤平叛的日子里,形势日益恶化,在陈炯明的拉拢和收买下,部分海军军官发生动摇,温树德于7月8日擅自率“海圻”“海琛”“肇和”三艘巡洋舰驶离黄埔,使舰队力量大大削弱。次日,叛军攻陷长洲要塞,泊于黄埔的各舰陷入绝境。孙中山率舰驶离黄埔,避入外国租界控制下的白鹅潭。航行途中,各舰与叛军发生激战,“永丰”舰中弹6发,牺牲2人,伤十余人。

孙中山移泊白鹅潭后,处境依然危险,陈炯明因顾虑外国人干涉不敢下令炮击军舰,竟试图采取施放水雷的手段谋害孙中山。8月9日,孙中山获悉北伐军回师受阻,在舰坚守已无意义,决定离开广东,遂于当日下午乘英舰“摩汉”号前往香港,转赴上海。“永丰”舰舰长冯肇宪、“楚豫”舰舰长招桂章、“同安”舰舰长欧阳琳等离舰随孙中山而去,“永丰”等四舰被温树德接收,温以常光球为“永丰”舰第六任舰长。

1923年初,孙中山布置两路大军讨伐陈炯明。2月1日,重返广州的欧阳琳等率敢死队在黄埔强行夺取“永丰”舰,并驶往汕头,与“肇和”“楚豫”两舰会合,组织临时舰队。此时,温树德见陈炯明败局已定,连忙向孙中山悔过。2月21日,孙中山回到广州,就任陆海军大元帅。3月12日,他任命欧阳琳为“永丰”舰第七任舰长。3月21日,孙中山登上“永翔”舰,发表了长达两小时的演说,指出:“海军护法南下,中经几许变化,均能拥护护法政府,服从命令,殊堪嘉尚。……此次虽幸重莅广州,但护法事业尚未完全告成,以后望诸将士贯彻初衷,努力干去,则本大元帅之所厚望焉!” 然而,温树德的悔过并非真心,他暗地里依然与北洋军阀接触,接洽北归事宜,并假借孙中山之命,强行接管“肇和”“楚豫”两舰。孙中山有所察觉,便于5月31日免去温树德舰队司令职务,将舰队由大元帅直接统辖。但是,温树德依然暗中控制着舰队,终于12月18日率“海圻”等七舰北上青岛,重新投入北洋军阀怀抱。

“永丰”舰官兵在温树德预谋北归的过程中,早就察觉温树德的阴谋。1923年4月25日,“永丰”舰由广东汕头驶抵福建厦门,独立游弋于厦门一带海面。8月,北洋军阀海军“海容”“应瑞”两舰进攻厦门,“永丰”舰利用日轮掩护脱险,离开厦门回广东,8月11日驶抵虎门,12日驶抵白鹅潭,13日进入省河大元帅府前河面,14日上午10时30分,孙中山登上“永丰”舰,发表了讲话。他说:“永丰舰前由广州赴汕,再由汕赴厦,始终为护法起见。今复坚持正义,由厦回广州,历多次险阻,曾不改其初志,实堪称美。故此后深冀各官佐继续贯彻其主张。” 此后,“永丰”舰继续留在广州,成为孙中山从事革命的得力助手。

1924年11月13日,孙中山为北上与冯玉祥共商国是,携夫人宋庆龄再次登上“永丰” 舰,乘坐该舰视察黄埔军校,并赴香港。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噩耗传来,举国哀悼。3月20日,桂军总顾问雷在汉致函国民党中央党部和中央执行委员会,建议将与孙中山有不解之缘的“永丰”舰改名为“中山”舰,该建议获得批准。4月13日,“永丰”舰官兵发出通电,将军舰改称“中山”号。通电称:

慨自神奸盗国,变乱相乘,我大元帅孙公于民国六年率领舰队南来,开西南护法之局,其所以制止军阀之横暴、卖国之阴谋,消除帝国主义之吞食者,其效至巨,迨十一年夏间,陈炯明乱作,我大元帅移节永丰,督率各舰与贼众相持者历五十五日,盖北伐军一日在战阵中即帅座一日不忍须与[臾]离去,虽历尽人间所有之艰难险阻,亦无以减轻为国担负责任之恒心,其毕生勇敢奋勇之精神,实足以透[彻]底表现矣!

南下海军既为军阀所买,凉凉[洋洋]北去,岿然存者惟我此永丰一舰。而陈逆之变,与我大元帅相依为命以迄今日者,亦惟我永丰一舰,永丰追随帅座有年,从患难最深,各将士思念不置,用敢更名“中山”,长留纪念,以期与各将士交相淬励,继中山未竟之志,事中山未竟之事。它[他]时岁远年湮,人人皆知本舰为中山奋斗最烈之舰,即知中山之精神不死,主义犹存之概,披沥陈词,伏希亮察,除呈大本营立案外,特电奉闻。

永丰军舰舰长欧阳琳暨全体官佐士兵同叩。

当天,在“永丰”舰上举行了隆重的改名典礼。礼堂设在“永丰”舰后甲板,其中央安放孙中山遗像,周围环绕鲜花和黑白纱布,并以万国国旗覆盖于上。舰首涂国民党青天白日旗一面。中午12时,典礼正式开始,奏乐、行礼毕,先由“中山”舰舰长欧阳琳宣布改名原因,然后由参加典礼的军政要人胡汉民、伍朝枢、廖仲恺等发表演说,最后宣布典礼结束。

