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糖腺苷合阿昔洛韦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31例临床观察

2015-05-30 10:48符斌华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5年6期
关键词:阿昔洛韦

符斌华

【摘 要】 目的:观察阿糖腺苷联合阿昔洛韦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1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作为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儿采取对症治疗,包括退热、补充维生素、补液和阿昔洛韦,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糖腺苷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退热时间、咽峡炎改善时间、淋巴缩小时间、肝转氨酶下降时间、异淋下降时间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平均退热时间、咽峡炎改善时间、淋巴缩小时间、肝转氨酶下降时间、异淋下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糖腺苷联合阿昔洛韦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疗效较好,能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阿糖腺苷;阿昔洛韦

【中图分类号】R512.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1-0029-01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由EB病毒感染所致,无明显季节性发病特点。临床研究认为,该病症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治疗时则以对症治疗为主。该病症迁延难愈、病情反复发作,治疗预后差[1]。笔者采用阿糖腺苷联合阿昔洛韦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61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作为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中男性患儿17例,女性患儿14例;年龄3岁~12岁,平均年龄(6.22±1.38)岁;患儿病程7d~14d,平均病程(9.35±2.16)d。对照组中男性患儿16例,女性患儿14例;年龄3~11岁,平均年龄(6.14±1.27)岁;患儿病程7~13d,平均病程(9.16±2.08)d。两组患儿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取对症治疗,包括退热、补充维生素、补液和阿昔洛韦(云南昊邦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53020156)治疗,10mg/kg·d,静脉滴注。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阿糖腺苷(广东三才石岐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44024644)治疗,10mg/kg·d。两组患儿均治疗7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退热时间、咽峡炎改善时间、淋巴缩小时间、肝转氨酶下降时间、异淋下降时间。

1.4 疗效评价 显效:患儿经治疗后,在1d内体温改善,3d内体温恢复正常,咽峡炎明显改善;有效:患儿经治疗后,在3d内体温改善,5d内体温恢复正常,咽峡炎有所改善;无效:患儿经治疗后,体温、咽峡炎无改善[2]。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数据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儿临床观察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儿平均退热时间、咽峡炎改善时间、淋巴缩小时间、肝转氨酶下降时间、异淋下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以儿童为多发群体,经密切接触、飞沫传播,使得机体发生病毒血症[3]。患儿临床以咽炎型、腺热型为主,多数患儿出现发热、咽峡炎、肝脾肿大等情况,重症患儿易因并发症等而危及生命[4,5]。

阿糖腺苷是一种新型的抗病毒药物,可以对病毒去氧核酸聚合酶进行选择性的抑制,使得病毒DNA不能够合成。该药物在进入机体后,可以被快速代谢,生产阿糖次黄嘌呤核苷,减少病毒的活性。阿昔洛韦是抗单纯疱疹病毒的药物之一,可以阻滞病毒DNA的合成。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退热时间、咽峡炎改善时间、淋巴缩小时间、肝转氨酶下降时间、异淋下降时间均优于对照组,表明阿糖腺苷联合阿昔洛韦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疗效较好,能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叶, 冼雄辉, 包忠宪. 更昔洛韦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评价[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4, 9(02): 116-117.

[2] 犹力, 余霞, 何垚, 等. 复方甘草酸酐注射液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 11(02): 177-179.

[3] 陈志鑫, 王振, 郝瑞芳. 中医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研究[J]. 四川中医, 2014, 8(04): 97-100.

[4] 吴春远, 柯宇星, 余洁明, 等. 更昔洛韦不同给药方法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疗效分析80例[J]. 中外医疗, 2014, 6(13): 119+121.

[5] 雷宏涛, 王杰民, 王晓娟, 等. EBV-IgM与EBV-DNA检测在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诊治中的应用价值[J]. 陕西医学杂志, 2014, 7(04): 427-428.

猜你喜欢
阿昔洛韦
带状疱疹应用阿昔洛韦联合干扰素治疗的效果评定谭
阿昔洛韦结合高压氧治疗病毒性脑膜脑炎临床效果分析
伐昔洛韦在防治三叉神经痛球囊压迫术术后疱疹中的疗效观察
炎琥宁联合阿昔洛韦治疗成人水痘的疗效观察
静脉滴注阿昔洛韦与口服盐酸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