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绘画中的文化

2015-05-30 10:48杨正刚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5年6期
关键词:语言性中国式绘画

杨正刚

摘 要:中国绘画专指中国特色的绘画等艺术,广义上说其范畴涵盖中国书画、中国纹饰、中国剪纸、中国雕刻、中国壁画、中国雕饰、中国岩画等众多领域的艺术。以文化意识为灵魂,以地域文化为内核的中国美术,自然与中国民族的文化进步密切相关的。最早的中国绘画是以记事和叙事为重要功能的,以现代的思维判断可以视为是我国最早的文字,当然这是以汉字的出现和产生的现象为判断的。从地源角度上看中国美术,是以汉民族文化为根源,以汉民族的历史发展为依托的文化载体。中国绘画的语言性是中国文化中特有的“以画说事” 的文化特性。多以抒发情感,以叙事传意为本。故更看重的是绘画的传达作用。中国绘画艺术承载的是中国汉文化的基因,这是中国绘画与中国文化血与肉的关联。

关键词:中国绘画;文化思考;民族性;地源性;语言性;表述性;史学性

一、中国绘画的初现

中国绘画专指中国特色的绘画艺术,从广义上说范畴涵盖中国书画、中国纹饰、中国剪纸、中国雕刻、中国壁画、中国雕饰、中国岩画等众多领域的艺术。以文化意识为灵魂,以地域文化为内核的中国绘画,自然与中国民族的文化进步密切相关。最早的中国绘画是以记事和叙事为重要功能的,也可以将其之视为是我国最早的文字。我国至今可考的最早文字是象形文字,这是对我国早期文字的认定。当然也被认为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绘画”。因为我国汉字在产生之初,以摸拟事物形态的方式组织字形结构带有明显的绘画性。

二、中国绘画的地源性

从地源角度上看中国绘画,它是以汉民族文化为根源,以汉民族的历史发展为依托的文化载体。这样,我们很容易探究到,中国文化的发祥是与我国中原地域紧密相关的。中原文明的兴起对形成中国文化起到了不可乎视的作用。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尽管出现过多个朝代和不同政权,尽管有着众多的不同民族的生息与并存,但汉文化一直起到核心作用,始终是统领着我国的主流文化,在发展中获得了社会的认同,也一直影响着中原以外的周边社会及不同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伴随着中原的兴起及后来几个朝代的兴盛,彊土在不断的拓展,汉文化也随之实现着拓展和壮大。特别是在我国的汉唐时期,与周边国家的交流日益频繁,使汉文化逐步传播到彊土以东、以南、以北、以西的众多地区。东至海上岛国、南至东南亚地区、西至阿拉伯及小亚细亚地域、北至今外蒙及俄罗斯一带的一些地域。以后在经历了宋、元、明、清等时期的盛衰,汉文化仍然统领我国领域的地源文化,并且在多次的与西方文明的交锋中,实现了慢慢影响着欧洲及世界的态势。因此,汉文化发展到今天,已然成为了亚洲的主体文化之一,也是亚洲最古老的文化之一。中国绘画作为民族文化的样式,它具有着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意识形态,充盈着大汉文化的所有内函,具备着中国特色的东方特质,不论在材料上、工具上、理念上、或是人文与审美上都完全是属汉文化的,是纯粹的地源文化。

三、中国绘画的语言性

中国绘画的语言性是中国文化中特有的“以画说事” 的文化特性。从最早产生汉字始至今形成的中国式绘画,始终延续着以文记事、以画抒怀的人文特质。这就产生了有别于西方绘画的特殊气质。西方绘画是以模拟自然、再现自然为存在的绘画,也称之为具像绘画。它强调的是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体量、质感、重量、空间及受光的现实,让人在平面的画布上感受着强烈的现实意义的图像及图画中仿造如真的空间事物。而中国式绘画则是以展现或展示人对自然事物的情怀为主,它不强调绘画的具像性与空间性,只标示着自然事物对人的作用下,人所产生的心理作用和人对自然万物的理解与感悟。中国式绘画更多地强调艺术主体“人”的作用。在绘画的内容上,尽多地描绘人文故事、哲理、情怀或人对自然的认识等。“以物寄情”“ 以物說事” 是中国绘画的根本特性。欣赏中国画,关键的是是否能读懂画作后面作者要表达的寓意。这是中国式绘画的审美样式,也是中国式绘画独特的叙事特点和语言性。这种语言性是指特定的“绘画描述”,是以画代言的功能,因此,中国式绘画具有明显的诗意和文学意境,这是东方文化与东方绘画的独特审美特征。

