捍卫景德镇

2015-05-30 20:18阿力
景德镇陶瓷 2015年5期
关键词:景德镇瓷器大师

阿力

2010年11月从成都空降南昌,朋友安排下,我来到了景德镇。五年多了,我总是在忙乱中学习,每天靠近陶瓷,想感受和领悟景德镇神秘地陶瓷文化的奥妙和魅力,想把自己放在其内来审视,并融入其中。早先三年,跟着几位浙江、湖北老板干官窑瓷开发运作,结果是惨败,大家和我都呛了很多的水,还差点没醒来。之后,走瑶里绕南沉思,进古镇流汗尝胆,游离在景德镇的大街小巷,更拜见和接触了很多不同层面的陶瓷人士,好像有所醒悟。

在失败后,在思考中,在不断地实践里,我的很多感悟、认识和研判,已经逐步靠近现实的景德镇了,也和她有了无数次的心灵碰撞和对话,曾经迷离的东西如今好像也渐渐明朗化了。

景德镇市中心莲社北路,有着40多年创刊历史的《景德镇陶瓷》杂志社坐落于此。40多年风雨里,他们执着挖掘景德镇陶瓷文化遗产,创新推出大量的陶瓷艺术成果,介绍和展示了一大批享誉海内外的陶瓷艺术家和他们的优秀作品。《景德镇陶瓷》杂志与人们共同见证了王锡良、戴荣华、张松茂、赖德全等陶瓷艺术大师们令人惊叹的艺术成就;见证了不同时代陶瓷艺术家的艺术成就;也见证了景德镇“十大瓷厂”的兴衰。

《景德镇陶瓷》杂志40多年来弘扬了伟大的中国陶瓷文化,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反响,创造了可卷可点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在景德镇市,有个20多年不变的经典品牌文化传播公司——景德镇乔生图片社,著名陶艺家、摄影家、画家乔生就是此公司的老板,陈丹是其弟弟,公司的总经理。一直以来,他们在静悄悄、踏踏实实的打造陶瓷特色文化品牌并有所建树,当地大众口碑极佳,人称景德镇“第一陶瓷摄影”。这几年,陶瓷市场很奇特,也微妙,很多大师都说看不懂,诸多商家都在唉声叹气。有一天,和乔生一起谈古论今,戏说陶瓷。他反复说:“景德镇到了要捍卫的时候了”。他在“像我们祖先一样卖瓷器”一文中坦言:“在我们还没有改变不公平之前,我们还是要像我们祖先一样画瓷器和卖瓷器 。这才是出路 !”对此,我是颇为赞同的。

早些时候,看到著名记者黄茂军曾在他的“景德镇长久不衰的秘密”一文中这样说:景德镇是这样的一个地方,她的山丘是由匣钵堆成的,她的河流从碎瓷片的河床上流淌,她的里弄由窑砖头砌就,她的城市雕塑几乎都和火有关……她的居民最爱建宽大的阳台,阳台上晾晒的不是山珍干货,也不是什么风味果脯,而是瓷坯;大街上溜达的毫不起眼的小姑娘,很可能是一位可以手握三枝毛笔在瓷器上描龙画凤的画师;夕阳下漫步的老者,其实是身怀绝技、家底殷实的大师。这就是景德镇。

我们的祖先到底是咋样画瓷器和卖瓷器的呢?

由此上溯到18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是在这片土地上虔诚执着的手工画瓷器,没有任何头衔和庸俗功利的吆喝着卖自己满意的瓷器。

我们不知道传世的元青花是哪位大师巨匠之作,我们也不知道明清诸多的撼世瓷器是哪些大师巨匠之作,但,这些精美的瓷器却漂洋过海,到了世界各地的归属地,让世人惊叹,为后人仰慕。它们,在悄无声息地捍卫景德镇,捍卫着中国在世界的瓷器之都的地位。

大江网-江南都市报一篇文章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坡上青松坡下枫,坡上青翠坡下红。红极一时终退去,自来本色四时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锡良题诗自勉,称自己“就是个做手艺的人”。他拒绝精雕细刻,远离繁文缛节,厌恶浓妆艳抹,不计较闲言碎语,不拘泥陈规陋习,不在乎无聊聒噪,不理睬庸俗眼球,始终保持着清新素朴的心态,以不变应万变。生活清淡但精神丰满,深居简出但思想敏锐,衣着朴素却才高学富。王锡良简约营构的环境,给人带来的是一种艺术的享受和精神的陶冶,让繁忙的人们在他的画作中得到放松,找到温馨的感觉。这也正是王锡良人生的写照,简约是他全身透露的风格。纯厚、素雅的韵味,是一种于浑然朦胧中显示整体力度的超脱境界,是一种饶有现代绘画的超前意识。这在“简约”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今,王锡良已进入耄耋之年,仍坚持创作。他说:“我就是个做手艺的人,活一天,就要画一天。只有坚持画下去,手艺才能进步”。就是他这样一个“做手艺的人”,在低调但有力的延续着景德镇精神,更在捍卫景德镇的今天和明天。

