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基层大学生培养工作的思考与探索

2015-05-30 04:29张铁翅
关键词:培养机制大学生

张铁翅

摘要:随着铁路行业的改革发展,工作技能、管理模式等不断变化,涌现出了许多新的基层岗位,对现有人员、设备和管理模式等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在新形势下,如何培养出一批具有专业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的干部队伍尤其是年轻大学生队伍,来开展好基层的各项生产工作,对铁路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对传统大学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结合相关政策和基层站段的实际情况,对我段大学生培养锻炼所做的工作进行分析总结,希望对今后年轻大学生的培养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大学生 培养 机制 管理

随着铁路行业的建设发展和体制改革,新设备、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广泛应用,工作性质和管理模式在不断变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被补充在基层站段的多个岗位上。如何对他们进行合理有效的培养、选拔、储备和使用,建立一支具有专业技术能力和高管理水平的大学生队伍,最好的发挥出作用,为铁路建设发展贡献出力量,是各铁路局、基层站段面临的紧迫而又严峻的问题之一。

1 传统基层站段大学生培养上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多数铁路基层站段的大学生培养过程为入路培训、制定见习计划、定职、进入培养锻炼期等,这种培养模式曾在一段时间内起到了作用,解决了实际生产中人员的需要。但随着高速铁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培养模式思维保守、力度不够大、方式不够灵活等问题就逐渐暴露了出来:

1.1 制度不完善、政策落实不到位,培养目标不明确。由于铁路基层站段一贯以生产安全为重,将主要精力集中在“保安全、促稳定”上,出于安全生产的考虑,“干了有可能出事干脆不如不干”,在很多关键生产岗位特别是新岗位上,让大学生直接参与实际工作的思想担子很重,极大的限制了大学生参与生产工作、锻炼学习的热情。

1.2 思想认识不正确,畏手畏脚,培养过程效果不好。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个别基层对大学生培养工作的认识不正确,认为“大学生学历高也没什么用”,“以后都是做领导的,在一线锻炼就是走走形式”等,领导不愿安排具体工作、一线师傅也不愿意过多教导,造成部分大学生到一线后,既不能做好一线实际工作,也不能主动用心学习理论知识。

1.3 针对性不强,缺乏变化,培养形式老套。单位在制定培养计划时,缺少对大学生自身专业、兴趣的掌握,直接从单位角度制定培养方案,加上一些培训内容不系统,培养形式单一,不能够结合大学生自身的优点特长,形成一些大学生實际工作与专业本身不对口,逐步丧失工作乐趣。

1.4 单位缺乏考核,大学生能力不能快速适应工作岗位,培养结果差。大学生入路后,在从学生逐步到职工的角色演变中,单位对大学生缺乏考核管理;大学生在工作、生活方面遇到困难,单位的照顾力度也不够,导致大学生融入不到企业中来,树立不了集体责任感,做不好工作。

2 北京供电段在大学生培养方面的一些探索

通过基层单位在大学生培养方面存在问题分析,可以看出,铁路企业出于安全生产考虑以及一些传统观念的限制,对大学生的培养工作不够重视;现有的培养模式也偏于死板,培养效果越来越不能满足岗位的要求。在新形势下,路局、基层站段应该尽快解决传统培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培养出年轻有为的后备人员,为不断深化着的铁路改革发展贡献力量。

北京供电段作为北京铁路局管内的一个基层站段,在路局人事处的指导下,按照段领导班子“研判风险出实招,紧盯关键抓落实”的思路,人事科协同其他部门从建立健全干部培养管理制度出发,加强培养力度和日常管理,对年轻大学生培养、选拔、储备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尝试,探索出了一套既符合政策规定又特色鲜明的思路,积累了一些经验。

2.1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政策,建立健全培养机制。制度是保证大学生选拔、培养、储备、使用能顺利开展的基础。我段按照上级文件政策的有关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大学生的培养机制,制定出《北京供电段大学毕业生培养使用管理办法》(京供办〔2013〕77号),确定了由党政正职亲自上手抓大学生的培养、使用和日常管理,明确工作责任,用制度规范大学生培养机制。通过制定《关于进一步鼓励专业技术人员从事生产一线主要作业岗位工作的实施细则》(京供办〔2013〕43号),加快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特别是鼓励2010年以来参加工作的大学生到生产一线班组等关键岗位锻炼,充实班组技术力量,提高现场经验和专业技术知识。截止目前,全段有37名大学生在一线班组工作、锻炼,担任接触网工、电力线路工、值班员等职务,通过在一线工作岗位上的学习、锻炼,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能力,增加现场实际的操作技能,为以后的发展打基础。

2.2 做好培养规划,加强日常管理

与校园教育模式相比,企业更加突出“培训”的实用性,我段在传授技能的基础上,改变知识、技能的灌输方式,通过在培训过程中,提高参与实践力度,注重让大学生释放自身的潜能。通过不断的锻炼、拔高,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

