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桑西移”背景下云南高原特色蚕桑发展对策

2015-05-30 10:48许莹朱克西邓谨
中国集体经济 2015年6期
关键词:SWOT分析云南对策

许莹 朱克西 邓谨

摘要:东部蚕桑业向西部梯度转移是一种必然,近年来广西省抓住“东桑西移”的大好时机,蚕桑产业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和发展。云南省应该认真总结和借鉴广西“东桑西移”取得的良好经验,充分发挥云南自然的“养蚕天堂”气候优势,重点发展高原特色优质蚕桑。文章分析了“东桑西移”背景下云南高原特色蚕桑的竞争力,对云南高原特色蚕桑产业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云南;高原特色蚕桑;SWOT分析;对策

一、“东桑西移”与云南省高原特色蚕桑产业发展

目前,国内的人口红利在逐渐消失,各种成本逐渐提高,土地等资源稀缺,尤其是东部等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使得在东部地区的种桑养蚕成本日益上升,利润下降,种桑养蚕也变得更加少。而西部地区,由于人口、成本等相对更具有优势,种桑养蚕也更加具有发展前途。所以,将种桑养蚕产业由东部移至西部,对于产业的发展来说,绝对是一种可持续性的选择。“东桑西移”,在2006年开始实施,目前已具有一定规模,带动了产业的发展。

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内涵就是要依托云南独特的自然地理优势,打响“丰富多样、生态环保、安全优质、四季飘香”四张名片。着力促进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对云南探求农业现代化道路、填补农业在产业发展方面的弊端、提高农业产业竞争力、促进农业产量的不断增收、为推进云南农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西部大开发和中国蚕桑业战略转移的重要举措,“东桑西移”的必要性已经毋庸置疑,它的可行性经过近几年的实践也已经得到有力证明。可以说,“东桑西移”是新时期、新形势下中国蚕桑业与时俱进,实现传统产业蜕变的适宜的战略举措和难得的发展契机。云南应利用自身的地理和环境优势将高原特色蚕桑产业和“东桑西移”相结合使之发挥更大的效益。

二、云南省高原特色蚕桑产业生产的现状

云南的蚕桑产业主要集中在滇中、滇南、滇东、滇东北等30余个县市,主要集中分布在巧家、陆良、沾益、大姚、景东、镇雄、麒麟区 、楚雄、姚安、鹤庆、保山等20多个县、市、区。

2012年,云南省桑园面积近9.68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2%;蚕种发种量100.18万张,实际饲养量112.2万张,比上年增长11.92万张;产茧量4.19万吨,比上年增长0.55万吨,全年蚕茧的平均单价在29-41元/kg,春茧平均收购价格平均价在30-49元/kg,夏茧平均收购价格在28-36/kg,秋茧收购价格平均价在28-35/kg。实现蚕茧的销售收入约15.72亿元左右,比上一年增长25.66%;全省共12家缫丝企业,缫丝规模4.2万绪,2012年产白厂丝2004.84t,绸72万米,丝绸被225.6t,实现工业产值约8.5亿元左右。

三、云南省高原特色蚕桑产业竞争力分析

(一)优势(S)

云南地处低纬度高原地区。适宜的温度、足量的雨水以及充足的光照都是蚕桑生长必备条件。这些优势使云南产出优质蚕桑,除了水质好、温差小以外,其丰富的土地资源使得云南比其他省区的蚕业具有虫害少、蚕丝长、上茧率高等优势,并且栽桑养蚕也能绿化环境。

(二)劣势(W)

云南特色农产品基地水平建设低,可持续发展水平不强。农业合作组织大部分从事的是种植业、养殖业等合作社,绝大多数的农业合作组织规模小实力薄弱;服务制度体系不完善,创新能力差。农业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依然不强,农业科技推广机构不完善,牵制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龙头企业比较分散、规模小且竞争能力不强,无法带动同产业企业的积极性,企业市场开拓创新能力弱,同时企业也未能打造出知名的品牌。

(三)机遇(O)

一是要借助国家“东桑西移”战略机遇,打造云南成为“东桑西移”后蚕桑产业的核心链,即招商引资带来完整丝绸产业链,昆明将是“东丝西移”核心区。二是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以及省委、省政府实施的“桥头堡”战略,云南蚕桑产业的发展有比其他地区更明显的区位优势。三是云南省实施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战略,为云南高原特色蚕桑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

(四)威胁(T)

