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老小区交通综合治理

2015-05-30 05:04王鑫鹏王英达王婧
企业技术开发·中旬刊 2015年5期
关键词:综合治理

王鑫鹏 王英达 王婧

摘 要:文章对老小区交通综合治理进行研究,结合杭州市江干区闸弄口新村项目的设计,总结和摸索出适合解决城市老小区交通拥堵和停车困难问题的综合治理方法。

关键词:闸弄口新村;单循环交通;停车位挖掘;综合治理

中图分类号:U49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14-0068-02

在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城市交通拥堵日益严重,浙江省政府下达了最严治堵令,探索浙江省交通拥堵和停车困难问题的解决方案迫在眉睫。本文结合杭州市江干区闸弄口新村交通综合治理项目,给出了交通治理设计方案,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提供了有益参考。

1 研究背景

2013年初,浙江将治理拥堵工作列入省委省政府十大为民办实事之首,并在国内首次将治堵目标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报告提出“三个翻番”——新增公共自行车数量比上年增量翻一番以上;新增专用停车位数量比上年增量翻一番、新增地下空间停车位数量比上年增量翻一番。

2014年5月,杭州市长专题调研老小区交通综合治理工作时强调,老小区交通综合治理是交通治堵中的重要环节,要围绕目标、强化理念、统筹推进,多措并举抓好。把政府有所作为和居民积极参与有机结合,有效缓解交通拥堵。要根据新情况创新思路,不断提升,加快推进整治工作,做好拼车试点,加强协调力度,做到综合推进,加大宣传力度,优化小区管理,形成有效的激励制度,促进全市交通治堵工作。

2 闸弄口新村交通治理工程介绍

2.1 工程概况

工程位于杭州市江干区闸弄口街道闸弄口新村、天杭社区二个社区内,社区位于由秋涛北路、艮山西路、机场路、京杭大运河围合而成的偏矩形地块内,占地面积约为36万 m2,社区外围交通较为便利。

社区内现状主要道路宽度基本在8~10 m之间,尽管路侧均画设停车位,仍然存在一些车辆不按规矩停车。社区内绿化整体比较密集,色彩单一,季相不明显,灌木植被长期缺乏维护,长势较差,部分区域黄土裸露,景观层次凌乱。由于社区建成时间比较久远,社区内原有部分设施已经陈旧破损,小区内部的监控系统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技防要求等。

2.2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2.2.1 优化交通组织,保障交通通畅

根据踏勘,社区内现有道路基本为双向通行,且在出入口处有多处公共设施,如吉泰大酒店等。一旦遇有违章停车则很容易导致道路堵塞,交通系统非常脆弱。对社区采取大封闭控制系统,通过道闸控制车辆的出入,重新安排道路交通流方向,设置监控系统来控制小区内部交通秩序;为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道路保证消防车、救护车通行的4 m车道宽度,通过拓宽部分现有道路,施划交通标线,设置交通标牌,从而缓解小区内行车难的问题,保障交通顺畅通行。

2.2.2 缓解乱停车问题,改善停车环境

社区内现状主要道路宽度基本在8~10 m之间,尽管路侧均画设停车位,仍然存在一些车辆不按规矩停车。同时,在幢间消防通道及绿化带内也存在机动车乱停放现象。由于社区内部有中小学及企事业单位,每天的早晚高峰期交通压力很大。机动车的无序停放,给社区内的行车及停车带来了不小的影响。为排除可能存在的交通安全隐患,设计考虑通过局部压缩绿化带拓宽部分宅间道路的方法来缓解小区内行车难、停车难的问题。

2.2.3 提升绿化配置,创造优美的社区环境

根据现场踏勘,社区内绿化整体比较密集,色彩单一,季相不明显,灌木植被长期缺乏维护,长势较差,部分区域黄土裸露。冬季落叶树种较多,绿化效果也不好,本次景观设计在社区原有绿化的基础上,重新梳理小区现状绿化,达到车行视觉安全,两侧绿化具实用性及观赏性。

2.2.4 改善附属设施,提高小区居民生活品质

由于社区建成时间比较久远,社区内原有部分设施已经陈旧破损,小区内部的监控系统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技防要求等,通过本工程的实施,对现状陈旧破损的一些公共设施进行改造和提升,达到提高小区居民的生活品质的目的。

3 交通综合治理方法研究

针对前文调查分析,确定设计原则及设计要点如下。

3.1 设计原则

①系统治理的原则:以实现老小区“交通序化、停车增量、环境美化、管理提升”为目的,通过交通综合治理带环境综合治理,全面完善老小区生活环境、序化动静态交通秩序。

②保障安全的原则:方案设计要求必须满足相关设计规范的强制性条例,特别是消防通道要求等,必须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实施。

③最少改造的原则:前几年为改善老小区环境,相继开展了小区庭院改善、背街小巷等民生工程,我们这次治理工作要求遵循对近期改造好的项目尽量少改不改,大树木不动,绿化尽量少占用等原则进行综合治理。

