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守株待兔人到新文化发生器

2015-05-30 08:58穆兰
杂文月刊(学术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群艺馆文化馆群文

摘  要:在互联网时代,探索群众文化工作的新方式成为了当代群文工作者的历史使命。本文旨在结合石家庄群文工作实际,设想與探讨文化馆工作的未来面貌。

关键字:数字文化馆  文化馆职能  地域文化服务转型

随着网络科技的日新月异,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开始纷纷出现,百姓足不出户就可以看书和观赏文物。在互联网时代,探索群众文化工作的新方式成为了当代群文工作者的历史使命。本文旨在结合石家庄群文工作实际,设想与探讨文化馆工作的未来面貌。

一、数字群艺(文化)馆的定义、现状及功能

所谓数字群艺馆,就是依托互联网技术建设的、与实体馆全方位同步的虚拟群众文化艺术中心,换言之,就是运用网络虚拟空间直接向百姓提供文化服务的一种新手段。数字群艺馆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实体馆的信息资源优势,还可以提供某一领域,如非遗、民间艺术等专业信息的查询,新技术的加入将大大填补现有服务职能中所缺失的部分,让公共文化信息实现最大化共享。

目前,我国数字群艺(文化)馆建设已经迈出了第一步。2012年11月,成都市文化馆启动了全国首个“数字化全景式艺术体验平台”,为数字文化馆建设率先做出了示范。市民只需安坐家中轻点鼠标就可以将数字馆的艺术教室、艺术展厅、艺术剧场三大类服务调取出来,虚拟馆和实体馆形成了互补互助的格局。该馆勾勒出了数字文化馆的大概形态,为下一步各地数字文化馆建设提供了最初的样板。

数字群艺(文化)馆建设具有跨时代的作用和意义。它能够扩大受众群体的履盖面,真正实现全天候24小时不间断提供服务,可以将传统的群文工作从时空二维扩展到一个无限虚拟空间,彻底打破时空限制。以石家庄市群艺馆为例,如果数字馆上线,在不增加人力投入和各项费用支出的前提下,为百姓提供服务的时间将翻一番,更好地履行社会教育和文化传播的职能,让群艺(文化)馆的社会服务呈现出全新面貌。

数字群艺(文化)馆可以实现的功能包括:馆藏艺术精品展示;原创文艺作品点播;艺术培训普及课程推广;在线预约辅导培训和在线报名登记,实现远程文艺辅导和视频点播;主站嵌套在线预约、在线报名系统,可以随时将有辅导需求人员记录并汇总,建立了个人与群艺馆之间畅通的沟通渠道;静态作品和动态活动均可实现最佳展现;在线调研,采集数据,助力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以及从实践中再提炼收集上升至理论;为原创文艺作品搭建平台,促进群众文艺创作的繁荣与发展;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地域特色民俗文化,让其获得社会的广泛认知与传播;建立虚拟社区、帖吧,为百姓搭建信息交流平台;建立信息反馈系统,如在线满意度调查、意见表,以便及时获取服务对象的文化需求;主站对外推送信息功能,服务对象捕捉功能,将令群艺(文化)馆的服务变被动为主动,由“等”变为“送”。

二、群艺(文化)馆服务模式将发生巨大转变

由于社会文化产业的不断提升与发展,人民的文化需求可选择的服务方式越来越多。文化供需关系的变化,令群艺(文化)馆逐渐成为为少数人、为小团体服务的阵地。数字群艺(文化)馆建设必然需要我们的服务理念和模式从根本上变革,简言之,即由原来的“守株待兔人”向“新文化发生器”转变。

转变一:群艺(文化)馆定位由传统文化活动阵地转变为文化生产阵地。

目前,各地群艺(文化)馆均以提供文化活动硬件设施、软件辅导、展览展示为主,只有人来到场馆,才能真正享受到群艺(文化)馆所提供的各项服务。这种传统的服务方式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如今,“智能手机+网络”已经成为大众的生活方式,这彻底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和接受教育的渠道,网络新名词“低头族”“宅男宅女”等的产生,说明坐在家里电脑前的人越来越多,为求获取信息服务而跨出家门的人越来越少。而数字群艺(文化)馆建设将强化网络空间的传播,利用新技术手段提高实体群艺(文化)馆服务的广度和深度,突破时空局限,开辟出新的发展空间,让广大百姓坐在家里就能享受到政府提供的文化服务。

转变二:服务功能在原有功能基础上,成为传播时代文艺精品和当代精神文明的专业机构。数字化展示具有一定程度的生动化、动态化、通俗化,百姓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特别是对未成年人来说,更具有不可抗拒的吸引力。许多地域原创文艺精品可以通过数字馆进行良好展示,让人们对当地风土人情、民间文艺、家园文化面貌有更深刻了解,培养起文化自觉与自信,这也是地域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转变三:服务理念要由被动等待转变为主动出击,要大幅提升竞争意识与服务意识。互联网是石家庄的也是西安的,学一个舞蹈、学唱一首歌可以登陆南京馆也可以登陆武汉馆,一切竞争终将落在实质性的内容上,这种文化信息资源的广泛共享对群艺(文化)馆提出了新挑战。传统模式中,百姓可能没有机会走入其它地市的群艺(文化)馆去体验,但数字群艺(文化)馆的建成让横向比较成为可能。服务优、质量高、更新快的数字馆将成为百姓首选的对象,一些地域特色不明显、质量不优、水平不高的数字馆,将会首先成为被人民群众淘汰的对象。

转变四:服务方式会发生重大转变。培训辅导要由传统“人对人”模式转变为以“人对机”模式为主,“人对人”模式为辅;文化、非遗等活动将由传统展示性演出转变为互动性体验为主。群艺馆传统业务工作包括文艺活动、辅导培训、美术摄影书法、群文理论研究、文艺创作等,目前除了培训辅导的服务方式是人对人的言传身教外,其它多为单向展示,很难获得受众群体的真实感受与客观评价,反馈信息也无法及时收集获取。而数字群艺馆建设将改变这种格局,将服务与反馈对等起来,办活动、搞展览将更加关注百姓的口碑与好评,满足百姓需求成为最基本目的。这将改变目前有展无人看、有活动无观众的局面,让每个活动创意都来自百姓,再传播到更多百姓,以形成对全社会的良性循环。

综上所述,数字群艺(文化)馆建设并不只是把纸质文档变成数字文档,把实体馆变为虚拟馆那么简单,它将让群艺(文化)馆的工作结构、工作模式、工作理念、工作流程都发生深刻变化,它将使群艺(文化)馆的社会服务能力获得大幅提升。随着数字群艺(文化)馆建设的广泛展开,我们相信社会文化工作将呈现出崭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祁庆国《数字化建设与提升博物馆社会服务能力的关系》

[2]2013.02《文学教育》,周建树,《数字文化馆建设的探索》

作者简介:

穆兰,专业编剧,毕业于日本国立信州大学,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现任石家庄市群众艺术馆创研中心主任,创研领域包括戏曲编剧、戏剧理论及地域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群艺馆文化馆群文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寻访呈贡非物质遗产文化馆
章堰文化馆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大爱有光
浅谈新时代下群艺馆服务与管理中的几点思考
群文活动
民俗文化艺术馆设计
提升基层群艺馆群众美术活动水平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