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无公害蔬菜基地产业化发展研究

2015-05-30 10:48郝梦洁卢正惠
中国集体经济 2015年6期
关键词:建议

郝梦洁 卢正惠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关注,无公害蔬菜也逐渐成了人们消费热点之一。文章以重庆市潼南县为例,系统阐述现阶段潼南县无公害蔬菜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定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无公害蔬菜产业;潼南县;建议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蔬菜产业发展迅速,产品产量与质量都在迅速提高,产业发展水平逐步提升。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蔬菜产业面临着更大的挑战。随着经济高速发展,人口剧增、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及生态失调等问题也不断出现,人们对蔬菜的质量要求也越来严格,无公害蔬菜的市场需求急速上升。潼南县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是我国最早认证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之一,能够代表我国无公害蔬菜产业的发展现状,所以本文就以潼南县为例对我国无公害蔬菜的产业化的发展进行较系统的分析研究。

一、基地建设现状

(一)区域资源条件优越

1. 自然资源条件优越,适合农产品规模种植

潼南县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偏东,重庆市西部,全县面积达1594平方公里。潼南县地形地势较为平坦,地貌以浅丘为主。境内属亚热带湿润季风型气候,冬暖春旱,热量丰富。潼南溪河纵横,水资源丰富且受污染少。

2. 农业劳动力资源充足且人口素质较高

截至2013年年底,潼南县年末常住人口64.87万,城镇人口28.16万人,农村人口36.71万人,城镇化率43.41%,低于全国城镇化率53.73%。从居民受教育情况来看,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潼南县初中以上文化人口达28.16万人,占总人口的43.4%。

3. 交通便利,区位条件较好

潼南县地处重庆“一小时经济圈”,该地毗邻国道319、省道205,交通便利,尤其是随着渝遂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的通车,使得潼南县到成都、重庆主城区的行程均缩短至1小时以内,再加上“县内1小时潼南”工程,对县内交通档次的提升,使全县31个镇乡到县城的行程在1小时以内。

4. 消费潜在市场大、销售前景广阔

近年来,无公害蔬菜消费额不断攀升,表明人们越来越重视蔬菜的品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越来越重视蔬菜的安全质量问题,无公害蔬菜的可消费人群将越来越多,市场也会越来越大。也正是因为无公害蔬菜种植者认识到了无公害蔬菜市场的发展潜力,所以种植者生产无公害蔬菜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

5. 政策环境宽松,政策制度落实比较到位

重庆从2007年开始获批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着重把“潼南蔬菜”作为重庆市“菜篮子”工程来培育,使蔬菜产业成为潼南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支柱产业,力争潼南成为重庆的“寿光”。我国农业部从2001~2009年先后制定无公害食品生产标准770项,农业部现行无公害食品生产标准中与无公害蔬菜生产相关的标准有53项,再加上市级、县级各项标准文件,基本上较为具体的规范了潼南县无公害蔬菜的种植标准。

6. 出现民间蔬菜组织

近年来,为了提升重庆市蔬菜生产的组织程度和产业化经营水平,促进行业信息交流,增强行业内资源的共享,促进行业发展,逐渐出现了各类蔬菜协会等民间组织。希望通过这些民间协会充分发挥桥梁纽带、引导监督、协调自律作用,团结广大蔬菜生产、经营、管理、科技、教学等领域的工作者,强化服务,为改善我县蔬菜生产条件,提高蔬菜生产经营和质量安全水平,建立可追溯源头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二)无公害蔬菜基地发展现状

潼南县蔬菜种植历史悠久,特别是在沿江、沿坝地区,种植技术较其他地区相对较高。潼南县无公害蔬菜产业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其市场规模、市场供应数量、蔬菜整体质量等各方面都有较明显的提高,蔬菜生产成为了潼南县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蔬菜产业也成了该县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极大地带动了潼南经济的发展。

1. 蔬菜种植面积加大且量高质优

据统计,1995年全县蔬菜播种面积仅有133.3亩,年均产量0.4万吨。2013年,潼南全县蔬菜播种面积增加到近90万亩,蔬菜年产量近180万吨。17年间,蔬菜产量扩大了近450倍,蔬菜种植面积一度跃升全国县域生产第二,重庆市第一。2001年5月份,国家农业部把潼南县确定为首批创建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2013年潼南县被认定为全市唯一的全国农业标准化优秀示范区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园区试点县。