④尊重民意的原则:治理工作以方便居民出行、提高服务配套为主要目的,多听民众诉求、兼顾各方利益,设计方案既要尽量满足有车居民的停车需求,也要维护好无车居民的基本生活质量和环境要求。

3.2 具体设计

3.2.1 平面设计

小区内部道路平面线型维持现状,为直线加圆曲线线型。现状道路宽度约3~10 m,道路总长度约为4.5 km。具体设计如下:

艮山支一路起点与机场路相接,终点与艮山西路相接,长度约为439 m,现状路面宽度约为8~8.5 m,为社区内的主要道路。艮山支一路东西走向路段主要改造道路北侧人行道,将树池做平,树池上面覆盖树篦子。在树池中间放置花箱,将小区与外围农场品市场分隔开。同时对南北向路段两侧人行道进行翻挖,更换成彩色透水砖材质重新铺装;对绿化带进行修缮。

艮山支二路起点与艮山西路相接,终点至运河公园,为社区内南北向不贯通的道路。长度约为398 m,现状路面宽度约为7 m,为社区内的主要道路。设计考虑对艮山支二路全路段进行拓宽,将道路两侧分别拓宽50 cm,道路宽度达到8 m。

艮山支三路起点与艮山西路相接,终点至运河公园,为社区内南北向不贯通道路。长度约为482 m,现状路面宽度约为10 m,为社区内的主要道路。设计考虑对闸弄口横路以南路段两侧人行道压缩至树池边缘,路宽拓宽至11 m,道路两侧停车;对闸弄口横路至华天路路段道路西侧围墙进行拆除,预留1.5 m宽的人行道,从而拓宽路面宽度,道路宽度达到13.5 m。

闸弄口横路起点接艮山支一路,终点接艮山支三路,长度约312 m,宽度约7~8 m,为社区内的主要道路。设计考虑对闸弄口横路的艮山支一路至纵二路路段北侧人行道进行压缩,以及纵二路至艮山支三路路段道路两侧的人行道进行压缩,拓宽路面宽度至8.5~9 m。

另外,对小区内部分宅间道路进行拓宽,设计考虑压缩绿化带增加路宽至5~5.5m,在保证车辆单行出入的情况下,可以单侧设置停车位。同时对小区内部分宅间道路进行铣刨面层,重新铺装;对全部的宅间道板砖路面改造成沥青路面。

3.2.2 交通组织设计

考虑社区内部交通与外围交通紧密结合进行分析,本着保证小区住户便于出行、小区车辆最低绕行距离的原则,设计考虑了三个交通组织方案:

方案一:四进四出。

出入口:艮山支一路与机场路交叉口、艮山支三路与艮山西路交叉口。

出口:艮山支二路与艮山西路交叉口、永济桥与秋涛北路交叉口。

入口:艮山支一路与艮山西路交叉口、华天路与秋涛北路交叉口。

方案二:四进五出。

出入口:艮山支一路与机场路交叉口、艮山支一路与艮山西路交叉口、艮山支三路与艮山西路交叉口。

出口:艮山支二路与艮山路交叉口、永济桥路与秋涛北路交叉口。

入口:华天桥与秋涛北路交叉口。

方案三:三进五出。

出入口:艮山支一路与机场路交叉口、艮山支三路与艮山西路交叉口。

出口:艮山支一路与艮山西路交叉口、艮山支二路与艮山西路交叉口、永济桥路与秋涛北路交叉口。

入口:华天路与秋涛北路交叉口。

方案比选见表1。

综合考虑造价、工程可实施难度及与内外交通结合程度等因素考虑,设计推荐方案一为本工程实施方案。该方案能够兼顾小区内部交通与外围市政交通的联系,不仅方便小区内各片区居民的出行,也尽可能小的减少对外围交通影响。

3.2.3 停车位设计

本次停车位设计主要考虑道路两侧空间以及宅间道路空间的利用,在保证4 m行车道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进行停车位设计,停车位具体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增加:

①通过压缩现状绿化带、人行道及台阶,道路单侧或者双侧设置停车位。

②打通宅间道路与城市支路及小区内组团间道路的连接,拓宽宅间道路路面宽度,设置停车位。

本次方案设计新增停车位最多可达422个左右,能够大大缓解小区近期停车难问题。

4 结 语

以上设计方案对社区内道路资源重新进行整合,合理设置停车位,优化社区内部交通组织方案,经工程实践证明,该交通综合治理设计科学合理经济,有效缓解了老小区的交通拥堵和停车困难问题,可以作为解决城市交通类似问题的有益参考。

参考文献:

[1] 李本纲,陶澍.城市居住小区交通噪声总体评价与防治对策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02,(5).

猜你喜欢
综合治理
新疆某河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渠道设计分析
宿迁市麦田杂草草相调查与综合治理对策
改革举措落实难的症结与出路
涉毒案件场所变化趋势的分析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问题探讨
水污染现状及防治措施分析
浅谈企业保卫部门在综合治理中如何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