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渗透思想道德教育的尝试

2015-05-30 08:40甄志欣
杂文月刊(学术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德育

甄志欣

根据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如何发挥其学科优势,在教学中有效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呢?我们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专题教研活动,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可以概括为“小学语文教学渗透思想道德教育五结合”。

一、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注意与语言文字的训练相结合

文章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外在物化,情动辞发;欣赏文章时,应该有文入情,观于目动于心。教学中,抓住字、词、句,结合听说读写的训练,对学生进行扎扎实实地语言文字训练,引导学生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与作者同喜同悲,同爱同恨,产生情感上的亲近感和认同感。这样他们就乐于接受作者所讲的道理,就自然地受到文章主题思想的影响。例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读到满头银发的老奶奶焦急而又耐心等待灵车那一段,引导学生:“焦急”是什么意思?“耐心”什么意思?这两个词同时用在这里是不是矛盾?为什么?学生通过深入思考,逐渐体会到老奶奶对总理的深厚感情,从而受到热爱领袖的感染。《草船借箭》讲读结束后,我提出:题目中的“借”字,可否换成“骗”?学生积极思维,通过辩论明白“借”本身暗含“还”的意思,体味到作者用词的精妙,而且知道了战争有正义、非正义之分,人物有美、丑不同。

二、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体验相结合

小学生的认知以感性认识为出发点,小学语文教材中则蕴含着真挚丰富的情感。教学中注意创设情境,以情引人,以情动人,以情感人,让每节课堂教学都成为学生的一次情感体验过程。而有情就会触动学生的心灵,促使其产生学习的内驱力,去寻根求源,探索情感产生的原因,由情悟理,由情明理,情感体验的过程进而也成为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过程。例如教学《难忘的一课》,我在初步感知时让学生注意“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文中出现几次,并划下来,为整篇文章的学习定下了感情基调。然后在以“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三次出现给“我”的感受为主线,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台湾教师的爱国之情,最后再结合“这里原来画的是日本的伟人,现在“光复”了,画上了我们中国自己的伟人”这句话,介绍日本以前对台湾的奴化教育。使学生明白了台湾教师产生这种强烈感情的根源。这样教学,课堂自始至终充满动人的情感,使学生情趣盎然地经历阅读过程,在强烈的感染中产生情感共鸣,感动于热爱祖国和崇尚民族精神的情境之中。这种经历情感体验而受到的思想道德方面的影响,学生会终生难忘。

三、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注意与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相结合

公民意识、爱国意识等思想政治教育是德育的非常重要的内容,但决不是它的全部内容,德育教育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小学阶段,特别是低年级是对一个人行为习惯影响最大的一个时期。而一个人行为习惯的养成取决于其本身的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小学语文教材所负载的德育功能,抓住教学中的一点一滴,抓住学生的一言一行,加强对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进行全方位的德育渗透。

一次看图写话训练,画面上是一个男孩正在给小树苗浇水,我预先想的答案是“哥哥在浇水”,可有一位学生说“哥哥在种树”,我刚想否定他的答案,说出自己的标准答案。可看看画面感觉这样说也不能算错。我想不能用自己的思维影响孩子的思维,就肯定了他的答案。然后鼓励学生还可以怎样叙述图意。学生思维活跃,有的说“小树长高了”,有的说“小树长大了”,还有的说“我和小树一起长”。我很高兴,不仅是因为学生说出了许多与图意相符的答案,更是因为他们具备了一种求异思维的勇气。

四、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注意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

现在的小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一方面他们拥有优越的物质条件、知识丰富、富有想象力、思维活跃;另一方面,由于他们全家宠爱集于一身。长于温家暖房,少经风吹雨打,又大多比较自私,依赖性强,意志不坚强,心理承受能力差,不会与人交往相处。教学中我结合这种情况,增强渗透思想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目的性。结合学生实际,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结合学生实际理解内容,并围绕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渗透德育教育的侧重点;二是结合实际,引导学生自觉用受到的思想道德教育指导自己的行为,把德育落实到实处。教学《杨桃》一课,我让每个学生都从作者的角度观察杨桃,引导他们弄清这个角度看清杨桃的形状与一般的情况下看到的杨桃的样子的不同,从而理解作者画画实事求是的态度。然后我举例启发学生思维。对从实际生活中找到的例子,让学生对此表明态度,说明怎样才是实事求是。接着再让学生自己举例,说明自己是如何做到实事求是的,或以后准备怎样做到实事求是。這样,学生就能把课文内容和自己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用从课文中学到的道理来指导自己今后如何做事,如何做人。

在听说与习作训练中,我更注意与学生实际的联系,让学生有物可言,有话可写:(1)抓住现实社会中的热点问题进行训练,比如三峡大坝截流、神州飞船遨游、北京奥运会筹办等;(2)抓住生活中随机发生在的事情,教会学生从小事中发现“大”题目。前一段,市区铺设天然气管道,在校门中挖了一道沟,学生纷纷抱怨上下学难走。我引导学生围绕这一题材进行说话训练。学生踊跃发言,老师适时点拨,使学生不仅锻炼提高了表达能力,而对如何处理个人与集体、小公与大公的关系有了较好的认识。

这样进行训练,既发展了学生的观察思维表达能力,也使学生在训练中进行了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

五、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注意与语文教学改革相结合

以往,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发生畸形变异,教师不是主导而是主演,学生不是主体而成了学习的“奴隶”,以致陷于费时低效的窘况,渗透德育多流于空泛,成了一句空话。如今,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我们努力探索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新方式、新方法,大胆改革,利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觉学习知识,主动接受教育。

当然,语文教学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还很多,我们不可能穷尽。只要我们的方法遵循了教育的发展规律,只要我们的方法适应了学生身心的发展,我们的方法就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就有利于实现教育目的。

猜你喜欢
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创新机制 多措并举 加快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向纵深推进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策略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