2. 基础培训及技术交流推广成果显著

政府积极组织蔬菜推广人员到各大蔬菜种植区给菜农普及最先进的无公害蔬菜种植理念和种植技术,设立了成果转化、成果推广机构,并下拨了项目实施经费和专项技术培训经费等费用,全市蔬菜科技工作者密切合作,特别是市蔬菜技术推广部门主动与市蔬菜科研、教学单位牵手,开展技术培训,成果示范和现场指导等工作,收到了良好效果。

3. 经营方式多样化,深加能力不断提高

潼南县目前主要有蔬菜生产企业+基地、蔬菜生产大户+基地、订单生产和散户种植四种经营模式。蔬菜经营形式的多样化满足了发展的需要,也更好地满足了市场的需求。截至2013年,市县级龙头企业达到58家,新型股份合作社、专业合作社633个,蔬菜深加工企业5家,“康翠”等品牌系列产品在市内外供不应求。蔬菜加工业的日渐成熟,为潼南蔬菜产业的发展打开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4. 蔬菜营销体系较健全且相对灵活,销量稳步提升

伴随着近几年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潼南县蔬菜营销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已初步形成了市场导向、产销衔接、渠道多元、营销可控的销售体系。各种营销载体如产地交易集散市场、蔬菜连锁直销摊位等不断增多。除此之外,还发展了蔬菜“宅配”客户300余户,同时直供5所院校、21家餐饮企业、53个企事业单位机关食堂。近十年来,潼南的无公害蔬菜销量以每年10%的速度的递增,截至到2013年,无公害蔬菜外销产量达到161万吨。

5. 品牌建设已成雏形

自潼南县开始无公害蔬菜产业化发展以来,品牌建设也在有序进行当中。2004~2012年,潼南县几十种无公害蔬菜先后通过国家级、市级无公害蔬菜产品认证。近几年,又先后申请了“潼南绿”、“潼南萝卜”等商标,“潼南萝卜”、“罗盘山生姜”、“盘罗山猪”地理标志。2013年,新认证无公害产品5个、绿色产品20个,建成部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督站。

二、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潼南县种菜历史悠久,1995年起便开始发展大规模的蔬菜种植。这些年来潼南无公害蔬菜产业进步很大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1. 基础设施建设整体水平偏低

农业基础设施老化陈旧,抵抗自然灾害能力差。近年来,政府方面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上的财政预算不多,尤其是对于潼南这个特殊的农业地域而言。再加上农业方面招商引资难度本身偏大,农民自筹资金改善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很困难,资金的缺乏使得潼南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较为陈旧落后。2010年7月16日8时一场50年一遇的特大的洪灾使得潼南蔬菜受灾面积2127公顷,排水设施的老化使得潼南蔬菜生产损失惨重。

2. 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发展后劲不足

目前为止,多数菜农思想较为保守、能力水平有限,新品种、新技术接受能力相对较慢,完全做到科学种田还有较大的难度;专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缺乏,且现有管理人员资源配置、整合能力较差,多数技术人员只是在实验室进行理论分析指导,缺乏实践经验,很大程度上都不能根据实际情况,具体的研究出适合本地发展的新产品、新技术。

3. 蔬菜深加工能力不足、产品附加值低

潼南县无公害产业发展至今,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少,且大都是初级加工,深加工能力欠缺。据统计,截至2013年,潼南仅有蔬菜加工企业5家,对于年产170多万吨蔬菜的地区来说,蔬菜深加工能力严重不足;现有的蔬菜加工业,大部分也都只是进行初级和净菜等基本加工,如以笋竹、蘑菇为主的罐头系列产品,以萝卜为主的泡菜系列产品,以大头菜、冬菜、辣椒等为主的酱菜系列产品,而蔬菜脱水加工及冷藏保鲜加工品种不够,且技术不够完善。

4. 经营模式发展程度低,且销售范围狭窄、“大市场、大流通”格局未能形成

首先,潼南无公害蔬菜基地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蔬菜生产企业+基地”、“蔬菜生产大户+基地”、“订单生产模式”、“散户种植”等生产经营模式,但是这些经营模式的发展程度还比较低,不规范的基地管理模式、不完善的管理体制,社会诚信缺失等问题层出。其次,对于潼南无公害蔬菜销售来说,销售对象主要是四川、重庆、湖南等较近的地区,远销数量少,销售渠道并不畅通。据统计,2012年潼南通过各种销售渠道向县内外市场销售蔬菜约150万吨,产值为18亿元,其中重庆市内市场销量约占上市总量60%。

