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极地生活的鸟类

2015-05-30 10:48位梦华
百科探秘·海底世界 2015年5期
关键词:渡鸦雷鸟爱斯基摩

位梦华

不白之冤——贼欧

鸟类虽同样也有食草和食肉之分,但却并无强弱与善恶之别。例如,贼鸥以偷盗为生,总是用其他鸟类的孩子来喂自己的孩子,这在人类看来,实在是罪恶,因此被冠以“贼”。然而,这也是生存所必须,而且,若从两极生态平衡的观点来看,贼鸥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贼鸥属于贼鸥科,有1属6个种,其中4个种栖息在北半球,2个种栖于南半球。它们也可以在两极之间作横穿赤道的远距离迁徙,这与北极燕鸥有点儿相似。贼鸥个头儿不大,重约1.5千克,每次产卵2~3个,偶尔可达4个,幼鸟为晚成鸟。贼鸥在地面上营巢,巢内只有少量杂草,非常简陋,而且,它们常常把巢筑在非常靠近海鸥或其他鸟类的巢区,目的是为了偷盗起来方便。在南极,贼鸥是企鹅最可怕的天敌。在贼鸥哺育期间,则更是明目张胆地抢夺其他海鸟捕获的食物。有时候,贼鸥甚至胆大包天,抢到人类的头上。

贼鸥虽然生性残忍,但这只是我们人类的看法。它们对自己的幼仔也是关心有加,爱护体贴,赵顾得无微不至。由此可见,母爱是共通的,贼鸥也同样有温情的一面。人类总是喜欢将自己的好恶,强加在动物身上,致使贼鸥蒙受了不白之冤。

素质主义者——大雁

一提到大雁,首先让我们想起的就是它们在天空中总是排成“一”字或“人”形整齐的队伍,而且呜叫不已,前后呼应,似乎在喊着号子。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大雁北飞,是到北极或者亚北极的草原上去繁殖。

春天,大雁成群结队来到北极草原,高声呜叫,呼唤伴侣,激烈竞争,在几周之内就要完成交配仪式,然后分散开来,成双成对,造窝生蛋,孵化幼仔。它们在草原上选择一个干燥的地方,收集一些干草,母雁把胸前的绒毛撕下来,掺杂在一起,并加以伪装,以防被狐狸发现,这就是它们的安乐窝。但是,这个安乐窝并不是大雁父母为自己营造的,而是为它们的孩子准备的。大雁妈妈把蛋下在窝里,然后和大雁爸爸轮流孵化。小雁出生以后,父母立刻把它们带走,藏到池塘的草丛里。大雁和野鸭、天鹅一样,父母都不负责喂孩子,只是提供训练和保护,孩子们必须自己找东西吃。它们是彻底的素食主义者,以草叶、草茎为食,不肯杀生,却要时时提防狐狸、贼鸥、雪鹗和人类等强敌,终生提心吊胆地过日子。

奇异婚俗姐妹花——瓣蹼鹬

在北极的海边、湖边和湿地沼泽里,到处可以看到身高只有十几厘米,羽毛灰白,嘴尖腿长,体型轻巧,身材别致的瓣蹼鹬和三趾鹬,或成双成对,或三五成群,或在沙滩上匆匆跋涉,或在水面上慢慢转悠。它们同属鹬科,可以说是姐妹,从远处望去,很难看出有什么明显的区别。

在北极所有候鸟当中,最后一个到达而又最先离开的便是瓣蹼鹬和三趾鹬。这种迟到早退的鸟类,脚上有蹼,羽毛形成厚厚的几层,在所有涉禽当中,是最适应浅水生活的。它们常在浅水中搅动泥沙,以其中的蚊子幼虫、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等小型生物为主要食物。

鸟类和兽类一样,绝大多数都是雄性巍峨高大,体型魁梧,羽毛鲜艳,绚丽夺目,以此作为诱饵,吸引异性的注意。然而,瓣蹼鹬却恰恰相反,雌鸟略显高大,胸前有红色的羽毛,神态优美。来到北极以后,雌鸟身披多彩的夏装,赤褐色、棕褐色和乳白色的羽毛掺杂其间,主动地向雄鸟发动爱情攻势,一边唱,一边跳,一边向同性发出警告,以防自己选择好的“白马王子”被其他雌鸟抢了去。雄鸟纷纷坠入情网,乖乖地成了俘虏。交配之后,它们双双来到池塘河边,选择适合的地方,一口气筑起几个小巢。所谓的小巢,只不过是地上的一个凹坑,放有少许野草和苔藓而已。最后,雌鸟选择一个满意的巢,迫不及待地产下3~4个卵,然后扬长而去,雄鸟则留了下来,担当起孵卵任务。在孩子出世之后,又当爹又当妈,既要寻找食物,喂养幼子,还得提高警惕,防止天敌的袭击。而雌鸟呢?则再去寻找雄鸟,再产下一窝卵,而且如法炮制,一切交由雄鸟负责,自己则去专心休养,储存体力,准备不久的南下大迁徙。