四、中国绘画的表述性

中国绘画多以叙事传意为本,故更看重的是绘画的传达作用。中国式绘画从产生之初就是以记事符号的方式而存在,即使经过几千年的磨励让今天的绘画具备了更多的艺术审美因素。例如在中国绘画的习惯里,往往可借物说事,以物表情,画家可在白纸上画枝枯梅,表现迎寒傲骨的精神,梅枝的周围是大量的空白,虽没有画上什么,但可以象征着雪天寒境,这里包含着人为的设定寓意。再如在一张大幅宣纸上,简单地画出游动的鱼,尽管写意性的几笔,可也能表现出“轻松、美好、自由自在” 的意境。在传统意义上,我国的民族文化中就有触景生情,借事说理的文化现象,这种做法已约定俗成。中国的画家不仅要有熟练的绘画技巧,同时也要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传统的中国画也被称为“文人画” 。它具有明显的象征性、比喻性、寓意性及诗文性。这些作用无非为中国的绘画提供着表意功能,让中国的画家们尽情地在画作中,挥洒着真情实感,传递着喜、恕、哀、乐及所思所想。

五、中国绘画的特别性

中国绘画的特别性是与西方绘画相比较而产生的。它是独立于当代“美术” 概念之外,并具有上千年历史背景的绘画行为。中国绘画的特别性也就是指其自身的特点。总结概括大致有以下几方面的特质:

(一)绘画的平面性

中国传统绘画在视觉上是散性透视的,基本上是从平辅直叙的方式进行画面描述,事物的造型描绘也同样是采用平面化的刻画方法。

(二)线性绘画

中国传统绘画主要用以线勾形的方法进行绘画,设色是属于辅助性技法,任何事像均采用线描的手法进行描绘,这在本质上是有别于西方绘画的。

(三)特定的绘画媒介

中国传统绘画主要以在岩壁或纸上绘画为主。特别是采用中国的宣纸、中国的水墨、中国的毛笔及矿物颜料来从事绘画,这是极具民族性的工具。

(四)中国传统绘画的审美特征

中国绘画的审美特征,主要表现在绘画的叙事性和作品的意境性。中国绘画的表现不强调事物的真实质感和具体空间感,而是通过对事物描写来反映一定的情境和寓意。在文化上强调人对自然的理解和感悟,主张“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五)中国绘画的意境

中国绘画的意境是中国书画艺术的特有审美追求,是通过书或画的艺术构建传递给人的一种精神或心灵的感动。这是只有通过书画作品触动心灵并给人以抒怀的感动。这或是画意的联想,或是读画的感叹,或是对事物的领悟、或是由绘画作品给以的思想启迪。这并不是简单的对绘画技巧的认知。

六、中国绘画的民族性

中国绘画的民族性是指中国绘画艺术所承载的中国汉文化的基因,这是中国绘画与中国文化血与肉的关联。这说明中国绘画生于中国文化而又传承着中国文化的双层特质。中国绘画是以中国文化为核心而建立起来的,从构思、立意到构图、绘制,从材料、技法到选题、思想,无不是中国方式和中国式思考,所以,中国绘画是华夏民族的,是中国本土的,她传承着浓厚的东方文明和张显着中华民族的思想与精神。这是中国绘画特有的民族性。

七、中国绘画的史学性

中国绘画的史学性,是人类绘画中独特的文化特质,这与中国绘画的产生密切相关。中国绘画最初是为记事的方式,并具有文字的作用,这是中国文字的早期,也是中国绘画的早期。说中国绘画的史学性,主要是起源于中国的“书画同源” 之说,也寓示着书写与绘画都有记叙文化和记载历史的作用。这主要反映在两大方面:其一,中国书画有书有画,兼容并包,一幅画作往往有画也有题跋和款文,而这些在画中的文字,又往往是作者的思想和感悟的表达,也许是对社会或事物的记述和描写。这些都潜在地反映着当时的社会和人文。其二,是绘画的选题及内容,无疑都是对当时人文的客观描绘,这是反映文化和历史的另外一面。不论是所写所绘,都会给我们相当丰富的史学信息,即使是所用的纸张、工具、颜料都能准确地反映着当时的科技水平和发达程度。为此,中国绘画从出现到发展都是紧随民族文化和民族经济的发展而进步。尤其是书与画的结合,是中国绘画艺术的独自特点,诗情画意是我国绘画艺术特有的文化气质。

作者单位:

黑龙江省鹤岗市群众艺术馆

猜你喜欢
语言性中国式绘画
中国式民主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语言性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艺术研究
高中英语教学中时效性资源应用论析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
论语言批评的社会历史向度
中国式失败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