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5-05-30 10:48郑玮
关键词:教育者隐性政治

郑玮

摘要:新媒体技术的迅速普及,增加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形成了挑战。与此同时,新媒体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存在内在统一性,通过利用新媒体作为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载体,可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因此需不断深化大学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G641

当前,源于技术术语的“新媒体”,随着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等新兴科技的飞速发展,已经逐步成为一个蕴含着社会文化传播与交流、社会群体心理、社会群体生存生活方式和人际交往等多种复杂语义的时代命题。新媒体以其交互性、开放性、即时性和虚拟性等特点,征服了大学生群体,成为他们获取知识、开展人际交往和表达个性看法的重要方式,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同时也削弱了以灌输为主渠道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效,突破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所受到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给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研究视域。

一、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区别于传统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其“隐”特征是针对受教育者而非教育者,是高校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制定教育方案,通过开发和利用除思想政治课程外的其他教育资源,含而不露地使受教育者不自觉的把教育资源中所蕴含的教育内容吸收消化,是对受教育者进行人格和思想上的渗透及塑造。这种教育形式在现实环境中提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也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逆反心理。

二、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与新媒体技术相关性

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些传统工作模式越来越不适应新的形势发展,但同时却延伸了隐性教育工作触角,为其建立了新的工作平台,丰富了工作内容,从而扩大隐性教育工作的影响力和实效性。

(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与新媒体在特征上存在内在统一性

首先,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强调教育对象的自主性及自我教育功能,这与新媒体技术带来的主体平等性和自由性相契合。在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下,无论是高校教育者还是大学生,都可以使用网络、微信、微博等信息发布平台,自由地表达自己的主张,不同个体间表达意见的地位是平等地而又有个性的,每个人既是信息的发布者又是信息的接受者。这意味着大学生既是受教育者也可以是施教者。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中,恰恰强调受教育者和教育者是平等互助的关系,整个教育过程是教学双方的活动,认同双主体的教育模式,最终达到叶圣陶先生认为的“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不教育。”

其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强调形式的多样化、灵活化,这与新媒体技术主张的服务个性化相契合。90后大学生追求个性,面对社会现象或者新闻热点,都存在自己独有的看法,没有人愿意全盘接受别人的想法,在接受信息时也偏爱某些新媒体工具渠道,从而成为“小众传播”的信息接受者,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信息的“去中心化”。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不像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受限于标准化、程序化的教育活动,它的优势在于能够借助大量的教育资源,依靠其形式和手段吸引和感染大学生,以提高其参与的积极性和内在的认同度。高校教育者可以根据大学生的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社会背景、选用不同的教育活动和形式,满足学生在教育上的多样性的要求。

(二)新媒体技术是思想政治隐性教育的现代载体

载体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内容中介,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更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媒体依靠其平等性、服务个性化、广泛性等自身特点,在承载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时,给教育者和受教者以无限大的选择和加工的空间。美国政治学家李普曼指出:我们的“身外世界”即现实环境越来越广阔,人民已经很难直接去亲身体验它、理解它,现实环境已经成为“不可触、不可见、不可思议”的环境。此处的环境正是指新媒体技术迅速发展下,所创造的虚拟的环境,人们看到的世界是被新媒体理解和演绎了的世界。因此,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思想政治隐性教育,一方面能最大限度的进行全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迎合大学生的需要;另一方面能发挥思想政治隐性教育的独特优势,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对于社会现实的理解更依赖于微信、微博、网页等新媒体平台,因此,新媒体技术愈发成为思想政治隐性教育的重要载体。

三、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隐性教育路径探析

(一)构建新媒体多元化平台,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在新时期,高校工作者需要适应新形式的变化,逐步实现“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进入新媒体”,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先进技术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平台。例如,在建设校园网站的同时,有意识地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开设思想政治网络课程,宣扬优秀学生风采,展现正能量,使得大学生在浏览网站时,同时无意识地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大学生的良好的道德情操。再比如,利用微博、博客、贴吧等平台,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渗透到交流中,也鼓励各个班级建立博客,党支部建立微信公众号,发挥班级和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和模范作用,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二)提高运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隐性教育的能力,构建平等互动师生关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作为大学生思想的引领者和品格的塑造者,需要主动认识新媒体、运用新媒体,在此基础上,更要认识到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首先,教育者必须改变以往教育活动中以教师为主的教育信念,积极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情境,实现与学生之间平等互动,对学生的品德、人格起到潜移默化的正向影响。其次,高校应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学习先进的新媒体技术和文化,时刻于大学生群体保持同步,甚至掌握更加新颖的新媒体技术,贴近大学生日常生活,掌握其动态。另一方面,教育工作者需要懂得如何借助新媒体技术创设思想政治隐性教育的情境,充分发挥新媒体技术的特点,以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结语

在新媒体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加强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不可少,利用新媒体发展带来的优势,提高当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以生为本,激发大学生内心对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认同。

参考文献

[1]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年11月第1版,第227页。

[2] 赵长渝:《试论大众传媒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教育探索》,2004(7)

猜你喜欢
教育者隐性政治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隐性就业歧视的司法认定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刍议隐性采访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
隐性但可预防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