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中劳动密集型工业区的风险分析

2015-05-30 14:26龚丹
中国市场 2015年51期
关键词:劳动密集型工业区风险

龚丹

[摘 要]城市的社会风险是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集成与反映。在城市,人口高度密集,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管理职能不够完善,加大了城市风险性和城市治理难度。文章以上海市K工业区为研究对象,从劳动人口管理的角度,对城市中劳动密集型工业区的现状和潜在的城市风险进行分析,以期为城市管理者提供经验材料,降低城市风险。

[关键词]劳动密集型;工业区;风险

10 13939/j cnki zgsc 2015 51 152

1 引 言

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空间、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市的社会风险是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集成与反映。所有的城市社会都具有不同程度、不同种类的社会风险。[1]在城市,人口高度密集,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管理职能不够完善,更是加大了城市风险性和城市治理难度。

2 K工业区基本概况

K工业区是上海市最早的市级工业区之一,该园区以现有产业基础为依托,大力发展以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生物医药、物联网为主导的新兴产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大大小小各式加工工厂在该地区形成了巨大的网络。随着用工需求的不断增加,大批外来务工人员蜂拥而至。用工最高峰时,该工业区外来务工人员高打几十万人。

3 问题现状

3 1 企业劳动关系风险

通过走访发现,K工业区部分工厂存在许多侵犯工人权益的现象,如超时加班、工资低、管理制度非人性化等。K工业区部分代工厂以低廉的基本工资为枷锁,利用工人获得加班工资的驱动心理,进行软强制加班。为工人提供的工作和住宿环境恶劣、职业安全事故频发。为谋取最大利润,采用两班倒的轮班机制,以牺牲工人身体健康为代价。企业以人员流动性大为由,并未为工人提供定期体检,加之工人自身缺乏防范意识,工人生病死亡的消息不绝于耳。此外,由于职业病本身具有潜伏期大、发病滞后等特点有些工人在离开企业返乡之后才出现症状,得不到职业病的工伤认定、补偿和治疗。

3 2 城市流动人口风险

K工业区及周围地区社会治安问题突出。由于工业区劳动人口密集、鱼龙混杂,常有犯罪分子藏匿于此,暴力偷盗事件频发。人员流动性大,人员失踪的事情偶有发生。此外,青年工人之间的感情纠葛也引发一系列的人身伤害事故。为满足工业区工人的消费需求,以工厂为轴心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亚市场。这个市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该区域的经济发展。但是同时也造成了环境的脏乱差现象,也滋生了其他治安问题,比如黑中介骗取来此找寻工作的工人钱财、抢劫、盗窃等问题。

3 3 城市群体性失业风险

由于上海市正处于经济转型期和产业结构调整期,中低端制造业正在或逐渐退出该地区。在这些工厂退出之后,将造成大批工人的闲置,与此同时,之前形成的亚市场会大程度缩水。届时,旧产业迁移,新产业未引进,大批工人及个体户将面临失业问题。工业区中以代加工产业为主,特殊的工作性质对工人的体力提出了高要求。根据调查发现,该工业区大部分工人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年龄主要集中在15~30岁之间。第二,文化程度较低。在所调查的工人中,大部分是职业中等教育水平以及初中文化水平。第三,家庭状况比较差。第四,培训以及工作经历缺乏。

4 现状风险性分析

4 1 劳资矛盾的风险分析

西方发达国家在的其传统、现代、后现代的转型过程中呈现出的各种类型的劳资关系,在我国当前社会都有不同程度的呈现,而通常情况下,劳动密集型工业区劳资冲突发生的可能性更大、更容易极端化。

在中国现阶段,劳资矛盾恶化的负面影响是多方面的。

第一,有违社会公平原则。该工业区大部分工人为农民工,农民工作为中国现有户籍制度下的特殊群体,在城市雇佣劳动者中,从事着劳动条件最差、工作环境最苦、收入最低的工作。政府一直强调要让劳动者体面劳动、有尊严地生活,但劳动者权益受损的问题近些年来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观。

第二,劳资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往往具有突发性特征,事件一旦发生,给企业的生产与管理秩序带来直接冲击,增加了经济成本,造成了企业损失。

第三,劳资群体性事件给工会组织和政府带来巨大压力,给基层社会秩序造成不稳定与混乱。劳资矛盾和劳资冲突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和谐和稳定的重要因素。

第四,目前中国的劳资矛盾和集体行动的处理是否得当,具有相当的政治影响。劳资冲突直接对应的双方是雇主和工人,但是作为一种风险,劳资冲突的不确定影响针对的是整个社会。劳资冲突中的群体性事件被工人运用为一种利益表达渠道,但对于常规化、秩序化的社会管理来说,是一种挑战。随着现代化和市场经济进程的推进,劳资关系对于整个社会的影响必然会越来越大,劳资关系是否公正与合理已经成为影响中国社会能否安全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2]

但就劳资矛盾的性质而言,学界已经达成了一致看法,学者们都认为劳资利益冲突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是资本和劳动这对矛盾共同体与生俱来的特征。劳资群体性事件作为一种劳动者与资方相互制衡的一种手段,它并不影响社会稳定,反而为社会稳定提供有效的保障。[3]所以管理者在处理问题时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