1925年7月1日,广州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改组为中华民国国民政府,8月1日,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下设海军局,统辖广东省所有舰艇及江海防务,局长由苏联顾问斯米诺夫担任,欧阳琳任参谋厅长兼“中山”舰舰长。1926年2月,斯米诺夫因事回国,海军局长一职由欧阳琳代理。也就是在这时候,发生了著名的“中山舰事件”。

曾在“永丰”舰上随侍孙中山并得到孙中山充分信任的蒋介石,此时担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原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校长兼广州卫戍司令等职务,尽管权力很大,但受到苏联顾问和汪精卫的制约,特别是对中国共产党极为不满,一直伺机打击共产党在国民革命军中的力量。于是,他利用国民党右翼军官、广东海军学校副校长欧阳格等人,策动反共事件。

欧阳格早就对海军局局长一职垂涎欲滴,他采用恐吓手段,将软弱胆小的欧阳琳逼走,可没想到,代理海军局局长、参谋厅长兼“中山”舰舰长的职位却落到了海军局政治部主任、共产党人李之龙的身上(李之龙为“中山”舰第八任舰长),这使欧阳格十分恼怒。不过,李之龙因兼职太多,很快辞去“中山”舰舰长职务,由该舰副舰长章臣桐代理,自己专事海军局局长之职,这让迫切想当海军局局长的欧阳格更加痛恨。

1926年3月18日6时许,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交通股股长兼军校驻省城办事处主任欧阳钟(欧阳格之侄)声称奉蒋介石校长面谕,命海军局派两艘军舰赴黄埔听后调遣。但他并没有将命令面授李之龙,而是通过其他人转达,因为此时李正陪同考察广州、参观“中山”舰的苏联代表团。李之龙获悉命令后,立即下令调派“宝璧”“中山”两舰赴黄埔,两舰于19日先后启航,当日上午9时抵达黄埔。可当李之龙向蒋介石请示此事时,蒋介石声称并未下过调舰赴黄埔的命令,同意将“中山”舰调回广州。当日下午,“中山”舰返回广州。20日凌晨,蒋介石突然宣布广州城戒严,任命欧阳格为海军临时总指挥,并下令逮捕李之龙,占领“中山”舰。同时派兵包围省港罢工委员会和苏联顾问团住所,扣押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和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中的共产党员。这便是“中山舰事件”,它是蒋介石一手策划的削弱共产党的一个阴谋。

“中山舰事件”后,蒋介石为掩饰真相,声称是一个“误会”,释放了李之龙,并将欧阳格免职。可是,他的削弱苏联顾问的作用和中国共产党的力量之目的已经达到。

4月14日,蒋介石委任潘文治为海军局代理局长,章臣桐为广东海军学校副校长,吴为“中山”舰舰长,是为该舰第九任舰长。

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另立国民政府。12日,他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山”舰协助国民党在广州逮捕和杀害了大批共产党人。此后,“中山”舰一直留在广东,卷入了广东各派军阀的混战。在此期间,邹振兰接任“中山”舰第十任舰长。1929年3月,蒋桂战争爆发,4月,国民政府将广东海军改组为海军第四舰队,任命陈策为舰队司令,舒宗鎏为副司令,协助蒋介石讨伐桂系。在讨桂战争中,由于舒宗鎏和其他军官反对这场战争,“中山”舰表现消极,并公开宣布反对陈策,陈策遂将“中山”舰加以控制,任命陈涤为“中山”舰第十一任舰长。

被编入第四舰队的“中山”舰在此后的几年中,卷入到蒋介石与各派反蒋势力的斗争中。1932年6月21日,在陈济棠武力威胁下,“中山”舰突然避入香港,离开了广东这块征战了15年的是非之地。

进入香港的“中山”舰在港督的强令下卸除武装,北上福建海面。南京政府海军部闻讯,先后派遣“楚泰”“江元”两舰前往迎接,并传部令饬其开往厦门。7月3日,“中山”舰随两舰驶抵厦门,24日驶入吴淞口,编入海军第一舰队,正式成为中央海军的一员。由于连年征战,“中山”舰舰况很差,多处机件损坏,遂进入江南造船所大修。在维修期间,海军部命罗致通出任“中山”舰第十二任舰长。

大修完毕的“中山”舰,从1932年10月至抗战爆发,别无选择地奔忙于内战的战场上,先后参与了“剿共”、清剿海盗、镇压“福建政府”等军事行动。抗战爆发前,海军部令罗致通接掌“大同”舰,萨师俊接掌“中山”舰,成为“中山”舰第十三任舰长。

《档案里的中国海军历史》

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

马骏杰 著

定价:49.00元

近代以来,中国海军处境艰难,其发展步履维艰,长期处于弱势状态,除甲午战争以外,在其他历次战争中均处于附属地位,因而各时期对海军史迹的记载甚少,史家在研究战争史中对其也不重视,故而有许多史实长期埋没于历史沧桑之中。本书作者深入挖掘档案史料,特别是近几年来逐渐公开的档案史料,以通俗流畅的文字形成短文四十余篇,解开了海军史上一个又一个谜团,向人们展示了许多不为人知的人物和事件,对理清中国近代海军历史的发展脉络大有帮助。

猜你喜欢
树德永丰舰长
内蒙古地区甜菜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的构建及应用
永丰余造纸(扬州)有限公司
树德娃的太空之旅 学习设计
“罗斯福”号航母四个月三换舰长
小小鱼
铁血舰长闯也门
“柯克舰长”的烦恼
心牢
国瓷永丰源
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