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2015-05-30 10:48刘庆
杂文月刊(学术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大拇指赏识教育闪光点

刘庆

赏识就是教师用科学的爱、艺术的爱去尊重学生、宽容学生、激励学生。这种爱,不是单纯的技能或技巧,不是与生俱来的禀赋,不是虚情假意的做作,而是教师个性品质、教育理论修养、教育实践经验等多种因素熔铸成的合金。教师对学生的爱不只是用书本上的知识去教育学生,而是用自己对人生的感悟、用自己对事理的洞见、用自己饱含的激情、用自己高尚的灵魂去从事神圣的教育。赏识,本质特征是欣赏、重视、肯定、赞扬,其本源是爱,真挚的爱,面向全体学生的平等的爱,这是赏识教育的根源与核心理念。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过程。”我校三年级的学生以前没学过英语,刚开始接触英语,老师在开始阶段的主要的任务是让孩子从思想上接受英语,也就是努力让孩子敢于张嘴说英语,乐于讲英语,进而真正喜欢上英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真心喜欢上了英语,提高英语学习的质量也就水到渠成了。三年级的学生都在8、9岁,正处在心理品质逐渐定格的关键阶段,健康的心理素质的培养更需要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恰到好处的“赏识教育”就可以做到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大大地发挥学生说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

一、英语教学中的赏识策略

从生命科学的角度看,每一个孩子都拥有巨大的潜能,但孩子诞生时都很弱小,生活在一个巨大的世界里,在生命成长过程中,难免有自卑情结。“赏识教育”能满足孩子内心深处的需求,它使受教育对象的生理和心理产生快感,在乐中学,在乐中做,因而能激发出巨大的潜力。

孩子的潜能需要星星之火点燃。“赏识教育”的奥秘就是让孩子觉醒,推掉压在无形生命上自卑的巨石,让孩子的潜能像火山一样爆发,使学习的障碍在孩子巨大的潜能面前,都变得微不足道。在三年级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我用的比较多的就是语言激励、动作激励和物质激励,恰当地利用语言、动作、物质激励在课堂上可以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内动力。

(一) 语言激励:

教师和蔼可亲、激励向上的语言,能使忧虑变得坚定、恐慌变得平静、犹豫变成主见、自私变得互助、怯懦变得勇敢、自卑变得自信等,综合起来就是“我能行”的力量与信心。这就是教师语言对学生心理引导的结果。这种引导将使学生的心理不断健康成长,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主流。学生虽然存在个性差异,但是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同学们和周围人的认同。我总是不断地观察,努力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当孩子们经过努力,做好了、说对了,我就大力表扬、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哪怕是极微小的进步,也要给予肯定。英语课堂教学中,我绝不吝啬“Great /Good/ Wonderful / well done /……”等激励语言,这对学生来讲,是学习的肯定,而且这种及时性的定性评价能促进学生树立學习的信心。即使学生回答错了,我和同学们都及时的帮助,并给予鼓励:“没关系,再试一次,好多了”。“Try again / Think it over /……”也会给学生带来成功的希望。对读音较差的孩子说:“这么难的都能读出来,太棒了!”学生需要别人对他的肯定与赞赏,身为老师,就要扮好这个角色,给学生以愉悦和自信,使学生在一个良好的、愉快的、催人奋进的育人环境中健康成长。

(二) 动作激励:

最好的教育,是对学生尊重的教育,是对学生的赞扬和鼓励的教育,少责备和惩罚学生,尤其是那些平时成绩较差的学生,更应该多给他们关心、鼓励和常识。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公开地予以肯定,学生就会越来越优秀。当一个人被认可、被信任、被尊重时,他的爱心、善心也会不断地被强化。他的自尊,也就会逐渐地提升,当一个具有了自尊、自信,这个人就会走向真、善、美的境界。“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我想道理就在于此吧,注意学生的优点,放大它,激活他的自尊和自信。对学生的赏识不仅仅可以使用语言激励,必要的动作激励也会起到活跃课堂的效果,在“赏识”的教育方法中,我用典型的教育动作是:竖起大拇指、鼓掌、拍拍肩膀、微笑、握握手。赏识教育的形象标志便是拟人化的大拇指,一般可以用手势表示OK,稍好的可竖起一个大拇指表示good ,比较好时可以双手竖起大拇指表示great,表示满意、祝贺,面对大拇指,孩子心灵舒展,发出了会心的一笑。有时,当学生发言或做一些活动时,我或微笑看学生,投以赏识关爱的目光,不时微微点头,或身体前倾,表示聆听关注,或有分寸地轻轻拍拍学生的肩膀,表示亲近、慰问。每当这些时候,学生们总是读的更加起劲,回答问题也更加积极主动了。

(三) 物质激励:

赏识教育就是一种以尊重学生人格为前提,通过奖励肯定学生的某些闪光点,实现对学生有效激励作用的“正强化”教育,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看到学生每一点点的进步,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学生的可贵之处,使学生看到自己的闪光点,使学生每天都在进步和成长。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渴望获得尊重、肯定、信任和关怀。老师希望学生具有哪些品质,那么,你就说他已经具备哪些品质,不断地被赏识和被肯定,学生就会越来越优秀。

用笑脸、小星星和贴画等奖励。在学单词、学课文、做听力、书写、回答问题、作业等方面完成的好,后进生进步了的时侯,都可获得一个小奖励,以表示鼓励。这一张张笑脸、一颗颗星星、一枚枚贴画使学生爱不释手,珍藏起来。

二、“赏识教育”应因材施教

渴望认同、渴望赏识,是每一个人深层的精神需要。赏识是人们精神生命的阳光、空气和水分,它体现的是对人的尊重,对生命的尊重。在“赏识”理念下的教育强调的是接纳,是宽容,是和谐,是幸福。实施“赏识教育”必须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因材施教。

根据需求去赏识,赏识要恰到好处。赏识要正确客观地分析、了解学生的内心需要,充分了解学生心理状态,根据真实需要进行表扬、鼓励。而不能因为要达到某种目的而牵强地赏识,这不仅对学生本人起不到真正作用,而且会影响周围的学生,他们会感到赏识是一种虚伪,继而失去对教师的信任。同时,赏识不能过度,否则会导致学生对自己认识不足,会产生自满自傲的心态,稍遇不顺就会一蹶不振。赏识还要因人而异。如对胆小的学生要多肯定、鼓励,对调皮、好动的学生在适当赏识的同时还要多提新要求,使其改掉不良习惯。在大力推广现代教育的今天,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已是必不可少的手段。教师苦教、学生死学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赏识教育”成为教师教育学生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

我们在羡慕别人教育的成功时,更应该赞赏他们的教育探索精神,而更应有自己的思考,不要认为赏识就是教育的全部。赏识是教育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如果以为面对孩子,教育者只要“赏识”便行了,这将是错误的。我们应该学习“赏识教育”的精神实质,而不仅仅去学一些做法或肤浅的形式模仿,不但让每一位教育者“赏识你的孩子”,更要让每一位孩子赏识自己。换句话说,把教育者对孩子的赏识转化为孩子对自己的赏识。赏识孩子,而且让教育赏识自己,更让孩子赏识自己,这是一种教育的境界。

猜你喜欢
大拇指赏识教育闪光点
让闪光点不被遗忘
大拇指的作用
我为自己竖起大拇指
浅谈唤醒学生“闪光点”的方法
抓住闪光点,“流水账”也能翻出浪花
给“赏识教育”踩刹车
为什么人的大拇指只有两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