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筑工程结构抗震设计

2015-05-30 22:07刘磊
杂文月刊(学术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侧力概念设计延性

刘磊

摘  要:本文介绍抗震设计相关概念,设计思路及需要注意的问题,以求更清晰地、合理地进行建筑的结构抗震设计。

关键词:建筑结构  抗震设计

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是一个完整、系统的过程,从场址的选择到建筑物的结构设计,抗震设计贯穿了整个过程。而且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是衡量建筑结构设计是否符合要求的重要指标。因此如何准确、合理的运用不同的抗震设计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不同的建筑、不同的情况应区别对待,从而寻求最合理的结构布置。

1.建筑的抗震概念设计的含义

所谓“建筑抗震概念设计”是指根据地震灾害和工程经验等所形成的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依此进行建筑和结构总体布置并确定细部构造的过程。结构的抗震设计应该是综合概念设计、计算和结构措施等完整的一系列设计,掌握了抗震概念设计,有助于明确抗震设计思想,灵活、恰当地运用抗震设计原则,使设计人员不至于陷入盲目的计算工作,从而做到比较合理地进行抗震设计。

2.结构地震作用

从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到,按照我国三水准设防目标,计算地震作用也是比较复杂的。但是由于国家规范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所以我们结构设计人员已经是到了直接应用的阶段了。例如,某个城镇,它的设防烈度是多少,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是多少,设计地震分组是什么,多遇地震下参数是多少,等等,规范里都有依据可以查到,但这些是要花费非常大的精力去试验、实践才能得出来的数据,而我们查下规范,就可以得到。所以我觉得,规范使得抗震设计可以有据可依,设计也才可以顺利的进行。另一个方面,随着结构计算软件的发展,我们地震作用的计算也变得更简化。我们只需要准确理解地震相关各种参数的意义,合理准确的输入到计算程序中,那么程序就可以计算出相应情况下的地震作用,而后用于结构构件的内力、配筋计算。

3.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抗震概念设计的基本内容

3.1 首先应重视建筑工程结构的规则性

建筑设计应符合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形状设计方案。合理的建筑布置在抗震设计中是头等重要的,提倡平、立面简单对称,因为震害表明,此种类型建筑在地震时较不容易破坏,而且容易估计出其地震反应,易于采取相应的抗震构造措施和进行细部处理。“建筑结构的规则性”包含了对建筑的平立面外形尺寸,抗侧力构件布置、质量分布,承载力分布等诸多因素的综合要求。“规则建筑”体现在体形(平面和立面的形状)简单;抗侧力体系的刚度承载力上下变化连续、均匀;平面布置基本对称。

3.2 结构刚度、承载力和延性要有合理的匹配

当结构具有较高的抗力时,其总体延性的要求可有所降低;反之,较低的抗力需要较高的延性要求相配合。对结构提出了“综合抗震能力”的概念,就是要综合考虑整个结构的承载力和构造等因素,来衡量结构具有的抵抗地震作用的能力。地震时建筑物所受地震作用的大小与其动力特性密切相关,与其具有合理的刚度和承载力分布以及与之匹配的延性密切相关。但是,提高结构的抗侧刚度,往往是以提高工程造价及降低结构延性指标为代价的。要使建筑物具有很强的抗倒塌能力,最理想的是使结构中的所有构件都具有较高的延性,然而实际工程中很难做到。有选择地提高结构中的重要构件以及关键杆件的延性是比较经济有效的办法。因此,在确定建筑结构体系时,需要在结构刚度、承载力及延性之间寻找一种较好的匹配关系。

3.3 设计多道设防结构

3.3.1 超静定结构

静定结构是只有一个自由度的结构,在地震中只要有一个节点破坏或一个塑性铰出现,结构就会倒塌。抗震结构必须做成超静定结构,因为超静定结构允许有多个屈服点或破坏点。将这个概念引申,抗震结构不仅是要设计成超静定结构,还应该做成具有多道设防的结构。第一道设防结构中的某一部分屈服或破坏只会使结构减少一些超静定次数。同时要注意分析并控制结构的屈曲或破壞部位,控制出铰次序及破坏过程。有些部位允许屈服或允许破坏,而有些部位则只允许屈服,不允许破坏,甚至有些部位不允许屈服。例如,带连梁的剪力墙中,连梁应当作为第一道设防,连梁先屈曲或破坏都不会影响墙肢独立抵抗地震力。

3.3.2 双重抗侧力结构体系

双重抗侧力结构体系是可能实现多道设防结构的一种类型,而且双重抗侧力结构的抗震性能较好。这里提出的双重抗侧力体系的特点是,由两种变形和受力性能不同的抗侧力结构组成,每个抗侧力体系都有足够的刚度和承载力,可以承受一定比例的水平荷载,并通过楼板连接协同工作,共同抵抗外力。特别是在地震作用下,当其中一部分结构有所损伤时,另一部分应有足够的刚度和承载力能够共同抵抗后期地震作用力。在抗震结构中设计双重抗侧力体系实现多重设防,才是安全可靠的结构体系。

3.3.3 总结构体系与基本分结构体系

1972年12月23日尼加拉瓜首都发生强烈地震,1 万多栋楼房倒塌。林同炎公司 1963 年设计的美州银行大楼,虽位于震中,承受比设计地震作用 0.06g 大6倍的地震0.35g而未倒塌,引起世界同行的高度重视。众所周知,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运动与由风引起的位移是不同的,在强烈地震作用下,结构会在任意方向变形。在高层建筑中,这种变形更为复杂。当然主要是第一振型,同时也包括具有鞭梢效应的第二、第三振型,变形量很大。所以设计者主要考虑的是如何避免就其结构固有特征会引起倒塌的过大变形。再则,设计高层结构所考虑抗风与抗地震要求的出发点往往是矛盾的。刚度大的结构对抗风荷载有利,动力效应小;反之,较柔的结构有利于抗震。所以要设计一个抗风及抗震性能都很好的高层结构不很容易。林同炎教授的设计思想是设计一个由4个柔性筒组成的,具有很大抗弯刚度的结构总体系。地震后的实地观察,证明其设计思想是正确的,正如预料的那样,联梁的混凝土剥落,梁中有明显裂缝。但四个柔性筒的本身均无裂缝,筒壁仍处于弹性阶段。

4.结论

抗震设计是一个系统的理论,规范把一系列的抗震技术措施以技术标准的形式确定下来,从而作为建筑工程抗震设计的依据。我们结构设计人员要严格执行规范要求,理解规范的内容,做好抗震设防设计,从而减轻地震灾害影响。

猜你喜欢
侧力概念设计延性
浅析概念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浅析垃圾焚烧发电主厂房中垃圾贮坑周边抗侧力构件的作用
概念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论述
建筑结构基于抗震对混凝土构件的延性研究
孙荟CG概念设计作品
钢结构散装粮食平房仓墙体抗侧力体系概述
矩形钢管截面延性等级和板件宽厚比相关关系
2016红点奖最佳概念设计TOP10
B和Ti对TWIP钢热延性的影响
Investigation of support interference on rotary balance test in FL-8low speed wind tunn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