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居住区绿化用水综合效率实证研究

2015-05-30 10:48袁士保何一凡
中国集体经济 2015年6期

袁士保 彭 强 何一凡

摘要:北京市居住区绿化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是用水的综合效率问题。文章构建了居住区绿化用水综合效率评价指标体系,以北京市17个居住区为样本,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定量评价了北京市居住区绿化用水综合效率水平。研究表明,由于生态环境、社会经济条件及管理方式等因素不同,北京市居住区绿化用水综合效率有明显差异,绿化养护水平越高的居住区绿化用水的综合效率水平也越高。

关键词:居住区;绿化用水;综合效率

近年来,居民对绿化环境设计的需求逐步增加,绿化用水的供需矛盾愈发突出,粗放型管理模式不利于居住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成为关键途径。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评价体系,区域差异性,管理方式,工业、农业和生活用水方面的利用效率及变化趋势等方面,研究范围多为区域、省市等中、宏观范围,微观层面的研究少见。而对绿化用水综合效率,尤其是对居住区绿化用水的综合效率的实证分析几乎没有。北京市是水资源紧缺的城市,随着《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水资源保护及利用规划》的颁布,如何高效应对水资源的紧缺及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北京市区域发展的重点。

一、居住区绿化用水综合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与研究方法介绍

(一)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依据科学性、系统全面性、可操作性、可比性和针对性原则,结合北京市居住区绿化用水实际情况,选取反映居住区绿化用水效率、社会经济及环境效益的13个指标(见表1),以此总体评价北京市居住区绿化用水的综合效率水平。

(二)主成分分析法介绍

居住区绿化用水综合效率是一个复合体系,其评价指标应兼具多样性和全面性。但指标数量越多,工作量也越繁重,且指标之间的信息重叠会影响对居住区绿化用水综合效率的客观评价。主成分分析法利用原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将多个指标划分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使这些综合指标尽可能多地保留原来大部分信息,这既是一种统计分析方法,也一种降维处理技术。经过计算相关系数矩阵、特征值与特征向量、主成分贡献率及累计贡献率,以及主成分载荷,最终得出主成分综合得分。从具体研究的角度出发,几个主成分得分超过70%即可。在计算时要分清正向和逆向指标(正向指标数值越大越好,逆向指标相反),并对其进行标准化处理,以消除变量在量纲上的影响。

二、北京市居住区绿化用水综合效率评价与分析

(一)调研点选取

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关于“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布局和城市次区域的划分与发展战略的论述,按照调研要求及可行性,调研地点选取市域范围内重要功能核心和拓展区西城区(西单上国阙和西绒线26号)、东城区(雅宝公寓)、海淀区(西山壹号院、柏儒苑、华清嘉园、华澳中心、垂虹园、武警社区、海淀黄庄小区和北京林业大学社区)、朝阳区(绿城诚园和国奥村)、丰台区(时代芳群)和石景山区(23号院、74号院和东郊仓库小区),这17个调研点涵盖所有居住区类型。

(二)主成分筛选

依据绿化用水的综合效率的指标(Xi,i=13),结合实际调研数据,利用SPSS16.0对有效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筛选出的三个影响居住区绿化用水综合效率的主成分因子(见表2)集中了原始变量信息的79.25%,效果较好。

(三)北京市居住区绿化用水综合效率评价分析

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三个主成分单独使用其一并不能对各个居住区绿化用水综合效率进行合理评价,因此按各主成分因子对应的方差贡献率计算如下综合统计量:F=Z1+Z2+Z3,据此建立主成分综合评价模型:F=0.62Z1+0.25Z2+0.13Z3,用以对北京市各居住区的绿化用水综合效率水平进行综合得分排序(见表3)。

三、研究结论

(一)表征不同效益的主成分对绿化用水综合效率的贡献是不同的

主要表征经济经济效益的主成分Z1对绿化用水综合效率的贡献最高,为49.258%。其次是主要表征生态效益的主成分Z2,其对绿化用水综合效率的贡献为19.579%。主要表征社会效益的主成分Z3对绿化用水综合效率的贡献最低,为10.409%。

(二)北京市居住区绿化用水综合效率水平区域差异明显

正是因为表征不同效益的主成分对绿化用水综合效率作用的差异性及各功能区在经济水平、管理水平上的差异性使得北京市居住区绿化用水综合效率区域差异显著。以西城区和东城区为代表的首都功能核心区的居住区,绿化用水综合效率水平高于其他城市功能拓展区。在其他功能拓展区中,海淀区和朝阳区的区绿化用水综合效率水平高于丰台区、石景山区等城市郊区,呈现出市区>城区>郊区的趋势。

(三)经济、生态和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作用是导致北京市居住区绿化用水综合效率水平存在区域差异的根本原因

相较于其他城区,中心城区经济发展水平高,其居住区集中了各种优秀的绿化环境资源,植被配置更合理,且具备先进的物业管理理念,致其具有较高的绿化养护水平,因此其绿化用水综合效率水平也较高。

参考文献:

[1]董平,周莉娜,毛晖.小区绿化灌溉节水方法的研究与探索[J].陕西林业科技,2011(02).

[2]钱文婧,贺灿飞.中国水资源利用效率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02).

[3]来海亮,汪党献,吴涤非.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J].水科学进展,2006(01).

[4]李世祥,成金华,吴巧生.中国水资源利用效率区域差异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03).

[5]罗琳,宋进喜,梁雯.基于遗传投影寻踪模型的陕西省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估[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2 (06).

[6]Tony Allan. Productive Efficiency and Al-locative Efficiency :Why Better Water Management May Not Solve the Problem[J] .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1999(01).

[7]魏邦龙,白天志,冯中毅,等.甘肃省水资源利用效率及变化分析[J].节水灌溉,2006(04).

[8]S. N. Kangau, P. G. Home, J. M. Gathenya. Farm water use efficiency assessment for smallholder pumped irrigation systems in the arid and semi-arid areas of Kenya[J].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Internatio

nal: CIGR Journal,2011(13).

[9]David, Molden. Accounting for Water Use and Productivity[M].IWMI,1997.

[10]刘渝,杜江.湖北省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1(01).

*基金项目: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重点研究项目(20130301);北京林业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X1310022141)。

(作者单位: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彭强为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