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医院经济效益分析 完善医院经济建设

2015-05-30 10:48李福忠冯莹莹杨海宁王朝娟
中国集体经济 2015年6期
关键词:经济建设

李福忠 冯莹莹 杨海宁 王朝娟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医院逐步市场公开化,如何加强医院经济效益分析,完善医院经济建设对于医院持续健康发展越来越重要。通过分析加强医院经济效益分析的必要性与意义,构建医院经济效益分析体系,并对经济效益进行预期成果分析,帮助医院意识到加强经济效益分析的重要性,更好地完善经济建设。

关键词:经济效益分析;边际贡献;经济建设

在我国,随着医疗体制的不断改革,医院越来越重视经济效益分析,积极构建符合医院自身情况的经济效益分析体系,完善机制,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下,使医院能够可持续健康发展。

一、加强医院经济效益分析的必要性与意义

(一)医疗市场需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疗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如何降低医疗成本、增强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是医院管理者面临的重大问题。所以构建适合医院自身发展的经济效益分析体系对提高医院经济效益,降低医院经营成本将会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行业管理需求

为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对医院的监督管理,卫生行政部门定期对医院进行评审,构建医院经济效益的科学分析体系也是三甲复审的要求之一。

(三)医院管理需求

临床科室是医院实现功能的最基本单元,是医院宗旨、使命的最具体体现者,是医院工作方针、领导管理意图的最直接实践者,是医院面向社会服务最直接的窗口,临床科室的运营管理是医院生存与发展的关键点。然而,各临床科室的经营管理决策仍需要经济指标的数据支持,因此,积极构建符合医院自身情况的经济效益分析体系意义重大。

二、构建医院经济效益分析体系

(一)构建经济指标

经济效益是以尽量少的劳动耗费取得尽量多的经营成果,或者以同等的劳动耗费取得更多的经营成果。医院经济效益分析的第一步是,在现有基础上构建能够反映医院运营成果的主要指标,主要经济指标为:科室总收入,人均收入,科室总支出,收支结余率,药品比重,门诊工作量,实际占用床日数,平均住院日,病床使用率,科室医疗人员日人均床日数和护理人员日人均床日数等。

(二)构建科学的经济效益分析体系

医院经济效益分析在构建的经济指标基础上构建临床科室收入分析体系、支出分析体系和结余分析体系等。

1. 构建临床科室的收入分析体系。科室的收入主要分为医疗收入和药品收入。

(1)医疗收入增减情况分析

医疗收入包括检查收入、治疗收入、床位收入以及其他收入等。计算检查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例,减少病人不必要的检查;外科科室需要分析手术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例,缩短病人的术前住院天数,提高手术收入比例。

(2)药品收入增减情况分析

医院药品收入分为西药、中成药和中草药药品收入。首先,从医院整体角度分析药品收入占业务总收入的比例。随着药品招标制度的推行和医疗收费制度的改革,药品收入比例应呈下降趋势。其次,针对不同专业分析各类药品占药品收入的比例,如中医科中成药、中草药的收入比例要高。再次,根据新形势的需要,不断增加分析内容,规范药品品种的构成,合理使用药品。如分析药品收入中抗生素的应用比例,进口药品与国产药品的比例,努力降低药品费用,减轻患者负担。

(3)其他经济效益指标的分析

医院收入的增减变化分析也要对门诊工作量、病人实际占用床日数、平均住院日、病床使用率等经济效益指标进行具体的分析,并结合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等情况,考虑科室设备配置情况及其他相关因素,综合分析科室收入的增减原因,提出建议和改革方案。如表1。

2. 构建临床科室的支出分析体系。科室的支出项目主要有人员费用支出、卫生耗材支出、固定资产折旧、其他公共费用支出等。按性质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为了达到医院控制成本的目的,根据科室上年度科室固定成本、变动成本的消耗比例情况,制定科室合适的变动成本占收入的比例,分析变动成本率的增减变化,查找原因,达到控制成本消耗的目的。