一是加强思想意识培育。思想意识培育工作从入路培训持续到培养锻炼周期(五年)结束,通过组织入路培训、安全专题讲座、大学生座谈报告会等活动,让他们提高思想认识,建立“爱岗敬业”、“干一行爱一行”的职业操守,克服消极思想;根据大学生所学专业指定段班子成员担当他们的培养指导,每月(至少一次)对大学生的思想、行动等进行谈心交流。

二是增强培训课程安排。将大学生的培训安排计划纳入到段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计划中,因材施教,对各专业组织进行不同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能力。通过对每名入路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制定出合理的见习计划,结合站段实际情况和本人兴趣爱好进行培养、锻炼;对一线大学生建立结对培养制度,挑选品德高、业务素质佳、表现优秀的工人担任他们的师傅;结合对专业知识的不同需求,依托职工教育科对一线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技能知识培训;鼓励一线大学生积极参加春、秋季技术比武,对有潜力的大学生进行专业的技能培训,让他们参加路局技术比武,提升自身专业技术能力和对现场设备的熟悉程度。其中2012届大学生邵震取得了全局技术比武变配电组个人第一名的佳绩,很好的带动了段内专业技术人员钻研技能、提高业务能力的氛围;借助高铁新技术对人员需求,将我段2011届的8名大学生培养成高速铁路专业技术后备人才;对4名品德良好、能力强、表现突出的优秀大学生,选送到路局青年干部培训班进行深入的实践锻炼,增长见识、增加才干、提高能力。

三是注重培养与锻炼结合,注重锻炼出效果。通过对表现优秀的9名大學生到中层岗位进行挂职锻炼,使其参与到所在部门的基础管理工作中,提高他们的组织协调和处理实际问题等综合能力;结合当前运输生产的现状,对表现优秀、积极上进的9名大学生实施“双肩挑”政策:即平时在一线岗位工作,利用空闲时间到管理岗位进行工作锻炼,既符合政策解决了管理岗位工作的困难,又为他们的锻炼提供了机会和平台,达到了一举多得的效果;对3名非主专业的优秀大学生,经向路局人事处请示同意,安排到党委工作办公室、劳动人事科和乘务管理室管理岗位进行工作锻炼,增强他们的管理能力;利用2014年4月份开始的非客运单位值乘工作,抽调11名大学生参与高铁值乘任务,让他们参与到客运服务工作中,积累一线工作经验。

四是加强日常考核管理,确保培养有成绩。结合全段阶段考核验收等工作,加强对挂职锻炼大学生的日常管理,对挂职期内的工作情况进行考察、了解,促使他们不断提高工作履责能力和综合素质;每一年底组织对全体大学生进行年度考核测评;每一年度大学生撰写一篇技术论文进行上报,由段进行统一评定;要求培养期内大学生上报工作总结,由人事及时掌握他们的日常工作情况。

2.3 营造和谐环境,落实文化建设

在规章制度和日常管理外,我段积极为大学生营造和谐的环境,力争早日让他们融入到单位大家庭中。尤其是在我段广泛开展的企业文化建设中,通过各级部门宣传落实上级的关怀与照顾。

一是对他们日常生活上有关照。单位积极为他们解决住宿、吃饭问题,确保每人有住处,宿舍内有基本的设备设施,满足日常生活需求。二是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通过让他们参加工会、团委等组织的演讲比赛、志愿者服务、联谊活动等,早日适应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融入单位的大环境中,感受集体的温暖,树立“段荣我荣”的理念。三是充分照顾个体实际情况。比如在安排大学毕业生岗位时,充分考虑大学毕业生的家庭住址、个人意愿、专业特长及车间、班组的实际需要;对到偏远地区工作的大学毕业生,每月给予补助;对在一线班组工作、锻炼的大学生,按照政策给予一线补贴。

3 今后仍需努力的方向

通过不断努力,我段在大学生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有全日制大学生90人,其中近10年参加工作的大学生78人,多名大学生在自身工作岗位上表现优异,逐渐成为各部门开展工作的骨干。尤其是近3年来,已陆续为中国铁路总公司(原铁道部)、国家铁路局、路局机关等上级单位输送了25名大学生,使他们在更高平台上为铁路行业发挥作用。

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继续努力:一是对培养期大学生的日常管理可以继续抓严抓实,“高标准、严要求”,抓好入路、定职等几个关口,确保在培养初期严格管理,打下良好基础;二是可以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培养力度,针对个人的培养、锻炼计划,不断丰富培养内容,多层次多岗位锻炼,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实际处理问题能力,将大学生培养成一职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三是继续在大学生中增强中层干部的储备,通过继续筛选、补充优秀的年轻大学生到中层管理岗位,促使其快速成长,并缓解生产中的人员短缺。

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基层人事部门会紧密围绕上级政策精神,做好大学生的培养工作,为铁路改革发展贡献出应有的力量。

猜你喜欢
培养机制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