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2015-05-30 22:07刘鹏
杂文月刊(学术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施工管理建筑工程信息技术

刘鹏

摘  要:随随着当前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信息化管理的质量高低将会在很大程度山直接决定着建筑施工能否达到预期效果。众所周知.我国近些年来建筑行业的各大小工程的工程量一直都是居于世界前列.因此在建筑施下管理方面倾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就目前而言,应当如何更好的实现设计信息资源共享.使工作流程达到自动化已经成为提高工作效率的重中之重。建筑施工部门对信息技术这种先进管理手段的合理应用,能够有效的减低建筑工程的成本,进度的合理安排及施工质量的保证,并且能够避免施工中很多不必要的浪费。本文主要对

关键词:建筑工程  施工管理  信息技术  应用

一、建筑施工管理中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要性

1.建筑施工管理和信息技术的关系

建筑工程的承包、施工內容繁杂,涉及面广,建设的周期长,且经济环境错综复杂,导致工程建设相关企业面临潜在的风险较大。信息技术,指进行信息的收集、储存、处理、加工及辅助决策技术总称。信息技术能够有效的整合企业具有知识、资源和技能,进而提高行业的竞争优势。信息需要依靠管理系统进行收集、分析、共享及应用,需要信息管理集中一体化,才能够成为企业可用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完成企业管理规范化、信息化、现代化和流程化。

2.建筑施工管理中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

中国的企业各行各业,但工程建筑已然成了社会发展的重头戏。但如何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工程建筑管理并很好的推动其发展是重要的关键,经事实证明,建筑工程管理中有了信息技术的进入的确带来了很好的影响及作用。行政工作的顺利进行给施工工程提高了更好的保障。信息技术不仅简化了管理程序,更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工程管理的整体效益的优化。

二、我国建筑项目施工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出现的问题

1.对信息技术的作用没有充分的认识

现代建筑企业的很多决策层领导来自于传统的建筑单位,在新的形势下不能转变思想,缺乏对信息技术产生的强大的生产力以及对管理水平提升作用的正确认识。这种认识上的失误直接导致了企业对于高新信息技术引进力度不大,或者即使在施工管理中采用信息技术但也局限于表面,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效力。

2.信息技术应用范围狭窄

很多企业虽然认识到信息技术能够极大地提升施工管理水平,但是对其缺乏深入的了解,认为配置了简单的计算机处理设备就实现了管理的信息化。并且多数企业的信息化技术在管理中的应用侧重于前期阶段,也就是招投标、工程预算、建筑设计等内容,而在施工工程中,对于施工质量控制、工程监理、成本控制等方面信息化程度很低,甚至还是完全依靠人力和机械资源进行这些工作。

3.信息技术应用效率低下

在施工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的主要目的之一便是提高管理和施工的效率,从而缩短工期,降低施工材料、设备的保管成本和施工现场管理成本,并尽可能减小对施工现场周围环境的影响。但是由于建筑企业应用的信息技术较为落后,仍沿用单机版的操作模式,难以实现资源和信息的有效传达和共享,直接造成了数据采集不充分、信息不对称、分析处理缺乏科学性等问题,降低了施工管理效率。

4.系统更新滞后

虽然将信息技术与施工管理进行了有机的结合,并在实际的工程进行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由于对现有技术的依赖以及缺乏创新精神,使很多建筑企业在引进一套信息系统之后就不再注重技术的更新,这在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无疑会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被市场所淘汰。

三、提高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管理中应用水平策略

1.提升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因建筑施工自身特点,施工管理人员素质差异较大。为了提高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水平,首先需要提高管理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进行信息化的建设前,依据企业管理工作人员的具体素质和知识水平,进行针对性的定期开展专业讲座或培训,并建立专门的网络交流平台等,提升建筑行业管理工作人员的整体水平。

2.加强信息化工程建设正确认识

部分建筑行业仍然存在片面的信息化工程建设的认识,这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整体信息化水平。领导、决策管理者思想的正确,直接决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顺利实现,因此,加强企业管理者对信息化的认识培训非常重要,通过相关培训,改变管理者的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到信息对于企业的重要性,利用信息做出正确决策,进而加快信息化的建设发展。信息化工程建设关系企业未来发展规划、组织结构管理制度及业务流程,因此,对于建筑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加大施工中信息化程度全面实施

建筑施工的相关企业需要加大信息化程度的全面实施,包括质量、进度和成本的应用。工程进度控制中,利用信息技术,显示关键工作、机动时间及制约关系特性,运用网络实现进度管理的合理安排,并进行及时资源调整,实现时间的优化;工程质量控制中,工程质量管理是重要的施工管理环节,信息量大,综合性能强且技术难度较高,使用相关软件管理,时间短,且可靠性高。可用于施工各环节质量控制与评定,包括评定曲线的绘制、报表评定,及分项工程的质量等级评定,进而实现质量管理动态控制。

4.制定统一并合理的信息化模式

信息技术可以改变建筑行业运行模式,建筑行业信息化程度,主要体现于施工的信息化管理中。建筑行业需要依据具体的信息化特征,并结合施工的管理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战略计划。制定统一合理的信息化模式,建立各部门及单位的统一施工管理的信息系统,实现信息的及时交流和有效,如信息收集的自动化、信息检索的工具化等。只有共享才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程建筑中施工工作无法像建筑工程那样具有固定性和整体性,当生产空间变化管理工作和施工也要相应进行改变,以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建筑项目一般都时间较长,但天气的变化和转变给户外的施工操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各种困难。在此种情况下要合理安排施工减少施工时间。在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程规模的加大中,施工人员操作的难度和复杂性也持续增加,所以需要专业的操作准则。根据工程项目的复杂性必须保证专业的操作和项目间的协调。网络信息技术的加入,给施工工作进行井然有序的编排,利用网络的发达信息反馈最新的相关信息,全方位的保证施工工程的程序。

参考文献:

[1] 武兴治,付建华.关于现阶段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2010(10)

[2] 李立春.关于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的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2(15)

猜你喜欢
施工管理建筑工程信息技术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模式创新探索
造价预结算在建筑工程中的审核方式及应用实践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建筑工程预结算审核中常见问题分析与处理
隔震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试析深基坑支护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的施工管理
220kV架空线路建设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