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2015-05-30 10:56张日芬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5年6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构建转型发展独立学院

【摘 要】根据我国独立学院教育体系目前存在的问题,教育部对独立学院转型发展提出了总体要求,该文结合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内涵和特征,探讨构建现代学徒制一体化课程体系以及实施的保障措施,为独立学院转型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独立学院;转型发展;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构建

当前,我国独立学院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独立院校基础能力显著提高,校企合作不断深入,行业企业参与不断加强,中高职衔接呈现良好势头。但是仍然存在着社会吸引力不强、发展理念相对落后、企业参与不足、人才培养模式相对陈旧、层次结构不合理、基本制度不健全等诸多问题,集中体现在独立学院教育体系不适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的要求。抓住发展机遇,站在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全局的高度,加快发展现代独立学院教育。

一、独立学院转型发展的总体要求

根据教育部等六部门颁布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教育部正在引导和推动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发展。鼓励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的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发展的总体要求表现如下:

一是探索举办特色学院。鼓励大型企业、科研机构和行业协会举办以服务产业链为目标,主要依托企业开展教学实训,人才培养和职工培训融为一体,产教、科教融合发展,专业特色明显的特色学院。

二是建立产业结构调整专业改革机制。调整改造办学层次、办学质量与需求不对接的专业,建立面向市场、优胜劣汰的专业设置机制。

三是完善人才衔接培养体系。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将工学结合贯穿教学的全过程,深化文化、技术和技能学习与训练,学生从入学开始就接受相应的动手和实践课程,逐步实现就业需求和人才培养的有机衔接。

二、现代学徒制的内涵及特征

教育部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中指出,现代学徒制有利于促进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

独立学院转型发展最重要的任务是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基础,工学结合是独立学院教育的基本规律,反映在课程和教学层面就是“工学结合一体化”,即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只有现代学徒制,才有可能提供独立学院教育所需要的、真正的“工学结合一体化”。

现代学徒制,融合了企业、学校的双重优势,是一种将传统的企业教育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以学校为主、独立规范办学的职业学校教育制度,其核心主体是学校和企业。现代学徒制与情境学习理论相吻合,学徒通过观察师傅的工作并亲自动手操作,将所学的知识发挥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

三、构建现代学徒制一体化课程体系

首先,设立专门化特色专业方向。独立学院转型发展实行现代学徒制,必须结合区域经济强化专业方向。根据所处区域经济发展趋势,顺应区域产业集群的需要,我校组建五大专业集群,启动汽车、机械、电子信息、建筑、公共服务与文化专业集群转型发展试点工作。

其次,设置综合化系列课程。独立学院课程安排主要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和实习实践课三大部分。培养现代学徒制人才,必须重新划分三大课程的比重,其中公共基础课以“需要、够用”为度,周学时由原来的4学时增加到6学时,这为后期进行实践、实习提供了更为空余的时间。在不减少专业理论课程和课时的原则下,部分专业理论课程周学时由原来的4学时调整为6学时,实习实训课时在数量上应占整个教学计划总学时的40%以上,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实践,真正感受“情境工作”。

再次,设置专门化模块课程。根据区域产业集群的需要,各专业在各个教学模块中及时跟上教学实践环节,强调知识与能力的结合,突出专业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有针对性地完成毕业生就业上岗前的培训。在学校,课程设置充分结合企业的要求,以实例、设计制作指导书的方式进行,强化专门化方向。学生在课堂上是学生,在企业顶岗学习期间是学徒,是一种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

最后,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必须探索新的学制、学时和教学方式方法,大力推广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和任务教学,运用团队学习、模拟训练等方法,推行“教学做评”一体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对接。部分课程的完成和学分的取得必须在企业岗位上通过师傅指导与传授获得,实现教室与岗位合二为一,充分发挥学校师资与企业师傅分工合作的作用。

四、现代学徒制一体化课程体系实施的保障措施

(1)校企合作,产教结合。建立现代学徒制的途径是校企合作,学校与企业建立校企协调合作机制、合作培养的沟通机制,利益与成本共担机制。学校与企业签订校企合同,学生与企业签订学徒合同,学校保障学生的理论基础,企业通过指派师傅让学徒接受生产技能的培训。通过校企合作,把产教结合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抓手,带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调整,引导课程设置、教学改革,构建以市场需求、职业需要为核心,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实践体系为主体、校企“双元”式育人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2)一体化师资。现代学徒制一体化课程体系要求教师是企业工作者与教育工作者的结合体,是技术技能手与教育教学能手的工学结合。学校加强创新创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探索建立教师流动编制或设立兼职教师岗位,让缺乏实践经验的教师进行企业实践和技术服务,培养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创新创业培训指导教师队伍。加大学校与企业之间人员互聘共用、双向挂职锻炼、横向联合技术研发和专业建设的力度,其中来自企业的指导教师占30%以上。现代学徒制的教学任务必须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承担,形成双导师制。

(3)一体化学习环境条件。学校根据真实生产、服务的技术和流程建构知识体系、技术技能体系,设计出所需的实验实习实训环境。整合校内外资源,建设学校工业中心,使之成为实践教学与职业技能训练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校内综合实训实习实验教学基地。吸引企业以先进的实训设备、优质的实训项目和经验丰富的实训导师入驻学校,实现实习实训与生产实际、课堂与岗位一体化,建立校企一体、产学研一体的大型实验实训中心。

(4)政府支持,制度保障。独立学院进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必须要有政府支持和制度保障。政府从法律法规层面确定现代学徒制的合法地位,通过学徒合同等方式保障学徒的合法身份。对可招收学徒的企业“培训资格”进行管理,为校企双方的教学安排提供咨询指导,协调合作中出现的问题。鼓励中小企业提供学徒培训岗位,使其了解参与学徒培训不但可以提高企业竞争力,而且可以减少企业的开支。

五、结束语

构建现代学徒制一体化课程体系,改变陈旧的人才培养模式,采用深入的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方式,让学生从真实的“工作情境”中获得知识,培养学生计划、决策和分析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独立学院转型时期实行现代学徒制,可以促进学校教育体系与企业就业系统的融合与协调,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以及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获得实践知识,提高竞争力,促进学生的职业认同感。

参考文献:

[1] 陈德荣,马宏伟.现代学徒制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改革的启示[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1(06) .

[2] 杨小燕.现代学徒制的探索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2(09).

[3] 窦芳霞.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公共基础课教学实践—以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14.

作者简介:

张日芬(1985.10~ ),女,广西柳州市,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土木工程系,教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技术经济与项目管理。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构建转型发展独立学院
基于高职教育改革背景下动车组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科特色及其发展研究
以微课教学促进独立学院国际经济学应用性教学转型
基于以岗导学的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