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评价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2015-05-30 08:58胡仕宾
杂文月刊(学术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激励性后进生评价

胡仕宾

现在的课堂上,很少看见老师采用简单化的否定性评价,更多的是对学生的表扬、肯定、赞赏,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进步。然而,课堂又呈现了另一种令人担忧的“浮华的热闹”,“散乱的活跃”:“好!”、“你真棒!”、“你太聪明了!”等教师的赞美之词响亮煽情却未免让人觉得空洞不值一品。我们不能否认这些方法刚开始运用时的效应,但久而久之,如此评价,形式浮躁,语言单调,游离于文本内涵及师生精神世界之外,犹如蜻蜓点水,浮光掠影,学生的心湖便不会荡起温暖的涟漪,学生的心田也不会萌生自信的嫩芽。难怪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受到如此评价时,也就习以为常,甚至漠然了。

课堂教学评价是以教育目标的实现为终极目的,以教学目标和有关教学理论为依据,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面向全体学生,了解和研究每位学生的需要及其发展的可能性。要求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不是给学生一个等级分数,更多的要体现对学生的关怀、关爱和关注。教师要针对学生不同的心理影响,把握评价的原则,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提高教学的质量,达到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

一、评价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在课堂教学中有目的性的赞美语言,不仅是对已经回答问题的学生的极大鼓舞,也会激发其他学生思想的火花。“你考虑得真仔细!”“哦,多么美妙的比喻呀!” “你对问题的回答显出你高超的概括能力,真棒!”诸如此类的评价语言,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参与表达的热情,促进学生养成踊跃发言的好习惯。

为了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都力求在课堂上建立一种和谐的民主教学氛围,于是延迟评价逐渐被引入课堂。但是,延迟评价并不等于不评判,更不能为了保护学生的“积极性”而故意含糊其词。

我在教学的尝试中认识到,对于学生的一些片面的、偏激的、甚至错误的观点和看法,宜采取“主动的”延迟评判方式,即实施目的性评价。如:在一次教学《诚实和信任》时,师问:如果你是“我”,你会留下姓名和电话吗?学生甲:不会,因为没有人看见。学生乙:不会,谁叫他的车头超出停车线二三十厘米。学生丙:可以写些话骂他一顿。面对学生如此的回答,师说:“这样做,行吗?同学们,请大家想一想,如果真的照大家说的去做,那么我们就是怎样的人呢?”

通过有目的性的评价,教师自然地纠正了学生思维上的偏差,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并把思想教育融入了课堂。

二、评价要有激励性

激励性评价,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着眼于发现学生的优点与长处,观察学生的细微变化,寻找闪光点,给学生以“绶带”,为学生营造一个支持性的环境,激励学生不断地大膽尝试,不断增强学生成功的愿望,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诱发其学习兴趣,内化学生的人格,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策略。

教师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因而,对于课堂上的学生的点滴进步和微小成绩教师都要及时,热情地给予表扬。使他们产生一种愉快感和自豪感,进而增强自信心来克服缺点超越自卑!例如,在教学声母b、d、p、q的时候,有一位中时不太爱发言的学生读得准分得清,我对他说:“你真棒,老师就知道你行!”一句简单的激励性评价,却使这位以往不善言谈的男同学彻底改变了成为一名课堂积极思考,主动发言的活跃者。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对症下药,弘扬他们的个性,便其自由和谐的发展。

三、评价要有针对性

如今的语文教学中,虽然很多教师也已经注意评价了,但听到、看到的往往却都是空洞、表面、一律的。如课堂上都是“很好”、“不错”、“真聪明”等表扬,作业上都是在相同标准下的优秀、良好、及格等等第。这样无原则地对学生进行评价、表扬,根本没有注重每个学生的具体表现,没有关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评价表扬缺乏个性。这样的评价,让优生感到老师在敷衍他们,感到没劲;后进生则认为老师不够重视关注他们,进而失去信心。长期下去,不管是优生还是后进生,只能无动于衷地接受学习。

因此,我们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时,应依具体学生、具体表现给予评价、表扬,同时,还要依学生付出努力地不同而有所变化。

例如,在一次单元测试中,一个优生与一后进生同样考了85分。如我们老师就只是简单地根据分数,都打一个优秀的等第,我想,这对那优生的发展是不利的,对那后进生更是不公平的。

因而,教师巧妙运用评价时要有针对性,诚恳的表扬,我指出学生需要努力的不足之处,才有可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避免盲目乐观,这样评价不仅有针对性还便评价有实效性。

四、评价要坚持科学性

只有坚持科学性评价原则,才能真正使评价发挥对教学的指导作用。评价的科学性不仅要求评价目标、标准的科学化,而且要求评价程序、评价手段和对评价信息处理的科学化。教学评价要以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为指导,遵循课堂教学的规律、原则,适应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和各学科的特点。教师的评价要科学、全面、准确,不求全责备,忌以偏概全,要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要使学生认同。例如,学生答题时大部分内容答出来了,我们就应该给予他一个很高的评价:“你答得非常好”、“非常不错”。学生答得不对或不全面时,这时候教师不是直截了当说“你答错了”、“不对”、“老师刚讲的,你都不记得”。如果这样评价,学生易反感,会损伤学生的自信、自尊,久而久之,学生会惧怕回答问题。如果改用“你坐下,再想一想”、“其他同学有没有不同意见”、“同意不同意他的观点”,这样学生就容易接受得多。教师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只有坚持科学性原则,反对形式主义,才能真正起到评价的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新课程强调,评价是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我们要真正把握新课程评价的精髓,发挥课堂评价功能,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发展的不同需求,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真正达到用评价带动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猜你喜欢
激励性后进生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集体教育活动中教师激励性语言运用的调查研究
集体教育活动中教师激励性语言运用的调查研究
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有效转化后进生
激励性语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小学习作教学激励性评价的运用策略
依托激励性评价提高低学段口琴口头作业效度的实践研究
如何对待后进生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后进生”逆袭成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