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2015-05-30 08:40杜青珍
杂文月刊(学术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教学质量课文情感

杜青珍

摘  要:本文简要论述了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方式方法;旨在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更好的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质量

语文是影响学生一生至关重要的一门基础学科,语文教学的成败,切实关系到学生身心能否健康成长。基于这一点,向语文课堂要质量,是摆在每位语文老师面前的重要问题。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首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要善于面向全体学生,要明确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主体性”课堂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要关注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是通过教师传授的,还是自己主动探究而获得的。要变学生“带着教材走进教室”为“带着问题走向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自觉的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以便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使之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在学习《羚羊木雕》一文中,学生围绕着“我”把贵重的羚羊木雕送给最好的朋友万芳究竟对不对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遇到这种情况,我想,教师不要简单地给出唯一的或标准的答案,要抓住这个契机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不妨把学习效果扩展到课文之外,从而让学生慢慢明白任何事物不能简单地用“对与错”、“好与坏”来作绝对的评判,合理的东西也包含着不合理的因素,不合理的東西也可能会有存在的必然因素。如此一来,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提高了,还能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事实证明,学生是喜欢自己动脑而不喜欢被动的接受的。

不过,学会如何学习,教师的主导地位也不容忽视。一部电影,一部电视剧,其效果好不好,除了演员的演技之外,导演也是至关重要的。“好的教师是教学生发现真理”。基于此,教师要悉心钻研教材,要让自己站在更高的位置,在充分把握好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同时抓住每篇课文的不同特点,选择灵活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其次,要给学生丰富的情感,要用爱心对待学生

前面提到,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引导者,教师要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但在具体的语文课程实施中,我们发现仍然有很多学生被动学习甚至厌恶学习语文。在这些学生眼里,知识是枯燥乏味的、是灰色的。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智力振奋的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能使学生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对学生而言,积极的情感比丰富的知识还重要。因此,没有情感的教学是没有生命力的。要改变这种现象,教师就要善于发掘蕴含于知识本身的情感,并善于艺术性的赋予知识以情感。有了情感,知识就有了生命,学生就会感受到其中的魅力和价值。他们在课堂上对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就会孜孜以求。课堂教学才会达到理想的境界。

就拿《散步》一文来说,在进入课文之前,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讲一讲他们和自己的亲人在一起时的快乐生活,让学生自己先感受一下在亲人身边的幸福,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体验其中的快乐与美好,然后带着这种喜悦的情感自然的进入文本学习,学生的兴趣自然会高涨起来。教《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为让学生更深切地感受志愿军战士的崇高精神与爱国情怀,课前可有意识地提及学生熟悉的《上甘岭》,让学生重新感受战争的残酷和英雄的壮美;再配以悲壮的音乐,讲述背景;然后深情地介绍志愿军战士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至此,课文未“动”,学生已沉浸其中。这种引情入境,增强了形象的真实感,从而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想象,拓宽课堂的意境。

要给学生以丰富的情感,教师就要用爱心对待学生,以情动人。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教师怀着一颗爱心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师生才会成为朋友,课堂才会成为乐园。

再有,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强化学生的朗读能力

语文读为本。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又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由此看来,语文教学中,朗读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学生投入到语文中的情感,同样与朗读有着密切的关系。试想,从古至今,那些伟大的文学家、诗人,都是捧着书本朗朗诵读着向我们走来的!即使是课堂教学多元化的今天,成功的诵读,仍是学生“身临其境、熏陶感染、心领神会”的一种有效的方法。不过,我们要尽力杜绝那些一片混乱的喧嚣式,节奏飞快的“拼命三郎式”,抑或是暮气沉沉的“早课式”。这种朗读只能让学生为完成某种任务而淡化语文兴趣,变得对语文更加的无动于衷。因此,科学的朗读指导,是教师将学生引进语言文字殿堂的捷径之一,也是语文教师必须重视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有效的朗读可使学生的心灵得以净化,精神得以升华!在美文朗读中,学生总能不由自主地将个体生命迅速融入语言文字所创设的境界中去。朗读中往往透出一股真挚的、忘我的情愫。

初中的语文教材,内容丰富,体裁多样,篇幅有长有短。因而,朗读的方式自然不能整齐划一,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平时备课这个环节上多下工夫。在这一点上,我想我们要特别关注诗歌和散文这两类的文章。语文老师要充分扮演好“演员”这一角色。在深入课改的今天,语文教学更讲究关注学生人文精神的熏陶,讲究关注学生健全人格的构建。因此,高质量的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直接引领学生感受体悟的方法之一。朗读中,仰视灿烂人文思想的生活火花;朗读中,师生共创打破时空的艺术殿堂。

以上是我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感受。实在地说,有效地搞好语文课堂教学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只要我们不断的加强学习,不断完善教学方法,积累经验,长期保持一颗好奇心,处处为学生们着想,在为学生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时,我们的教学质量也必然会一步一步的得到提高。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学生永远都是我们人生舞台中最重要的主角!

猜你喜欢
教学质量课文情感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背课文的小偷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背课文
情感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