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低产油田降温集输节能工作的探讨

2015-05-30 05:20李培德
关键词:辽河油田高含水集输

李培德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不断增加,能源问题已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开发较早的区块,系统内的含水更高。目前与油田开发初期原油输送环境发生了改变,传统以回油温度高于原油凝固点的生产管理方式需要改变。探索适合油厂地区条件下的降温集输方式,降低集输耗气量,是完成油田生产综合能耗下降20%的主要手段。

关键词:辽河油田 集输 节能 管理 高含水

1 概述

2004年11月25日,国家发改委印发了《节约能源中长期规划》,提出了全国到2020年的节能目标,节能任务十分艰巨。目前某区块综合含水80.73%,平均单井产油1.62t/d,按单井0.8m3/h的掺水量计算,集油系统内的含水可达到95%,另外降温集输是油田生产的实际需要。缺少天然气的现实情况促使我们加快了降温集输试验与应用步伐。

2 降温集输的内涵与主要做法

油田生产原油与老区相比具有产量低、含水低、含蜡量高、凝固点高的特点,不同区块生产原油品质差异很大,集输能耗高,开展降温集输工作难度非常大。集输系统传统的集油模式是掺水温度不能低于70℃,回油温度不能低于35℃,单井掺水量控制在0.8m3/h左右。降温集输是根据油田含水不断上升的实际情况,减少含水油集輸的掺水量,同时降低掺水温度,使油井生产含水油在较低的温度下安全集输。

根据加热负荷公式计算,减少1m3掺水(掺水出站58℃,沉降后进加热炉35℃),可节气3.15m3,节电0.70kW·h。双管掺水流程设计单井掺水量为0.8m3/h,如果将双管掺水量控制在0.5m3/h以下,可节省掺水0.72×104m3/d,节气2.3×104m3/d,节电0.05×104kW·h/d。

2.1 通过前期试验,确定降温集输的可行性

一是开展了某区块含水原油流变特性等试验研究。分析原油粘度和含水率的关系,管壁结蜡量和原油含水率的关系,研究原油流型变化情况。当原油含水率超过60%后,含水油表面粘度下降;含水在80%以上时,管壁形成水膜,蜡晶体在管壁上附着力减弱;管道中的水为连续相,油团为分散相,流动阻力降低。根据我厂含水比较高的实际情况,降温集输可以扩大规模,并且有些油井可以采取常年停掺水运行。

2.2 监测管输介质流态,在计量间安装了流动状态可视装置。通过回油可视窗,直观看到液体流态,当回油温度高于原油凝固点时,管道内原油连续流动,回油压力相对平稳;当回油温度在原油凝固点以下1-2℃时,管道内原油断续流动,回油压力略有波动,原油输送平稳。

2.3 监测油井井口出液温度,对油井停掺后,进行井口温度普查。平均出液温度为29℃,最低的14℃(仅1口),最高的41℃。其中出液温度低于22℃的井8口,占普查井数的1.3%;出液温度22℃-25℃的井96口,占普查井数的15.1%;出液温度25℃-30℃的井291口,占普查井数的45.9%;出液温度31℃-36℃的井145口,占普查井数的22.9%,出液温度高于36℃的井94口,占普查井数的14.8%。统计有83.6%的油井出液温度高于25℃原油凝固点。研究表明在高含水开采阶段,因油田长期注入有一定温度的污水,油井出液温度比较高,有利于降温集输。

2.4 通过深埋冷输试验,确定降温集输的冷输模式一是不加热集输管道埋深在冻土层以下(-2.0m)比较合适,在此埋设深度下可不设保温层,井口回压低于1.5MPa,对油井产液量基本没有影响;二是产液量高的井可以单管输送,日产液量<10t,含水率<80%的油井不适合单管冷输集油,但可由高含水、高产液油井串联冷输集油。

3 通过完善技术标准,确保降温集输规范运行

针对采油厂的实际生产情况,对油井、集油环采取的集油模式进行了界定。对于中转站油井平均产液量大于20t、含水大于90%,但所辖部分单井产液量小于5t、含水小于70%,全站实施夏季掺常温水集油;对于中转站油井平均产液量大于20t、含水大于90%,所辖油井产量大于5t、含水大于80%,全站实施夏季停掺水集油;对于含水大于80%、液量大于10t,管长小于1000m的油井,实施单管停掺水集油;对于含水大于90%,管长小于1000m的油井,夏季实施单管停掺水集油;对管径大于60mm,含水大于60%,产液量小于25吨,环长小于3000m,回油压力小于0.7 MPa的环井,夏季实施停掺水集油;外围油田含水在40%以下的低含水集油环回油温度可以降到30℃;含水在40%-70%的中含水集油环的回油温度可以降到27℃。当进行系统调整改造时,采用单管深埋冷输集油模式,高含水、高液量油井单输;高含水、低液量的串输;低含水、低液量的掺输。针对不同季节在不同环境温度条件下进行降温集油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不同的集油界限标准;针对同一油井、计量间、中转站在产量、含水等条件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相应的调整集油界限,保证了降温集油的时效性,使降温集输工作可以稳步实施。

4 通过制定配套措施,实现油井生产平稳运行

一是厂制定了降温集输工作实施方案,完善了管理制度及考核细则,节气指标分解到各小队。在降温集输过程当中,严格检查考核各采油队、中转站的掺水出站温度、掺水量、回油温度。

二是加强资料录取分析,保障生产安全。管井人每天上、下午各取一次单井回压资料;计量间资料员按时观察、记录单井回油温度及汇管压力;中转站小班按时录取各计量间来液温度、压力和气压、终点温度和终点压力。

三是制定热洗制度、干线冲洗制度。在冷输期间认真分析单井回压变化情况,单井回压上升到1.3MPa以上时采取热油车冲洗干线。

参考文献:

[1]刘熠.油气两相流管道内腐蚀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07.

猜你喜欢
辽河油田高含水集输
简述油气集输系统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
特高含水油田的“硬稳定”之路
基于FLUENT天然气集输管道直角弯管磨损分析
高含水水平井控水效果量化评价方法与应用
HYSYS软件在复杂山区页岩气集输管线中的应用
特高含水期相渗关系表征新理论与实践
辽河油田安全环保隐患治理项目后评价
油基钻井液体系在辽河油田的应用研究
煤层气田集输工艺优化建议概述
辽河油田破解稠油高温调剖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