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村卡夫卡

2015-05-30 10:48李震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15年7期
关键词:矛盾体雕塑系中央美术学院

我在创作时,其实就是做了一个矛盾体,而这个矛盾体只是借助卡夫卡来实现的,卡夫卡只是个壳。而这个矛盾体主要说的是两方面,一方面是真实自我和现实自我的矛盾,另一方面是现实与理想的矛盾。这似乎就是一个个轮回,不断地结束,不断地开始。

——李震

李震

1982年 生于山东省莱阳市

2005年 中央美术学院

2007年 进入雕塑系第二工作室

2012年 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研究所

研究方向为具象写实在当代中的运用

采访时间/ 6月15日

采访形式/邮件采访

你是如何理解“讫起”这个主题的?

我认为“讫起”既是一个结束,也预示一个新开始的到来,事情总是这样,也正是因为这样才能有发展,才能有生命力。

在你的创作中体现了好多组“矛盾”,“讫起”其实也是一个矛盾体,能否结合你的创作谈一谈一下“讫起”这组矛盾体。

这个问题有点抽象,挺难回答。我在创作时,其实就是做了一个矛盾体,而这个矛盾体只是借助卡夫卡来实现的,卡夫卡只是个壳。而这个矛盾体主要说的是两方面,一方面是真实自我和现实自我的矛盾,另一方面是现实与理想的矛盾。这似乎就是一个个轮回,不断地结束,不断地开始。

创作思路与村上春树的小说《海边的卡夫卡》中的人物相关,能否讲一下当时看这本小说的感触?

其实我看这本书的时候一直在关注叫卡夫卡的那个男孩的内心活动,作者将一个少年灵魂塑造过程中会有的动荡、不安、迷茫、寻求等很好地表现了出来,每一个人都有过青春期,其实这个时期是处在人生的夹缝中。青春期既是一个结束又是一个开始,对一个15岁的少年来讲,心理、生理都趋于成熟,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才刚刚开始,一组组的矛盾不断迸发,或许我们也曾经经历过,只是没有敢于承认。

其实宿命,从一开始就知道会结束,对于生命的无力感,每个人都会面临。只是或许没有产生在15岁,但一旦回想起自己的15岁,也许会有一种迷惘,抑或已经有了一种重生的感慨。少年卡夫卡所站立的位置,其实亦代表了人的不同的角色。小说貌似写一个少年的心迹,其实蕴含着很多的东西,卡夫卡充满了哲理的对生命的探索与追问。

在即将要成为一个艺术家的时候,面对这样的身份转换,你的状态是怎样的?

我挺坦然的,既然入学了就要想到毕业,既然想到毕业就要想到将来,我觉得我个人的状态还挺符合“讫起”这个主题的。

是否会坚定走艺术创作这条路?为什么?

会的。我不会说那些大而空的话,我从小学画,艺术这东西在我生命里根深蒂固,我很难想象我不做艺术会是什么样。我觉得艺术创作是一种生活方式,不是职业。从事一种职业,做久了会腻,但是一种生活方式会陪伴你一辈子。

对自己的毕业作品是否满意?如何看待毕业创作对你个人的意义?

对我自己来讲其实不太满意,我是一个不太知足的人,喜欢追求十全十美。不单单是毕业创作,我做的每一件作品刚做完时很满意,过一段时间就开始否定自己,然后就开始做新的作品。对我来讲,满意是一种麻醉剂,他会让我不思进取,对自己不能太客气。

人一辈子能有几次毕业创作?对于我来讲或许只有本科和研究生这两次,每一次都是从里到外的洗礼。换句话说,其实在艺术创作上成长了不少。

猜你喜欢
矛盾体雕塑系中央美术学院
我的班主任是个“矛盾体”
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中央美术学院“接力”系列展:艺术再长征
大张伟:时代与我都是一个矛盾体
韩亚洲
寇月朋作品欣赏
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
湖北美术学院雕塑系
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
中国动画之喜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