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儿童田径技术教法

2015-05-30 22:07岳桂红
杂文月刊(学术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先学教法动作

岳桂红

运动技术教学主要是通过身体的反复练习来完成的,少年儿童由于其生理和心理的限制,对于运动技术的学习掌握较青年人困难得多,作为体育教师如何教才能使少年儿童更好地学习并掌握运动技术呢?我根据多年的教学训练实践談点自己的见解。

一、直观性教法

知识信息的传导始于人的感官对客观事物的感觉。直观性教学法就是上学生的感官通过各种形式获得生动的表象。主要是用眼看、耳听来丰富自己的感性认识和直接经验,从而掌握体育知识和技术。常用的方法有:1、教师的示范。2、挂图、模型、幻灯、录像,有条件的可用多媒体技术。3、生动形象的语言,信息,标志物。4、适宜的动力与阻力。

二、模仿

少年儿童不但要用眼看、耳听来感知动作的形象、空间与时间的关系,还要多模仿,要综合地运用身体的各种感觉器官来感知运动技术,要用身体肌肉的本体感觉来感知动作的要领、肌肉用力的方法和程度,掌握合理的用力顺序和动作意识,只要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常用方法有:徒手模仿、带轻器械模仿、保护帮助下模仿。

三、先学做一些分解后的环节技术动作

根据少年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将复杂的技术动作按技术结构特点分解开来,降低技术动作的难度,先学一些简单容易的技术动作,少做一些复杂技术动作。在熟练掌握环节技术动作后,可先将相近的两三个动作连接起来练习,再逐渐将整个技术动作连接起来练习掌握。如在跳远教学时,将跳远按技术结构特点分为助跑、踏跳、腾空、落地,先将助跑、踏跳、腾空、落地这些环节技术动作学会,再将助跑、踏跳连接在一起;助跑、踏跳、腾空连在一起;助跑、踏跳、腾空、落地连在一起,这样整个跳远技术就逐渐掌握了。

四、降低要求做到形似

有的技术动作不能细分成分解动作,但可降低要求。如可放慢速度、减少动作幅度、少用点力,这样就便于学习掌握,先做到形似。

五、循序渐进做到神似

根据少年儿童认识发展的规律和身体机能活动的特点,逐渐提高要求,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一知半解到体验领会,循序渐进,增加要求,精雕细刻,提高技术动作的质量,做到形似神似。

六、及时给予肯定和纠正

根据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每个少年儿童都希望得到表扬和支持,并且积极的信息反馈能促进他们产生正确的动作想象。因而在练习时对于他们要多表扬少批评,对动作练习好的要及时大声表扬给予鼓励;对动作练习不合理的要及时予以个别纠正,使动作准确正规,以免形成错误的动力定型。在改进和纠正错误动作时,要多做正确的示范动作,不要口头说教,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动作概念和意识。

七、教法多样,激发兴趣

从生理学观点看,长时间的单一刺激,容易引起超限抑制,特别是少年儿童,单调枯燥的练习会使他们感到乏味厌倦,因而技术教学手段要多样化有新异性,在不违背教学原则的基础上,可多做一些突出游戏性、对抗性和韵律感的练习,以激发少年儿童的兴趣,但要注意学习的目的性。

八、精讲多练,比喻恰当易懂

少年儿童接受能力较差,要将技术动作的术语变成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技术动作的过程、重点和关键简明扼要地讲解,对于技术动作的要求,可做一些他们见过易懂的比喻。严密组织指导学生反复多练,对于少年儿童不理解的,要边练边讲,讲练结合。

九、加强保护与帮助

由于有些动作的难度大,对肌肉、关节、韧带的机能要求较高,而少年儿童受其生理特点的局限,有的练习对他们就有一定的危险,因而教练一定要加强保护与帮助,加强安全教育。对于完不成练习的帮助完成,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欢乐;对于完成动作不到位的,帮助他们保质保量地完成练习,使他们形成正确的肌肉感觉。同时,加强保护能消除少年儿童的恐惧感,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

总之,对于少年儿童运动技术的教学,要根据少年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遵循教育规律,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手段。

猜你喜欢
先学教法动作
发挥先学先行作用 凝聚青年担当作为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动作描写要具体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在复习课中的应用
“教法融合”:得道方能行远
浅谈“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优点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语文教学要创新教法
羽毛球正手击高球教法五步曲
爷爷的“五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