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精量排种器性能分析与对比试验

2015-05-30 22:32刘俊杰杨存志杨旭项建廷丛培君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5年5期
关键词:变异系数玉米试验

刘俊杰 杨存志 杨旭 项建廷 丛培君

玉米精量排种器性能分析与对比试验

刘俊杰1,杨存志1,杨 旭1,项建廷1,丛培君2

(1.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工程科学研究院,哈尔滨150081;2.抚顺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中心,辽宁 抚顺 113123)

摘要:为掌握国内常见4种玉米精量排种器对速度的适应能力,采用单因素试验的方法,考察前进速度对合格指数、重播指数、漏播指数和变异系数的影响。试验结果及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低速时各排种器工作均较稳定,高速时机械式排种器工作性能明显下降,气力排种器工作性能优于机械式排种器;当前进速度为12 km/h时,气吹式排种器的合格指数和漏播指数最佳,分别为89.93%和3.29%,气吸式排种器的重播率最低,为2.06%。

关键词:精量排种器;玉米;试验;合格指数;重播指数;漏播指数;变异系数

中图分类号:S2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5)05-0044-05

排种器作为播种机核心部件,直接决定播种机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性能。精量排种器按照工作原理主要可以分为机械式和气力式。目前我国比较常用的机械式排种器为指夹式和勺轮式。我国气力式排种器主要依靠引进,经仿制、改进后推向市场,目前已经有很多优秀机型在各玉米主产区推广使用,常见的气力式排种器有气吸式和气吹式2种。

目前,我国玉米生产正朝着规模化方向发展,播种机工作效率越来越被人们关注,而随着播种机前进速度的提高,排种器的工作性能会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因此排种器转速已成为考察排种器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开展排种盘转速对各排种器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并通过对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讨论各性能指标随转速的变化趋势及各排种器对速度的适应能力,旨在为实际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1 排种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排种器的工作过程可分为充种、清种、护种、落种4个部分,充种和清种是较为重要的环节,是排种器完成“定量、分离”的关键。

勺轮式排种器主要由壳体、投种轮、分种勺盘等组成。分种勺盘转动时,充种区内的种子进入由分种勺和隔板组成的持种空间,并随着盘的旋转逐渐向上运动;到达一定高度时,处于种勺开口上部的种子在重力作用下落回充种区,种子随着分种勺的转动到达排种器上部,并在分种勺的推力和重力作用下落入投种轮隔间中;种子随投种轮转动至投种口落下,完成排种。该排种器结构简单、伤种率低、通用性好。

指夹式排种器的排种盘上装有12个夹指,每一个夹指经过夹种区时,在弹簧的作用下都会在固定位置进行张开和闭合动作,在此过程中夹指板夹住一粒或几粒种子,转到清种区时,毛刷将多余的种子清落;被夹住的单粒种子随排种盘转到上部出口时,夹指板打开,种子落入导种链叶片上,最终随导种链叶转动排出;指夹板比较适用于尺寸差异不大、形状规则的种子,排种性能较好且稳定,但对于扁平或细长的种子夹种性能不强。

气吸式排种器主要由吸室壳体、排种盘、搅拌轮、刮种器组成。排种盘将吸室和存种室隔开,吸室通过软管与风机相连;风机工作时,吸室产生一定的真空度,使排种盘型孔形成吸力,将存种室内部的种子吸附在型孔上;种子随排种盘旋转到刮种部位时,刮种器将多余种子刮掉,只留一粒种子;种子随排种盘进入无吸力区后,最终靠自重或推种器的作用排出。该排种器对真空度要求较高,一旦密封件磨损,就会出现漏播现象。

气吹式排种器由排种器壳体、排种盘、气嘴、挡种片、清种片等组成。其工作原理为:种群从种箱落入充种区,种子依靠自重和气压作用充入型孔;型孔底部有一气孔,充填种子的型孔转至清种区时,气嘴喷出的高速气流将多余种子吹走,使型孔底部的单粒种子被气压差压附于型孔内,并随排种盘旋转到清种区;种子在重力和推种片的作用下掉落,实现单粒排种。该排种器充填性能较好,对种子的外形尺寸要求不严格,能够适应高速作业。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与设备

