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对比 成就华章

2015-05-30 20:39
作文周刊·七年级读写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园艺师什刹海墙角

【积累1+1】

1.我想起当年父亲送我上幼儿园的情形,第一次去我特别不适应,父亲便一直把我抱在怀里,直到进了教室,他才依依不舍地把我交给老师。初去的那几天,我总是哭闹,父亲每次都要站在幼儿园的栅栏门外头,看我玩一会儿才离开。

那天,初到养老院,曾经在家里顶天立地的父亲,像个无助又无奈的孩子。我不知道他是否也会不适应,是否也会盼着我有一天接他回家。想到这里,我再也忍不住了,从身后抱住父亲,泪如泉涌……父亲忍住泪,拍拍我的头对同屋的大爷说:“丫头舍不得我来,是我自己非要来的。”后来我每次去养老院,父亲都会这么说,是说给他自己听,也说给别的老人听。

——邵衡宁《我送父亲进养老院》

2.我曾对生长在不同环境中的蒲公英作过仔细观察。我发现那些长在丰腴土地上的蒲公英,虽得以放任地滋长,自由地繁衍,快意地沐浴着酣畅的春风和雨露,但竟然全长得一副没精打采的模样。它们要么猥琐而呆板,要么苍老而枯黄,不能给人以更多值得咀嚼和品味的东西。也曾见识过被园艺师栽培驯化的蒲公英,开紫色的花,枝叶和花朵都远比野生的肥硕壮实,但又觉得在那绚丽雍容的表象背后,总透着一股掩饰不住的俗气和肤浅,空有华表而缺乏内在的质感。

我先前工作的单位小院,也是随处可见蒲公英的生长,而且越是路边墙角,越是石阶缝隙,生长得就越旺盛。即使是那些已经浇灌了厚厚的混凝土面的院坝和走道之间,只要有哪怕是一丝丝龟裂的缝隙,它们都能扎根繁衍。单位曾组织我们将院里的蒲公英一次次地当作杂草垃圾铲除,但只要雨水一浇,过不了几天,它们又会滋长出鲜活的嫩芽。纵然把它们连根拔了,到第二年的春天,和风一吹,雨露一润,它们又重新萌发出新枝嫩叶,而且比上一年长得更茁壮,更旺盛。

——李智红《像蒲公英一样生存》

积累小窍门:

对比表现手法,是指把对立的人物或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突出被表现人物或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加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艺术感染力。在写作中,如果能恰当地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就能更好地叙述事件,更形象地勾勒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使文章更具有表现力。

同学们如果能写出两件事情之间的鲜明对比,给人的印象就会非常深刻。如片段一中,作者就很好地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凸显出“我”对父亲的亏欠。

而在片段二中,作者为了充分地表达自己对蒲公英的看法,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将“长在丰腴土地上的蒲公英”“被园艺师栽培驯化的蒲公英”与后面写的“路边墙角”“石阶缝隙”中卑微的蒲公英形成鲜明的对比,衬托出生长在墙角缝隙中的蒲公英的生命内涵:处于不同的生存境遇,会有不同的生命状态。从而告诫大家做人要像蒲公英一样,面对充满诱惑和浮躁的社会,平和而积极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体现生命的意义。

【创造地带】

徘徊于这京城难得一见的水乡泽国,你不禁感慨。昆明湖亦美,但其似乎已经被颐和园禁锢于不胜寒之高处;北海亦美,但巍峨之白塔使其固化于一道风景;大都之水亦美,但周围耸立之高楼已永不可能使其再现古朴之色。唯有什刹海,成为都市人的世外桃源。

——林文钦《什刹海的慢时光》

分析:

自古以来,什刹海就是人们观光的最佳去处,这里不仅有怡人的风光,还有厚重的文化气息和情趣化的生活气息。文中,作者使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将什刹海与昆明湖、北海、大都之水进行比较,突出表现了什刹海带给人的世外桃源之感。

【小试身手】

请仿照上面的文字,以你最熟悉的一处名胜古迹为对象,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写一段话,不少于400字。

(答题纸自备)

猜你喜欢
园艺师什刹海墙角
墙角缝缝擦干净
墙角的梅花
修剪自己的园艺师
小小园艺师
什刹海冰场的味道变了
我们得为属地留下些什么
最美什刹海
什刹海小记
墙角数枝梅
墙角数枝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