(1)人员费用支出增减情况分析。随着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科室也在不断地储备医疗和护理人员,各临床科室的人员费用支出在科室总支出中占了不小的比例,因此合理储备人才,减少科室的人员支出是很有必要的。通过科室医疗人员日人均服务床日数和护理人员日人均服务床日数等数据来说明其合理性,以达到合理调配人力资源的目的。其次,仍需控制行政后勤人数,控制间接成本费用,达到资源的有效合理利用。

(2)药品费用增减情况分析。随着国家对医院药品收入的控制,各科室应逐步降低药品费用,控制药品费用比例,调整支出结构。

(3)卫生耗材增减情况分析。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提高,高新技术的开展导致了卫生耗材的大幅使用。因此支出分析应将卫生耗材分为一般卫生耗材和特殊卫生耗材,着重分析特殊卫生耗材的增减变化情况,努力控制一般卫生耗材的使用比例和特殊卫生耗材的合理使用。

(4)固定资产折旧情况分析。固定资产折旧主要是加强设备折旧费用的控制,促进科室加强设备管理,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益。

(5)其他公共费用支出的分析。科室的其他公共费用支出主要有水电暖费用、维修费、洗涤费用等,医院的每个科室、每一个员工都应该自觉节约用电用水,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各临床科室要严格控制不必要的支出,增加医院的利润空间。如表2。

3. 构建临床科室结余分析体系。根据临床科室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分析临床科室结余情况。

(1)科室全成本情况分析。根据各科室的支出情况,分析科室支出结构,主要分析支出结构占比较大的支出及增幅较大的支出,及时发现问题,节约支出。计算每个科室的结余及结余率,与全院当月及本科室上月比较,使各个科室了解本科室在全院的排名及增减幅度,有利于各科室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科室效率。

(2)科室边际贡献分析。边际贡献是指收入减去变动成本后的余额,边际贡献率是指边际贡献在收入中所占的百分比,它反映产品给单位做出贡献的能力。根据各科室的收入、支出,计算各科室的实际日均门诊量、单位诊次变动成本、单位诊次变动成本、单位诊次边际贡献、日均门诊保本工作量,根据实际日均门诊量与日均门诊保本工作量,分析科室的门诊工作量是否合理,及时作出有效的调整;计算各科室的实际日均住院工作量、实际日均占用床日数、单位床日变动成本、床日单位边际贡献、日均住院保本工作量,根据实际日均住院工作量与日均住院保本工作量,分析各科室的住院工作量是否保本,盈利情况如何,帮助各科室减少成本,提高住院收益率。利用科室边际贡献分析,合理调整门诊、住院工作量结构,有效调整科室结构,实现科室收益最大化。如表3。

三、经济效益分析的预期成果

科室为单位,以收入分析体系、支出分析体系、结余分析系统的的数据为依托,对各临床科室收入、支出及结余进行盈利、亏损分析及增加、减少分析,进行成本、效益按月、按季度分析,并对4个维度进行动态管理,使每位科主任了解本科室的经营状况,包括数额大小、发展趋势、在医院的位置,用坐标区位图标示,及时发现不足,采取措施,提高经济效益。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医院逐步市场公开化,如何加强医院经济效益分析,完善医院经济建设对于医院长久持续健康发展越来越重要。通过对医院各科室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构建一个符合医院自身发展的经济效益分析体系,能够真正达到控制科室成本,实现优质、高效、低耗的目的,保证投入产生效益,达到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王宝军.对综合性医院经济效益审计的思考和实践[J].审计园地,2014(04).

[2]金家鑫.医院经济效益与经营管理探析[J].中国科技,2014(06).

[3]于传云.浅析医院经济管理与效益[J].商业经济,2012(12).

[4]杨志贤.医院财务监督体系构建与运行分析[J].财会经济,2013(01).

[5]明莉,成本效益分析法在公立医院经济管理中的应用[J].经济师,2013(10).

(作者单位: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财务处)

猜你喜欢
经济建设
在经济建设中如何有效地进行文物保护
经济新常态及深化改革浅析
浅谈高中数学学习在经济建设中运用的设想
关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的若干思考
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实践途径
探究计算机网络工程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坚持“两条腿走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特征
海南红色旅游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