试验所用种子为郑单958玉米种子,粒型为半马齿形,千粒质量289.50 g,含水率12.1%。试验在JPS-12排种器性能检测试验台上进行。该试验台可用于各种机械式和气力式排种器的精播、穴播、条播性能试验和检测,其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可实现排种性能的实时检测。试验时,选用可调节排种盘转速、风机压力和皮带前进速度3个参数,检测种子粒距(粒距测量平均误差±2 mm)、合格指数、重播指数、漏播指数和变异系数等指标,并输出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试验数据和图表。

2.2 试验设计

单因素重复试验的因素为排种盘转速,考察速度对不同排种器合格指数、重播指数和漏播指数的影响。前期试验确定气力式排种器的最佳工作压力为:气吹式3.5 kPa,气吸式-6.0 kPa。排种器的种带投种高度为90 mm(误差±12 mm),株距为250 mm,其他工作条件不变。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前进速度分别选取4,6,8,10,12 km/h,按照式(1)计算各前进速度对应的排种盘转速:

np= (1)

式中:vm为播种机前进速度,km/h;S为株距,mm;Z为排种盘型孔数。

试验共有20组,每组3次重复,每次处理均不少于200粒种子,待排种器工作稳定后再记录数据。排种盘转速与前进速度见表1,各因素及水平如表2。

3 结果与分析

排种器的合格指数、重播指数、漏播指数和变异系数随前进速度的变化情况如图1-4所示,方差分析结果见表3-6。

如图1所示:在低速条件下(4~6 km/h),各排种器的合格指数相差较小,基本都维持在95%以上,4 km/h时气吸式排种器最高为98.1%,指夹式最低为96.65%;进入中速区(8~10 km/h),各排种器的合格指数都随前进速度的提高而呈下降趋势,其中指夹式排种器下降最快,其次是勺轮式,气吸式和气吹式的下降较缓,且趋势十分接近;在高速区域(12km/h),各排种器合格指数均低于90%,两种机械式排种器的合格指数都下降到86%以下,而两种气力排种器均在88.5%以上;当前进速度为12 km/h时,气吹式排种的合格指数最高,为89.93%,其次是气吸式排种器,指夹式排种器最差,为84.49%。

综合分析重播指数和漏播指数发现,引起各排种器合格指数下降的原因各不相同:随前进速度的提高,指夹式排种器的重播指数恶化是其合格指数下降的主要因素,在12 km/h的重播指数已达到11.24%:勺轮式排种器高速时性能下降的原因是漏播,其12 km/h时的漏播率为9.27%,高于国标8.00%的要求;气吸式排种器同样是漏播对性能造成影响,其12 km/h时的漏播率为9.39%,但其重播率为2.06%,在该速度段为最低;气吹式排种器高速时的重播率较高,为7.34%,是影响其合格指数的主要原因,但其漏播指数仅为3.29%,是该速度段最低值。

由图4可知:各排种器的变异系数均随着前进速度的提高而上升,其中勺轮式上升最为迅速;气吹式排种器的变异系数很低,且随前进速度波动,但没有明显的上升趋势。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排种器的前进速度均对合格指数和重播指数有极其显著的影响;从漏播指数来看,气吹式表现为一般显著,其他均为高度显著,说明速度提升对气吹式排种器漏播指数的影响较弱;高速条件下,该排种器的漏播指数可以控制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从变异系数来看,勺轮式、指夹式和气吸式均为高度显著,而气吹式不显著,这说明对气吹式排种器而言,速度提升不能影响其种子间距一致性,再次验证了之前的结论。

4 结论

从试验结果可知,低速时,机械式和气力式排种器的性能指标较接近,但气力式排种器需要额外提供风机动力,且排种器较为复杂,使用成本较高。因此,建议在小地块低速作业时,使用机械式排种器,且指夹式排种器的漏播指数比勺轮式低一些。在中高速区,机械式排种器的性能明显呈下降趋势,而气力式排种器则展现出较为优良的性能,尤其前进速度在10 km/h以上时,气吸式排种器的合格指数均优于气吹式,但其漏播指数较高。

猜你喜欢
变异系数玉米试验
收玉米啦!
我的玉米送给你
CS95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
C-NCAP 2016年第八号试验发布
试验
河南省省域经济空间发展不平衡的测度
多穗柯扦插繁殖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