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黄消痤丸对痤疮模型兔血清白细胞介素—8和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的影响

2015-05-30 09:09孔连委等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5年6期
关键词:药组毛囊痤疮

孔连委等

摘要:目的 探讨双黄消痤丸治疗痤疮的作用机制。方法 取雄性日本大耳白兔48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和双黄消痤丸高、中、低剂量组。除空白组外,建立兔耳痤疮模型,成模后各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每日1次,连续14 d。给药结束后采血,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白细胞介素-8 (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IL-8、TNF-α含量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除双黄消痤丸低剂量组外,各给药组IL-8、TNF-α含量明显降低(P<0.01)。结论 双黄消痤丸通过降低兔血清IL-8、TNF-α含量起到治疗痤疮的作用。

关键词:双黄消痤丸;痤疮;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兔

中图分类号:R2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5)06-0072-03

痤疮是一种最为常见的皮肤病,多发于面部、背部、胸等富含皮脂腺的部位。痤疮的形成与雄激素水平过高、痤疮丙酸杆菌、皮脂腺导管异常角化、免疫因素、环境与遗传等因素有关[1-6]。双黄消痤丸为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自主研发的中成药,临床用于治疗痤疮效果显著[7]。本研究通过观察双黄消痤丸对兔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影响,探讨其对免疫系统的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实验依据。

1 实验材料

1.1 动物

12周龄健康雄性日本大耳白兔48只,体质量(1.5±0.2)kg,标准饲料喂养,哈尔滨市松北区华宇养殖场提供,动物合格证号SCXK-(黑)2008001。

1.2 药物

双黄消痤丸,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制剂室提供,批号131101;丹参酮胶囊,河北兴隆希力药业有限公司,批号20130822。

1.3 主要试剂与仪器

煤焦油(营口华源石化有限公司),IL-8、TNF-α试剂盒(北京北方生物技术研究所),痤疮丙酸杆菌(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AP280-123型包埋机(德国MICROM公司),HM335E型切片机(德国MICROM公司),MDF-382E型超低温冰箱(日本三洋公司),恒温高速离心机(德国BACKMAN公司)。

2 实验方法

2.1 分组

实验动物适应性喂养1周后,按体质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及双黄消痤丸高、中、低剂量组,每组8只。

2.2 造模

按文献[8]方法建立并判定兔耳痤疮模型。除空白组外,在每只家兔左右耳内侧耳管开口处2 cm×2 cm范围,每日用玻璃棒均匀涂抹浓度为50%煤焦油(煤焦油和液体石蜡体积按1∶1混合),每次0.5 mL连续2周。自建模第7日开始后,于涂煤焦油处皮内注射痤疮丙酸杆菌液(痤疮丙酸杆菌菌株1株,在脑心浸液培养基中转种活化并增殖,搜集菌落后洗涤并过滤,调整痤疮丙酸杆菌浓度为6×107/mL,于95 ℃水浴灭活5 min)50 ?L/耳。

建模第14日,在空白组与造模动物中随机选取10只动物,在其左耳相同位置处用记号笔做标记,在该处以1 cm的打孔器进行兔耳皮肤病理活检,显微镜下观察标本的病理结构,验证痤疮模型复制情况。光镜下可见:角化过度,表皮和毛囊上皮的颗粒层增厚,棘层肥厚,相邻扩张的毛囊互相融合,毛囊口及漏斗部都充满角化物质,并向皮脂腺延伸,毛囊口角栓堵塞,毛囊漏斗部充满角化物质并扩大成壶状;真皮上层毛细血管扩张明显,毛囊周围弥漫散在炎性细胞浸润,以小圆形细胞为主,还有少量中性粒细胞。

2.3 给药

造模成功后开始给药,双黄消痤丸高、中、低剂量组给予双黄消痤丸1.68、0.84、0.42 g/kg,阳性药组给予丹参酮胶囊0.187 g/kg,给药体积10 mL/kg,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14 d。

2.4 检测指标

分别于动物末次给药20 h后,一次性5 mL注射器进行兔的立位心脏采血,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IL-8、TNF-α含量,按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实验数据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结果

4.1 双黄消痤丸对模型兔血清白细胞介素-8含量的影响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IL-8含量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双黄消痤丸高、中剂量组及阳性药组大鼠血清IL-8含量明显降低(P<0.01)。结果见表1。

4.2 双黄消痤丸对模型兔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的影响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含量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双黄消痤丸高、中剂量组及阳性药组大鼠血清TNF-α含量明显降低(P<0.01)。结果见表2。