黄茂军感悟:缘起于器皿制造的陶瓷本是一门材料科学,但在景德镇,陶瓷却发展成一门艺术,这是景德镇陶瓷有别于其他陶瓷产地的地方。这种差别在最近20年达到极致,作为艺术的陶瓷成为景德镇的主流,绘画、雕塑和造型设计这类艺术语言湮没了陶瓷最基本的物理属性,泛滥为一个更为蔚然与灿烂的精神产品——陶瓷的社会属性被彻底激活,其功能甚至迷失于“装饰个人生活空间、表达个人审美情趣”这样的正面诠释,堕落为欲望、权力和腐败最直接的道具。是啊,千年不衰的陶瓷走到了今天的结局,我们不禁要问,景德镇到底怎么了?大家可以思量考究一番。

笔者近期和一位追求真实艺术的伍谟文老师有过一次长谈,他坚信,只有真实的艺术才是真正的艺术,靠概念、炒作、投机和所谓的花哨,都不可能有真正的艺术,不过是哗众取宠罢了。他认为,目前陶瓷艺术市场的滑坡在很大程度上要总结景德镇陶艺家的一味跟风和粗制滥造。走进他的工作室和研究院,处处感到的是质朴的、浓浓的自然真实的艺术作品,那完美的中国传统的国画和陶瓷艺术天然和一的结合在一起,让人无不敬畏。

在景德镇,熊建军先生应该是无人不知,他是一个破解失传200多年的珐琅彩秘技的传奇人物,祖上曾为清代康、雍、乾三朝官窑烧瓷,于200多年后重新推出熊窑系列作品。熊窑在清代专为官窑烧瓷,是中华名族文化艺术宝库中辉煌的明珠。熊窑悠久而灿烂的历史进程,给后世留下了精湛绝伦的技术。1998年,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始与他合作珐琅彩复古工艺研究,经过8年的苦心钻研,终于揭开被誉为彩瓷皇后的珐琅彩瓷神秘面纱。凭着继承千年窑火、传播陶瓷文化和先进的技术,他大胆创新,锐意进取,创作了许多传世佳作。中央电视台10套《人物》、中央电视台2套《财富故事会》、中央电视台10套《讲述》、日本朝日电视台《中国神秘纪行》等中外各大媒体对他做了专题采访报道。今年熊建军窑珐琅彩瓷在APEC会议存放于国际会议中心。大凡忠实于陶瓷真实深刻底蕴的人,都会为他叫好,为他喝彩。因为,他始终在延续着景德镇的千年窑火,表达着陶瓷本身的固有价值,执著的捍卫着景德镇的光荣和尊严。

捍卫的内涵有保护、防卫、巩固和发展之意。保护千年瓷脉,防卫庸俗侵入,巩固先人成就,传承发展创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捍卫陶瓷事业的恒定的主题,他需要一个个真正的、专注的陶瓷人以正能量用心投入和付出。

捍卫景德镇,不是一个口号,而是景德镇当代最现实的价值取向,是瓷都的呐喊和所求。

陶瓷世家的“居和堂”堂主李胜有一句掷地有声地话:“将手工制瓷进行到底”。此话看似简单,其实不然。手工制瓷是景德镇千百年来经典传统制瓷的生命力之所在,泛谈手工制瓷的人不少,但像李胜这样倾其全力、说到做到、精工细做、不惜成本的就不多了。“珠兰画会”王锡良、王隆夫大师的艺徒胡晖先生,十多年来传承和弘扬景德镇当代陶瓷大师的艺术思想,大手笔市场运作,低调潜心创作,为人们讲述一个个“真、善、美”的陶瓷故事,向人们告白原汁原味今天的景德镇,让人感怀万千。他们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和付出在捍卫着景德镇。

孟子曰:“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这里,“不为”是克制自己的奢欲,“有为”便是有成就,有所作为了。诸多的大师、陶艺家和工匠,还有诸多的陶瓷商人、经纪人,以此为鉴,奋发有为,则当是景德镇陶瓷的真正捍卫者。这一点,国人和世人当完全要有信心。

猜你喜欢
景德镇瓷器大师
景德镇陶瓷夏令营
大师剪我也剪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景德镇明清御窑厂遗址保护区
瓷器中的文人雅趣
解析元代瓷器——釉里红瓷器和钧窑瓷器
我在景德镇遥望耀州瓷——两个“瓷都”相距千里
环保高效的清洁大师
2008年至2016年4月罐类瓷器成交TOP20
向改装大师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