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国外蚕桑业的飞速发展,将对云南的蚕桑业构成威胁。中国当前依然面临着周边国家的激烈竞争,中东、南亚、非洲、原东欧等国家在联合国组织、日本、韩国、法国等大国的支持下,都在积极的发展蚕桑产业。尤其突出的是印度,目前已成为世界丝绸第二大生产国和第一大消费国,其蚕茧在世界银行的贷款以及日本技术支持下,已经能够恒产制造2A—4A级蚕丝的蚕茧。且它的最终产品在意大利技术的支持下,服用性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使中国丝绸产品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另外,云南丝绸产品仍然受到其它纤维产品的冲击。云南省丝绸产品的品种较少,而且丝绸易缩、易皱的特性制约着丝绸消费的增长,在快节奏、时尚休闲的年代,丝绸产品面临着来自于其他纤维制品在服用性能和价位上的双重竞争,特别是快速发展的化纤制品,品种与日俱增,竞争力极强。

四、云南省高原特色蚕桑产业发展对策

(一)依靠政府支持,加大科技投入

加强政府部门宏观调控力度,加强组织领导。政府职能部门需要加强宏观调控,提高蚕茧价格市场风险调控,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综合利用政治、经济、法律等手段加强扶持力度。

提高科研能力建设。加强育种、功能基因等新技术的研发和利用;加强蚕桑种子的质量保护和研究,完善蚕、桑的品种选育;同时要加强对蚕桑有影响的病虫害研究,推广无害化生物农药应用,建立完善病虫害防预防控体系。

完善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为行业提供产品的供求、市场平均价格、市场销售条件及人才交流等综合的服务信息;应建立完善强硬的技术善后服务团队,贯彻优质蚕茧和高品位生丝的生产质量保证体系,每个生产环节都应该严格按照规程和标准进行操作。

(二)转变生产方式、提高农民积极性

蚕桑产业应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生产方式为主线,体积推进传统蚕桑业向现代蚕桑业转变。在新形势下,把蚕桑产业融入大农业中,让大农业的普惠政策惠及蚕桑业,加速产业的发展。通过蚕桑产业专业合作社的建设与发展增强蚕农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同时也可以通过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促进蚕农间的合作,互相探讨、共同提升蚕农种桑养蚕的生产技术水平以及经营管理水平,并通过合作社实施的帮扶措施来解决蚕农劳动力和生产技术不足等一系列问题,从而提高蚕农养蚕数量与质量,增加蚕农的收益,提高农民积极性。

(三)扶持“龙头企业”,改变经营机制

市场经验证实“龙头企业”的确立对企业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云南应充分利用政府、企业、农民、社会的力量促进蚕桑产业的发展,遵循择优、查漏补缺、吸引外资的三大原则大力支持三到五家具有发展前景、竞争能力强的企业成为行业龙头,改善产业链,维护和促进云南省蚕桑产业的良性发展。

内部系统需要理性,实行积极有效的管理机制,经营制度健全规范。正常经营秩序的外部政府监管和维护。

(四)加强区位优势,开拓市场

建立长期并且稳定的合作关系,寻找并创造与国内、国外有竞争实力企业间的合作机会,这样才能大大降低由于市场变动造成的影响。把握区位优势开拓国际市场的渠道,减少在国内市场的非正常波动的影响。

云南有着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优势,云南省在我国的蚕桑产业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决定性作用。目前,云南省高原特色蚕桑产业还存在企业规模小不集中,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经营管理手段罗守,政策扶持力度小,机制体制不健全,缺少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等各种问题。全省需要紧紧抓住国家“东桑西移”、“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和“桥头堡”等战略机遇,从内引外联,加强投入,产业布局,建立品牌开拓国际市场等多环节入手,取长补短,促进云南省蚕桑产业的不断发展,使云南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优质高原特色蚕桑基地的一张名片。

参考文献:

[1]李腾芳.浅谈云南蚕桑产业发展的机遇[J].广西蚕业,2013(04).

[2]杜军宝.东桑西移产业转移战略中陕西蚕丝业发展思路与对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

[3]王奇.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初探[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3(07).

[4]金菊华.基于产业转移理论的“东桑西移”战略[D].苏州大学,2008.

[5]周薇.云南省蚕桑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J].现代化农业,2012(09).

(作者单位:云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SWOT分析云南对策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诊错因 知对策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海南发展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SWOT分析
P2P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