5. 法制标准不完善、规范建设不健全

蔬菜生产方面,蔬菜选种、生产中农药使用及检测制度不完善,责任制不明确,时常出现滥用农药的现象;蔬菜加工方面,多数企业招聘、培训管理机制不规范,相关卫生标准规范不完善,企业员工身体素质等方面参差不齐;蔬菜销售方面,产品市场准入的质量监管体系不够便捷完善,市场上时常出现质量水平参差不齐的蔬菜。蔬菜售后追溯体制不健全,新的市场条件下为使消费者吃得更加安心,应该建立完善的售后追溯体制。

6. 前景规划不明确

目前无公害蔬菜基地的蔬菜生产仅仅是从鲜菜生产、初级加工到市场销售进行发展,不能够充分利用现有条件,积极借鉴国外发展经验发展立体观光农业。早在19世纪80年代,欧洲就出现了农业旅游。20世纪80年代后,农业旅游才逐渐发展成熟。Akpinar、Talay、Ceylan等认为农业旅游是农村发展过程中的替代性活动,有助于改善自然资源,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笔者认为潼南县无公害基地的建设也能够充分发挥本地的优势,在现有发展模式下,向立体观光农业方向发展。

(二)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问题的原因分析

潼南县产业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都是产业化发展初期阶段难以避免的,所有问题的出现都是有一定原因的。

1. 政府支持力度较小、融资能力差

第一,政府方面资金及政策支持力度不大,政策导向不够明显。近几年来,政府对蔬菜产业的投入资金较少,各项惠农政策作用有限,这使得蔬菜产业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第二,基地招商引资能力差,且当地农民陈旧的基础设施建设,抵档自然灾害的能力不足。增加资金投入可以有效的改善潼南基础设施的建设,例如交通、水利、教育、蔬菜流通市场等。

2. 菜农专业意识不强

虽然潼南地区蔬菜种植历史悠久,种植技术也较为先进,也正是因为这样,当地民众对于改变现有的耕种技术,吸收新兴的种植技术,也有一定的抵触。所以要想加快潼南蔬菜产业的发展,就一定要先改变种植者的心态,让他们积极接受科学种菜的思想;蔬菜种植者对农药的认知度欠缺或者获利心切,导致无公害蔬菜种植过程中农药的超标使用现象时有发生,降低了市场无公害蔬菜的检测通过率。

3. 生产监管体系不完善、执行力度差

整个产业运营过程中,管理制度不够规范和完善,主要表现在蔬菜生产的质量和安全标准制度、利益主体分配制度和监管体系不够完善。涉及蔬菜质量安全管理的现行法规内容不够完整,执法主体不明确,执法缺乏依据;各利益主体之间的涉及利益分配的制度不够完善,致使交易过程中双方都存在较严重的诚信问题,各种违约现象时有发生。

4. 整体科技水平偏低、引进研发能力不足

内生增长理论指出技术水平的高低可以影响整个经济水平的高低,所以提高一个产业的技术、研发水平是提高产业发展活力的重要手段。在潼南县蔬菜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科技的引入仅仅靠的是专业技术人员的传授,这些专业技术人员本身的专业水平就不高。加之菜农自身文化素质低、市场竞争意识不强等原因也使得先进技术的传播速度大打折扣;由于潼南县蔬菜产业发展水平低、规模小,对技术含量高的专业技术一时难以消化。此外,规模、资金等原因,也制约了许多企业自身研发能力的提高。

三、潼南县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通过对潼南县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的条件、现状及问题分析,发现制约潼南县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进一步发展的因素还是比较突出,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积极培训,引进各项专业人才

首先,对管理人员、技术推广人员、菜农等相关人员进行有层次、分步骤的系统的培训,从根本上提高潼南产业化发展潜力;其次,还要积极引进专业人才。潼南县无公害蔬菜产业目前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需要更多更专业的人才进行指导,所以要积极引进高水平的专业人才。

(二)规范生产标准,完善监管体系,进行产品深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

按照中国农业部和市农业局对无公害蔬菜的各项生产指标对蔬菜生产进行标准化管理,对蔬菜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把控;对蔬菜深加工过程进行标准化管理,是保证产品品质和赢得市场竞争力的必要条件;完善市场监管体系,是保证蔬菜品质、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的必要条件。

蔬菜加工业的发展提高了产品的附加价值,既满足了社会的需求,又有利于提高生产者的收入。目前,潼南县蔬菜大都以鲜销为主,鲜销保质期较短,严重制约了蔬菜远销能力的提高。通过大力发展蔬菜加工产业,才能将将潼南打造成中国西部蔬菜加工规模较大、品种丰富、特色鲜明、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蔬菜加工产业高地。

