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傲江湖

2015-05-30 10:48
高中生学习·高一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头破血流张无忌人生态度

金庸在《我的金庸小说的男子》小序中,对他小说里所表现的人生观有十分发人深省的总结。他说:“在武侠世界中,男子的责任和感情是‘仁义为先。仁是对大众的疾苦怨屈充分关怀,义是竭尽全力做份所当为之事,引申出去便是‘为国为民,侠之大者……汉唐之后佛法和道家思想盛行,中国人的思想也为之一变,佛道的出世和儒墨的入世并行。中国一般知识分子年轻时积极关心世务和大众,以天下为己任,当在现实环境中碰得头破血流之后,有的仍然衣带渐宽终不悔,有的不免趋于遁世与消极;当然,也有不少人向现存秩序投降屈服,以换取权势、名利。”

在上述文字之中,金庸提出了四种人生态度:首先分成“出世”与“入世”两大项,然后在“入世”一项之下,又分为在入世而屡受挫折之下仍“衣带渐宽终不悔”的,转而遁世的,以及向现实低头的三种。在金庸小说里,这四种人生态度之中最得不到重视的是第四种。本来,以仁义为先,奋斗了大半生的人,最后向现实屈服,并不是不值得探讨的主题。有些人的屈服是不得已而值得同情的,例如祖大寿的降清便是;有些人的屈服则只值得鄙视,因为他们所做的是甘为名利抛弃原则,像张召重为清廷作走狗便是。可能金庸在写武侠小说的初期还是个充满理想主义的知识分子,像袁承志那样,对屈服的人根本不屑一顾。

入世两途,差不多所有金庸小说都集中在一个人生观的两种结局:以天下为己任,在碰得头破血流之后,应飘然引退?还是应“杀身成仁、舍生取义”?郭靖、乔峰是杀身成仁的例子,其他的金庸主角如陈家洛、袁承志、张无忌,都是飘然引退的例子。两种选择之中,哪一种比较正确?金庸不讳自己倾向于飘然引退。他不是认为这比较正确,只是比较接近他个人的性格。不过,他也不认为这是一个较差的选择,因为追寻个性的自由,是有它积极、有意义的一面的。

曾经听过这么一句话:人,是有权向社会辞职的。“向社会辞职”,当然是入世之后而决定退出的一种态度。在金庸小说里,飘然引退的男主角,并没有造成什么损害。陈家洛除了退出斗争之外再没有第二路;袁承志和张无忌从头到尾都不是真正的领袖,他们的参与是形势造成,退出也是出于被动。金庸自己最喜爱的模范是范蠡,但范蠡不是“碰到头破血流”之后飘然引退,他是功成身退。越王复国,他的责任也完成了,他要“退休”,又有谁能反对?我们只能赞赏他不贪恋富贵,懂得急流勇退,更羡慕他能与心爱的人遁迹湖山,在淡泊中享其馀年。姑且不论这些人的结局怎么样,金庸小说中这种劝导人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去面对人生的态度,是负责任的,是可取的。

思 考

还有两则素材,一则,天涯最近的热帖,说的是上海一对夫妻,不工作不交际,2014年全年只花2万元,让人大跌眼镜,刷新三观。二则,近日微信上河南一名女教师颇具情怀的十字离职申请令人艳羡,理由是“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不知这是否“看上去很美”。结合本文的素材,金庸有他自己的人生观,他笔下的人物也有各自的人生观,从而引出人生观的话题。不知你听说过金庸创作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系列武侠小说没有,你最欣赏的人生观是怎样的?同学们的人生之路才刚刚开始,是“碰到头破血流”还是“向社会辞职”?无论如何,主动权在你自己的手中。人生,你可以有不同的选择。

猜你喜欢
头破血流张无忌人生态度
所学都忘掉
默:从人生态度到审美心智
殷离的哲学
人生态度——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点
论伊拉斯谟
张爱玲:非走不可的弯路
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