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白玉县河坡藏族手工艺人生活现状

2015-05-30 09:11杨博
现代装饰·理论 2015年8期
关键词:扎西手工艺器具

杨博

甘孜州白玉县河坡乡是有名的手工艺之乡,它被誉为“格萨尔王的兵工厂”,其中最为著名的“白玉藏刀”在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除此之外,河坡乡还手工打造马鞍、佛具、佛教乐器、服饰配饰、生活用品等传统手工艺器具,但随着现代文明的逐步深入,这些传统手工艺正在逐渐缺失,传统艺人近年来面临生存与传承的问题。

前言

2014年9月30号开始通过为期5天对甘孜州白玉县河坡乡手工艺家庭的考察,对比08年政府部门的统计资料发现河坡乡传统艺人们减少了很多,坚持下来的一部分手工艺家庭不再沿用传统的生产模式,那么河坡手工艺人的经济收入、家庭结构、生活现状是怎样的?他们在做什么?对未来又有什么想法?笔者带着这些问题通过采访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手工艺家族来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材料来源主要是手工艺人及其家人的口述。

河坡手工艺生产历史概况

白玉河坡民族民间手工艺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其中刀具工艺的传承脉络最为清晰。据河坡一些传世艺人回忆,其先辈都可以追溯到宋代(岭-格萨尔王)。因为战争的需要,格萨尔王广集工匠,赶制兵器,强令霍尔部落著名铁工曲打带途传艺,并开始突发炼铁。从此便开始了以兵器为主的金属手工艺生产。

南宋时期,康区第一座藏传佛教寺庙噶陀寺在白玉河坡建成,为了求得更好的发展,蔡巴--噶德公布活佛七次赴内地聘回了一批又一批汉区名匠,兴佛堂、塑神像、刻经版、制佛具,这不但为白玉民族手工艺注入了新的技术内容,也拓宽了原材料来源门路。

清康熙年间,已有扎实基础的白玉手工艺,为使其制品更多的进入交换领域,也由于生活的需要,渐渐把注意力放到了日常生活所需的器具上。于是出现了制作精美的藏刀、饰品、马鞍等。

从河坡手工艺产生的历史来看,是因为战争所需在该地区打造兵器,促进了藏刀的生产;其次是佛教信仰与寺庙所需打造各类佛具,促进了佛具生产的不断完善与繁荣;最后因老百姓日常生活所需打造各类生活器具、生产用具。

传统手工艺器具分类

白玉河坡民族民间手工艺产品主要分为6个类别。每一类别中,金属工艺品占主导地位。一是刀具类:主要是男士刀、中长腰刀、吊刀、女士吊刀、刺刀、格萨尔刀等;二是马具类:主要为马鞍、马镫、马岔等;三是佛具类:主要为酥油灯、净水碗、净水瓶、莽号、唢呐、号角、呷乌等;四是生活用具类:主要为银碗、金属茶具等;五是饰品类:主要为打火石、针线包、耳环、头花、腰带、项链等;六是门店装饰类,臧锁、门环、门面铁花装饰等。

河坡手工艺人实例调查

10月2号到5号通过走访8户具有代表性的手工艺家庭,其中选取两家人的具体状况归纳如下:

案例一: 10月2号下午,通过采访河坡根嘎村传统手工艺人扎西青呸的家了解到,他与妹妹哥哥家住在一起,他家刀具远近闻名并且独具特点,见到他们的时候,扎西青呸跟何仙正在三楼的小阁楼—他们的手工作坊做刀,制作藏刀的流程是:刀刃的锻造、打磨、抛光、刀鞘的制柸、刻花、上色等,各个流程全为纯手工艺。他家的作坊是非常古老原始的,但是看到成品刀具的那一刻又不得不感叹这是现代工艺都难以到达的高度。

分工:何仙负责描花、錾花和雕刻,扎西青呸负责做刀壳形状,因为弟弟的谈吐能力比哥哥强所以扎西是他家主事的; 学习:扎西青呸从小学毕业开始就在跟父亲学习做刀具,但很快发现图形样式不是很多,所以就去别人家学习更多的样式,大部分样式都是与佛教相关的,他大概会几十种花纹并且全部记录在一个小本子上,记录只是为了更好的教授他的侄儿学习,他门平时描花靠记忆,小时候先跟着老师在烧过柴的灰里画,画到老师满意为止才能在白铜上开始制作。创新:完全按照传统的要求、规定和流传下来的花样制作。经济收入:主要收入靠商店或者私人主动来定制,价钱均批发给商店,很被动,所以价格被压得很低,完整制作一把中等长度的刀需要不间断的做几个月才能完成,每天一般从早上七点一直做到日落,中间直接吃一点糌粑就继续工作。唯一性:与别家稍微有点不一样的是运用在刀柄上的叫“门巴”的花纹,现在已经很少有人使用了。传承:前几年,青呸去广东打工,虽然工资还挺高但是生活非常不习惯,最后还是回来继续做手工艺,如今家里有一个初中毕业就一直在跟着学习打造手工艺的侄儿,并且比较喜欢制作刀具,除此之外没有收其他的徒弟,周围也只有两三家还在坚持做,但是如果有人愿意学,他们还是非常愿意教的。