(三)强化流通体系建设,拓展销售市场

蔬菜流通体系的完善是拓宽营销渠道的基础,销售市场的扩大又是流通体系的发展动力,两者相辅相成。大力推广冷链技术,不仅有利于蔬菜保质日期的延长,解决本地蔬菜生产过剩的问题,而且提高了蔬菜的远程销售能力;进一步完善涵盖蔬菜销售、品种引进、技术交流等方面的信息网络体系的建设,扩大潼南县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的销售量、知名度和影响力;反对盲目扩大销售网点,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合理建设蔬菜销售渠道。

(四)协调利益分配,提升企业文化

合理分配产业化发展所带来的超额利润。正如前文中提到的,潼南蔬菜产业四种经营模式下所出现的诚信缺失等问题,究其根本原因是因为利益分配不均,使得生产方积极性不高,在产业化进程中遇到了很大的阻碍。所以,要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制度才能够保证各方的利益,进而促进潼南蔬菜的产业化发展。

与此同时,还需提升企业文化,强化主人翁地位。在整个潼南县蔬菜利益分配过程中,各个生产、销售、技术等不同部门人员缺乏整体团队意识,没有全局观念,因此要提升员工主人翁地位,让生产环节的每一人员都心系整个基地,同基地共同发展。

(五)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导外资投入

首先,增加资金投入以求改善潼南县现有的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在蔬菜种植方面要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有计划兴建水库、小水窖等,提高本地抵抗旱涝的能力,保证平稳生产。其次,在交通建设方面,随着潼南“一小时经济圈的”建成,外延的交通变得更加便捷,但基地内部的道路建设还需加强。再次,要逐步完善潼南地区的批发市场的建设,积极建立与“西南菜都”相匹配的蔬菜物流基地。最后,积极并合理的引进外资,引进外资不仅仅是引入大量的资金,更要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但是外资的引进还需重点关注外资进入对产业安全可能造成的严重影响。

(六)积极发挥政府与社会组织的作用

根据“幼小产业保护论”的研究结果及建议,加大政府对无公害蔬菜产业各方面的支持力度。在政策上,要对无公害蔬菜的生产、加工、认证等方面建立完善的规范体系;在资金支持方面,要适当的向无公害蔬菜的生产方面倾斜;在技术支持方面,积极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对潼南蔬菜生产进行指导;在政府支持方面,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组织号召作用,积极协调、组织潼南蔬菜的有序生产、销售。

此外,要积极发挥现有社会组织的作用,积极促进蔬菜产业一体化发展,合理引导各生产者,不盲目生产、盲目竞争。如此既能保证菜农的利益又迎合了消费者的需求。组织协调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本地区产业化水平发展的高低。所以,一定要重视社会组织在协调生产、销售方面的作用。

(七)拓宽发展思路,发展立体观光农业

潼南县作为国内发展较早的蔬菜基地示范区,发展观光农业的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如农史馆、农家乐等。农史馆不仅可以普及各种农业知识,还可以提高潼南地区的经济收入。集吃、喝、玩、乐为一体的“农家乐”休闲基地,也是当下最流行的休闲旅游方式之一。立体观光农业的发展有利于提高本地人们的收入,推动本地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无形中加大了潼南县无公害蔬菜的宣传力度,拓展了销售市场;有利于吸引国内外的资金投入;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有利于加快技术传播的速度、增强城乡之间的交流。

参考文献:

[1]朱林耀.武汉市蔬菜产业现状与无公害蔬菜生产发展对策[D].华中农业大学,2005.

[2]唐佳佳,米月茂,梁国鲁,等.重庆潼南蔬菜产业现状及发展思路[J].中国蔬菜,2012(01).

[3]刘光德,王正银.我国无公害蔬菜发展现状及对策[J].长江蔬菜,2002(06).

[4]张义强.潼南县桂林街道统筹城乡发展 打造西部绿色菜都客厅[J].决策导刊,2007(12).

(作者单位:云南财经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猜你喜欢
建议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我的学习建议
高考二轮复习的几点建议
开好首次家长会的几点建议
建议答复应该
“有联大家改”第十九期联作修改建议选登
“有联大家改”第十四期联作修改建议选登
“有联大家改”第十二期联作修改建议选登
『有联大家改』第十期联作修改建议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