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2015-05-30 00:03安振兰
杂文月刊(学术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想象课文情感

安振兰

情感是人对周围事物喜爱、关切的心情,是增强人与人之间互相信任与理解的重要因素,是搞好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学生只要有了一定的情感体验,才能准确理解课文思想感情和写法,才能细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出情文并茂的文章来。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小学语文课文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育内容,文质兼美,图文并茂,字里行间洋溢着或优美淡雅,或清丽委婉,或崇高悲壮的美感,教师要采用适当方法拨动,震撼学生的情感之弦,把情感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达到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那么,怎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

创设教学情境,诱发情感共鸣。小学语文教材为学生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教师如果在教学中能充分利用情感因素,使学生的情感与课文的情感产生共鸣,则能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可以那么说,情感因素是语文教学中的锐利武器。语文教师应当掌握这个武器,做一个好导演,调动学生的喜怒哀乐多种情感。让学生在饱含激情状态下进入地学习。《第一场雪》第六自然段,从静态的角度描述了雪后美景,流露了作者喜悦之情。教学这部分时,要充分启发学生的想象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扣準字、词、句。感受雪大、白、美、松、厚的特点。还要让学生想象雪末儿映着阳光飘扬的动态美景。这样,学生感知了雪景之美,自然领略了作者内心的喜悦之情。又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中,作者紧紧围绕“大年夜”这一特定的典型环境,讲述了小女孩在大年夜赤脚卖火柴——小女孩擦然火柴构想与大年夜相关的事物,圣诞树等物——小女孩在大年夜热闹氛围中冻死了这条主线。教学时,可启发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过大年夜的,一家人如何喜气洋洋,张灯结彩,团聚在一起吃团圆饭的。这样,通过鲜明的对比,较好的激发了学生对罪恶的旧制度的痛恨以及对社会主义新社会的热爱之情。在教学中,用渊博的知识、博爱之心,仁爱之情去陶冶学生,理解、尊重、亲近和关心学生;以热烈的情绪、真挚的感情、和蔼的态度、生动的语言来吸引学生,使其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情的感染、美的陶冶、理的启迪。因此,情感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教师只有把握和运用好情感教育,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二、以情导情

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采用朗读引发、研读体味、情景再现、情境体验、背景穿插、烘托渲染等教学方法,以情导情,激起学生内心的感情波澜,引发学生的情感,使之与作者产生共鸣,进而理解课文、发展情感。导情要适度,要围绕理解课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进行。导情还要适时,要在学生情感思维出现障碍时加以导引,并要设法上升为理性思维。点燃学生心中的情感之火,要讲究轻重缓急的节奏,丰富多彩的内容,抑扬顿挫的语调,富于变化的语气,引人入胜的语境。要富于美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配合适当的体态语言,以激昂的情绪,饱满的精神,奕奕的眼神,把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结合为主体语言,声情并茂,“一石激起千重浪”,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使学生与作者的感情相沟通。这样既有助于理解,又有利于学生情感发展。

三、 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课标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朗读是表达情感的途径,情感的表达是朗读的前提,因此说“三分诗,七分读”。文章所蕴含的感情,不是教师三言两语就能强加给学生的,只有反复朗读,才能让学生体会出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内化成自己的情感。因此,只有通过教师范读和学生有感情地反复朗读,才能体会文章的意境美,以及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如《桂林出水》是一篇自然美、人情美和语言美的文章,因此在教学中十分重视对学生的朗读指导。通过引导让学生在“读、思、议、想”的过程中理解了课文内容,感悟到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景色十分迷人,在有了初步情感体验的基础上,自读自悟、美读品悟,学生的情感被激发读起来抑扬顿挫,情感流露于表情之中,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要求,既可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使学生的情感和教师、教材的内容形成共鸣的状态,达到和谐的程度,它不仅可以让学生从内容上去感受知识,作用于学生的感官,更作用于学生的心灵。体会“景美”“情真”,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从而激发了对桂林山水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四、展开想象,在想象中深化情感

学生获取情感体验必须借助联想和想象,在学生充分感悟的基础上,由表及里,由此及彼,让学生去联想,去想象,深化情感体验,愉悦心境。在教学表现大自然美景的课文时,可以通过开展想象引导学生走入文本,更深入地感知课文,从而让学生对大自然之美的感悟更为深刻。如教学《长江之歌》时对奔腾不息、气势磅礴的长江的想象,能使学生加深刻体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在教学讴歌为国家和民族建设而献身的革命先烈的篇章时,通过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能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活丰满,使学生对人物高尚品质和坚定的理想情操的认识更为深刻。如学习《军神》一文时,想象刘伯承忍受剧痛,即使床单被抓破了也一声不吭的情景,能够激发学生真切感受刘伯承坚韧不拔的意志,体会课文标题的深层含义。在教学表现人们只要充满信念,沉着勇敢,不畏艰难,就能克服艰难险阻,征服大自然的主题时,借助想象,更能体会课文主人公的光辉形象。如教学袁鹰的《黄河的主人》这篇散文时,借助想象,使学生眼前浮现出那奔腾咆哮、波涛滚滚的黄河的壮观景象和在惊涛骇浪中从容自如、勇立潮头的艄公形象,从而让学生更深刻地领会了黄河的主人——艄公的风采。

总之,语文课是一片情感的花圃,一个情感的世界。语文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修养,积极探索更具创新性的教育方法与手段,深入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才能全面增强语文情感教育的魅力。使学生的心灵不断受到感动、净化,使学生获得身心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想象课文情感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快乐的想象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背课文的小偷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