案例二: 10月3号的下午,采访住在山上河坡德来村伍金一家,当大家穿过一二层走进第三层的时候,像置身于金碧辉煌的宫殿里一样,客厅的墙面上用大面积镀金的雕刻装饰,每个墙面、顶面以及柱子都精心的进行绘画以及雕刻,他家的房子是集合了几代人的劳动成果。据说在藏区一个人家里房子装修的好坏也代表那个人在村里的地位如何,由此看来伍金家是属于地位高并且声名远扬的人家。

分工:现在是伍金家的儿子扎西当家,他是公认的全才,他会做首饰、壶、佛具、服饰配饰、马鞍、门环、刀具等等,其中最好的是他做的门环和服饰配饰。学习:他是从12岁开始跟父亲学习制作工艺。父子两都相当热爱自己的手艺,并且喜欢学习一些不常见的样式,他们会所有传承下来的图形并且牢记心里。 创新:流传下来规定不能更改的就按照规定制作,但是没有规定的部分就适当的刻上自己想要刻的纹样,一般客人订单都会讲“给我做个最好的”,所以在制作过程中还是比较自由。经济收入:扎西的手艺很好,所以前来定制的商店和私人都非常多,并且他弟弟在经营手工艺商店,带动了定做顾客。唯一性:与整个河坡乡比起来可能他家掌握的图纹样式制作器具更多,专业且不单一。传承:现在扎西也在慢慢教他的小孩学习制作,伍金说如果她的女儿愿意学习的话也愿意教,但是她女儿因为家务太多并不愿意学。他家也愿意收学徒。

总结

扎西青呸和伍金家代表大多数河坡手工艺人的生活状况,如今河坡的手工艺人只凭自己的想象和记忆就能把流传下来的不同样式的图案敲打得栩栩如生,因为是纯手工制作也不可能批量生产,每一件器具都是独一无二的,但通过采访也发现:(1)他们所描画的图形全是以前流传下来的并且基本不能更改,这是因为大多数图案跟制度森严的佛教有关联,他们几乎没有任何创新。(2)所有家庭人口众多但是却没有几个传承人。(3)制作器具总是很被动,有人定做才会做,这种买卖方式不能适应现代化社会。(4)采访中发现绝大部分艺人不明白自己描绘的图形代表什么意思,不懂他们的文化。(5)为了生存,制作不如以前专一。(6)采访过程中发现有一些传统样式正在消失,因为传统买卖模式的原因,没有人定做,手工艺人们就不会做。

研究总结

目前,通过走访发现河坡手工艺人正在减少,原因有:(1)随着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化的家具和生活用品慢慢取代了传统工具,所以某些传统的、不常用的器具被逐步丢弃,所以靠打造器具为生的艺人只能另辟蹊径。(2)打造一个器具花费的时间成本相当高,比如马鞍会花4个月左右的时间,并且过程辛苦,每天工作至少12小时以上,这对身体的健康造成极大影响,所以相比之下很多手工艺人更愿意远赴都市打工。(3)在传统社会里,所有的手工艺传承的制度是“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并且当手工艺作为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时,逐渐形成“男手工,女家务”的生活模式,这限制了女性去学习,虽然现在也有很多家庭开始接受让自己的妻女学,但大部分女性还是不愿意学,因为她们需要负责家里大量繁琐的家务劳动,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4)年轻人不愿意学习手工艺制作,导致传统艺人的断层,生产群体逐渐减少,老艺人的逐步离世也使传统经典产品逐渐消亡。(5)河坡乡所有的手工艺人都以家庭为单位单独制作自己的手工艺品,并且一直被动接受私人订单或是商店订购,他们用传统的方式进行买卖,这样导致订货人来控制价钱。

针对以上提出的现状,由传统向现代转变中,笔者从自身角度出发提出几个建议:第一在不要机械代替手工的前提下让传统艺人们通过学习或者外出考察来提高自身的学识,能理解明白自己打造的器具图案所代表的深刻意义,希望未来的传承人不只是巧匠,而是成为有真正见识的艺术家。第二到现阶段为止,手工艺人还是按照传统的买卖模式进行交易,应该开始尝试改变这个模式,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并了解河坡的手工艺作品应该多制作一些样品供人观赏。第三是应由政府相关单位出面集合所有手工艺人,统一销售他们制作的成品,让他们获得更多的利益。

当然面对手工艺人减少的问题政府开始对手工艺传承人申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建立手工艺协会、对某些艺人进行社会扶持等保护措施。这对如今藏族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和开发都产生积极作用。

(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扎西手工艺器具
当增扎西的诗
Andalusia's white villages
卡尔巴·扎西次仁采访录
手工艺·温州发绣
走近手工艺人
传统手工艺融注到灯上,会发生什么化学反应?
计量器具产品商情
计量器具产品商情
计量器具检定周期的科学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