4 2 流动人口管理问题

流动人口聚集地区的治安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给其自身带来不同程度的困扰。外来务工人员是S市城市劳动力补给的重要来源,是城市建设中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政府有责任为其创造良好的就业保障和生活工作环境。其次,社会的失序会给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将提高政府的管理成本。

4 3 城市青年工人群体性失业的负面效应

城市失业是世界上各个国家普遍存在的现象。青年工人失业将会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给个人、家庭社会都会有很大的负面效应:

首先,失业对青年工人心理有着不利影响。这些青年大多孤身一人背井离乡,或是跟着同乡同学一起。失业虽然让他们摆脱了工厂体制的管制,但同时又重新步入离散个体化个人的轨道,对青年心理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其次,青年工人失业使得大量的劳动力资源闲置,造成劳动力资源的巨大浪费。长远来看,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极其不利。最后,青年工人群体失业容易导致社会犯罪等威胁社会安定的问题。大多数研究表明,群体失业是我国突发群体事件的主要风险源之一,也是我国社会转型期社会风险的重大隐患。[4]

5 对策建议

5 1 处理好劳资关系

承认和尊重劳动者的多元化利益是我们缓解和解决劳资矛盾和冲突的重要前提。

首先,政府要起到调节矛盾冲突的主导作用。在处理劳资关系时,大力培育工会力量以平衡劳资地位,推动工会运作起来。当前许多企业工会只是没有工人的空壳,依然依附于企业,缺乏独立性。工人在劳动关系中的弱势状况,只有借助工人团体的力量才有可能得以转变。

其次,给予和保障劳动者的集体谈判权、协商权,这在很多发达国家中被证明行之有效。比如当前广州拟规定职工可以与企业进行集体谈判,在为企业职工的权益完善方面起到促进作用。再次,政府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及其他相关劳动法律法规,如完善工伤认定制度等,确保患有职业病的工人能及时得以治疗。最后,应鼓励第三方力量在取得合法身份和地位并规范其行为的前提下,介入到基层劳资关系调解工作中。非政府组织调解劳动关系具有即时、便捷的特点,能有效减少隐性和非隐性劳动争议,降低交易费用,起到化解劳资双方的矛盾和冲突作用。

5 2 管理流动人口

人口流动的风险在于无序流动造成人口过度向特大型城市聚集,引发“大城市病”,[5]比如引发群体性事件和治安问题,造成公共资源的短缺。本文仅结合K工业区实际,从劳动人口管理的角度提出相关建议。

首先,做好流动人口信息登记排查工作,对人员的流入和流出做好备案登记;加大警力,协助厂区安保警务人员对厂内外进行管制,实现常去内外治安防范工作哥环节的衔接与配合。其次,压迫规制劳务派遣,大力打击周边黑中介。最后,对工人进行心理辅导、健康教育,提高工人个人防范意识。

5 3 促进失业工人再就业

首先,增强对低学历青年的信任。低学历失业青年属于特殊的弱势群体,政府应重视此类人群,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应体现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维护其利益。其次,帮助企业对失业人员进行人员分流帮助再就业,或直接创造就业岗位。如果低端制造业退出本地,劳动市场一时无法消化如此大规模的闲散劳动力,政府应积极帮助企业进行人员分流帮助其再就业。此外,发达国家通常由政府出资、在一些部门创造就业岗位。如法国推行的“青年就业计划”就是由政府出资,在教育、文化、环境、社会救助、家庭及卫生领域新增22种职业,专门招聘26岁以下及从未领过失业补贴的30岁以下失业青年,并且其报酬不低于法定最低工資水平。[6]最后,提高青年工人供给质量。针对青年技能水平普遍低下的状况,发达国家很早就通过财政补贴向企业征税等方法筹集资金,开展对青年的职业技能培训,以期提高青年失业者的技能,使之与企业需求相适应。[6]比如,英国政府自1983年就开始实施“青年培训计划”,对16岁左右的中学毕业生和青年人进行职业培训,到1986年共吸引约100万青年参加。

关于青年工人的失业问题,发达国家已经有许多成功案例,我们应当借鉴其经验,不断制定和完善相关的青年就业培训法律、法规制度,维护好工人的就业权益。

参考文献:

[1]何江 城市风险与治理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0

[2]吴忠民 重视经济波动下的社会问题[J].瞭望,2009(3):43-46

[3]吴清军,许晓君 中国劳资群体性事件的性质与特征研究[J].学术研究,2010(8):59-65

[4]魏红英 我国群体失业风险管制政策的再就业功能分析[J].太平洋学报,2009(10):39

[5]吴瑞君 特大型城市人口“流动”的风险[J].探索与争鸣,2015(3):29-30

[6]毕先萍,徐章辉 国外治理青年失业的政策及其启示[J].中国青年研究,2005(3):23-28

猜你喜欢
劳动密集型工业区风险
劳动密集型产业不能丢
碎片化培训在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探索与实践
文莱鲁谷工业区欢迎高科技工业入驻
中国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适度性研究
劳动密集型企业职工薪酬现状的实证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关于老工业区污染场地管理的探讨
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实施方案编制难点分析
浙江:湿地内禁设开发区工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