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形零件的模具优化设计

2015-05-30 10:48管正跃
中国机械 2015年5期
关键词:模具

摘要:通过对轴形零件的应用及材料分析,选择注塑成型的最佳模具结构,从分型面的选择、进料系统、冷却系统、脱模机构等方面进行分析,完成轴形零件的模具优化设计。

关键词:轴形零件;模具;注塑

轴形零件是现代工业常见的重要零件,尤其在汽车等高科技行业,利用高强度塑胶材料,制作出具有高性能、低质量的轴系列产品,对产业推广、成本降低及性能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轴形产品最重要的要求,是零件的强度及真圆度,为了防止产品收缩引起变形,圆失真等问题,将模具的进胶系统作了优化,从两侧进胶,保持产品进胶平衡。同时,冷却系统加装冷却棒,超常规厚度的产品侧壁能充分冷却,避免后收缩引起的变形。

1.PA6+30%GF材料特点

PA6是热固型塑料,该材料具有最优越的综合性能,包括机械强度、刚度、韧度、机械减震性和耐磨性。这些特性,再加上良好的电绝缘能力和耐化学性,使 尼龙6 成为一种“通用级”材料,用于机械结构零件和可维护零件的制造。该材料吸湿性强,成型温度变动范围小,必须严格控制成型时的原料温度;成型时烘干温度,一般设定为预热到80~100 度,预热时间为 6~8小时;注塑螺杆温度:230~290℃。

2.模具设计

2.1分型面选择及注意事项

分型面是指模具打开,取出成型注塑件和料头的分界线或接触表面。通常来说,一个模具一般会有一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型面,分型面有垂直于合模方向,也有平行于合模方向的,当然,也有的是与合模方向平行或成一定角度的,针对轴形零件的结构特性,我们选择与合模方向垂直的分型面,保留部分特征在母模,主体轴形部位由后模成型,其他倒扣结构部位的分型面,通过两块或多块滑块成型。

2.2型腔的数量及排位

对于轴形高精度产品,由于产品尺寸精度要求较高,各型腔的成型条件难以控制完全一致,故通常推荐型腔数目不超过4个,综合模具制造成本、制造难度和生产效率的综合考虑,型腔数目初定为 4 腔,排布形式为直线形的平衡布局。

2.3进料结构的设计

2.3.1主流道设计

主流道是将原料通过注射机喷嘴,传送到模具分流道的重要结构,通常和注射机灌嘴在同一轴线上,截面为圆形,带有一定的锥度,设计重点有:

(1)主流道主体锥度,设定 α=5o~9o,内壁粗糙度为 Ra0.4μm。通过EDM镜面放电,达到精确控制。

(2)主流道大端一般设计为圆角,半径 r=2~4mm,以减小塑胶原料由主流道向各模穴间转移时的阻力。

(3)主流道长度,考虑到制作成本,主流道一般设计越短越好,一般控制在50mm以内,主流道太长,会影响注塑走料的速度,同时会延长冷却时间和整个成型周期,使生产成长变高。

2.3.2冷料井的设计

冷料穴一般位于主流道对面的动模板上。其作用就是存放料流前峰的“冷料”,防止“冷料”进入型腔而形成接缝;此外,在开模时又能将主流道凝料从定模板中 拉出。冷料穴的尺寸宜稍大于主流道大端的直径,长度约为主流道大端直径。冷料穴的形式有三种:一种是与推杆匹配的冷料穴;二种是与拉料杆匹配的冷料穴;三 种是无拉料杆的冷料穴。

2.3.3分流道的设计

分流道就是主流道与浇口之间的通道,一般开设在分型面上,起分流和转向的作用。多型腔模具必定设计分流道,单型腔大型腔塑件在使用多个点浇口时也要设置分流道。

①分流道的截面形状:通常分流道的断面形状有圆形、矩形、梯形、U 形和六角形等。为了减少流道内的压力损失和传热损失,提高效率,我们这里就选用圆形分流道,因为圆形截面分流道的效率是分流道中效率最高的。

②分流道的尺寸:因为各种塑料的流动性有差异,所以可以根据塑料的品种来粗略地估计分流道的直径。

③分流道的布置:分流道的布置取决于型腔的布局,两者相互影响。分流道的布置形式分平衡式与非平衡式两类,这里我们选用的是平衡式的布置方法。

④分流道与浇口的连接:分流道与浇口的连接处应加工成斜面,并用圆弧过渡,有利于塑料熔体的流动及充填。

3.导向机构的设计

为了保证注射模准确合模和开模,在注射模中必须设置导向机构。导向机构的作用是导向、定位以及承受一定的侧向压力。导向机构的形式主要有导柱导向和锥面定位两种,我们这里选取导柱导向机构。

4.脱模机构的设计

因产品的几何形状及型腔结构等的不同,所用推杆的截面形状也不尽相同,常用推杆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推杆可分为普通推杆与成型推杆两种,我们这里选用普通推杆。

5.冷却结构的优化

传统模具的冷却,一般采用直通模仁形式,或者通过模架循环,第一种方式针对简单结构较为可行,但对于本产品不适用,产品内部较深,无法彻底冷却,会导致产品收缩变形,无法达到外观及工艺要求。后一种方式,要求模具本身较大,且有足够的水路内径,供水路有效工作,所以针对此类型产品同样无法适用。所以,经过认真分析及研究,确定采用冷却棒的复合形式,使产品均匀冷却。

在上述机加工的精度保证的前提下,产品直径尺寸及真圆度尺寸,均验证合格,尺寸变动可以控制在0.02mm范围以内。有效提升了产品的应用等级,符合精密设计及精确组装的生产要求。

参考文献:

[1]刘昌祺.塑料模具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10.

[2]孙玲.注塑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3]翁其金.塑料模具成型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

管正跃(1981-),男,籍贯:江苏盐城,职称:工程师;学历:本科;主要研究方向:机械设计及制造。

李唯霞(1979-),女,籍贯:江苏苏州,职称:工程师;学历:本科;主要研究方向:机械制造及质量控制。

猜你喜欢
模具
《电加工与模具》征订启事
《模具制造》月刊征稿启事
基于西门子SMART系列PLC关于99套模具选择的实现
asiamo1d2021广州国际模具展
单管试压简易模具的设计及应用
《模具制造》月刊2020年订阅通知
《电加工与模具》征订启事
第十三届Asiamold广州模具展盛大开幕
《模具制造》2018年总目次索引
擦擦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