5 讨论

痤疮是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疾病。研究表明,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参与痤疮的发病过程[9]。人类Th细胞存在Th1和Th2两个不同功能的亚群,Th1细胞主要分泌IL-2和TNF-α等特征性细胞因子,介导细胞免疫;Th2细胞主要分泌IL-4、IL-8及IL-10等细胞因子,介导体液免疫。尤其Th2细胞分泌的IL-8在免疫和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参与了痤疮的病理生理过程。研究发现,痤疮患者血清中的IL-8、IL-6及TNF-α水平高于正常对照,提示这3种炎症递质参与了痤疮的发病过程[10]。

双黄消痤丸由金银花、野菊花、黄连、黄柏、黄芩、栀子、赤芍、牡丹皮、玄参、甘草等组成。方中金银花能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为外科之疮疡圣药,为君药;野菊花、紫花地丁皆能清热解毒,黄芩、黄柏、黄连、栀子四药合用取自《外台秘要》“黄连解毒汤”热毒壅盛直折之意,可清上、中、下三焦之火毒热盛,共为臣药;赤芍可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牡丹皮可凉血活血,玄参养阴凉血兼可解毒散结,诸药配伍可有清热凉血、消瘀散结之功,共为佐药;一味甘草调和诸药、护胃和中,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消瘀散结之功。

研究显示,双黄消痤丸方中黄连、黄柏、黄柏、栀子(黄连解毒汤)对大鼠TNF-α、TNF-γ、IL-2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11]。野菊花提取液(7 mL/只)给发生变态反应的家兔连续灌胃25 d,可抑制兔血清中可溶性IL-2、IL-6、TNF-α的升高,但不能下降至造模前水平[12]。本实验研究表明,双黄消痤丸可明显降低兔耳痤疮模型血清中IL-8、TNF-α含量,同时参与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且效果明显。表明双黄消痤丸对于痤疮的治疗作用与免疫系统调节有密切关系。

参考文献:

[1] 王光明,孙世成.痤疮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3):239-243.

[2] Cetinozman F, Yazgan Aksoy D, Elcin G, et al. Insulin sensitivitity, androgens and istretinoin therapy in women with severe acne[J]. Dermatolog Treat,2013,25(2):119-122.

[3] 罗璎,胡冬裴.中西医治疗痤疮研究进展[J].河南中医,2014,34(1):182.

[4] Lee SE, Kim JM, Jeong MK, et al. 11β-hydroxysteoid dehydrogenase type 1 is expressed in human sebaceous glands and regulates glucocorticoid-induced lipid synthesis and toll-like receptor 2 expression in SZ95 sebocytes[J]. Br J Dermatol, 2013,168(1):47-55.

[5] 张成勤,侯中玉,谭乐成,等.痤疮的病因及治疗进展[J].山东医药, 2008,48(15):113-114.

[6] Schafer T, Nienhaus A, Vieluf D, et al. Epidemiology of acne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the risk of smoking[J]. Br J Dermato, 2001,145(1):100-104.

[7] 马林,高起勇,孔连委,等.双黄消痤丸治疗女性青春期后痤疮的疗效观察[J].中医药信息,2014,31(3):134-135.

[8] 彭成.中医药动物实验方法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48- 750.

[9] Popovic S, Urban E, Lukic M, et al. Peptides with antimicrobial and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ies that have therapeutic potential for treatmen of acne vulgaris[J]. Peptides,2012,34(2):275-282.

[10] 林新瑜,罗旭松,董巍,等.痤疮患者血清白介素-1α、白介素-4、白介素-8和α-肿瘤坏死因子水平的检测分析[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3, 32(6):335-336.

[11] 董静,尤凯,郭星,等.黄连解毒汤的药理学研究进展[J].沈阳医学院学报,2014,16(1):51-53.

[12] 陈传千,沈艳萍,屈跃丹,等.野菊花提取物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0,31(3):175-178.

(收稿日期:2014-09-18;编辑:华强)

猜你喜欢
药组毛囊痤疮
首个人工毛囊问世
中西医结合治疗毛囊闭锁三联征2例
格列美脲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三子汤配合放血疗法治疗痤疮病150例
治疗脱发赶在毛囊萎缩前
消风清热散治疗面部痤疮69例
试论补阳还五汤中黄芪与活血药组的配伍意义
痤疮的中医药治疗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内蒙古绒山羊次级毛囊及其毛囊群结构的形态发生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