三趾鹬在南半球越冬,身披银灰和白色相间的羽毛。到了北极之后,则换成深的黄褐色或赤褐色的夏装,便于在北极苔原的草丛中伪装。与瓣蹼鹬一妻二夫制不同的是,雌性三趾鹬只找一个丈夫,但却营造两个窝,很快下两窝蛋,第一窝交给丈夫去孵化,第二窝则由自己负责。

北极家崔——金翅雀与雪鹀

金翅雀和麻雀同属雀科,无论是身体的形态,羽毛的颜色,生活习性,还是对食物的选择,二者都极为相似。它们在房子周围做窝,在人类居住区觅食,同样都是鬼头鬼脑,对人类保持着高度警惕。但是,相比之下,金翅雀对人类的信任度,要比麻雀高一些,它们有时候就在大楼外面的楼梯上做窝,在来来往往的人们的注视下孵卵,这样有个好处,就是可以最大限度地吓阻狐狸,以便保护自己的蛋和幼仔。

和麻雀一样,金翅雀以植物种子为主要食物,仅吃一些小虫子,摄取更多的蛋白质。它们特别喜欢用小虫子喂养自己的孩子,以便给孩子增加营养。北极九月开始下雪。金翅雀渐渐聚成大群,成群结队地往南迁移,到阿拉斯加南部去越冬。也有一些勇敢的金翅雀选择留下来,到一些积雪被风吹干净的地方寻找植物种子充饥,度过严寒的冬季。这得冒很大的风险,金翅雀个体很小,体内所能储存的热量非常有限,很容易被冻死。

雪鹀虽然个体比金翅雀稍大,但却胆小愚笨,常常受到金翅雀的欺负。金翅雀会把前来抢食的雪鸡赶跑,或者追着它们转圈,不让它们靠近。雪鹀不会或者懒得自己做窝,宁肯用人类给它们准备好的木盒子也不愿自己动手。雪鹀冬天一身白色,有很厚的绒毛,用以伪装和保暖。夏天一到,它们就脱去绒毛,长出黑白相间的羽毛,飞起来像是舞动着两面镶有黑边的白旗,反差非常明显。北极没有树,雪鹀没有办法站在高处展示自己,便演化出了反差明显的羽毛,以此来提高可视度,吸引异性的注意。

永久居民——雷鸟和渡鸦

常驻北极的鸟类很少,因为忍受不了那里的严寒,也有少数勇敢者,成为北极的永久性“居民”,比人类进入北极还要早得多。其中最常见的是雷鸟和渡鸦,爱斯基摩人中有许多关于它们的传说,例如传说爱斯基摩舞蹈是从渡鸦那里学来的,所以,在爱斯基摩舞蹈中,常常用渡鸦的羽毛和头饰做道具。

乌鸦分为许多种,有渡鸦、寒鸦和秃笔乌鸦等,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天下乌鸦一般黑。长年生活在北极的是渡鸦。渡鸦之所以能在北极生存下来,除了身上披有浓密的绒毛,足以抵御严寒之外,还在于它们的食谱很杂,小鸟、鸟蛋、旅鼠、植物的种子,甚至垃圾,几乎什么都能吃。当然,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渡鸦很少被猎杀。爱斯基摩人说,因为渡鸦是爱斯基摩舞蹈的鼻祖,所以人们不忍心伤害它们。但是,实际情况是,渡鸦和其他乌鸦一样,因为它们的肉不好吃,因而增加了生存的概率。

雷鸟也叫松鸡。但是,北极没有松树,还是叫雷鸟比较合适。雷鸟最大的特点是,它们的羽毛可以随季节而改变颜色。冬天,雷鸟换上一身洁白的羽毛,便于在雪地隐藏。但是,如果全身洁白,同类之间寻找起来也比较困难,所以它们的眼睛上面,长出一缕月牙状的红色羽毛,而且尾巴还是黑的。一到夏天,雄鸟身上换成红褐色的羽毛,只有翅膀和肚皮还是白的。雌鸟身上则换上有斑点的浅褐色,只有翅膀是白的。为了抵御北极的严寒,雷鸟的腿和脚趾覆盖有厚实的羽毛,以便减少热量的散发,可以说是全副武装。

雷鸟的肉很好吃,是爱斯基摩人的美味之一。在野外,常常可以看到成群的雷鸟在河边的草丛中出没。但是,爱斯基摩人在打猎时却很少猎取雷鸟,因为它们太小,狩猎的目标主要是驯鹿。

怎么样,这些鸟类是不是很厉害?当然,所有鸟类都是我们的朋友,我们都应去了解它们,爱护它们。

猜你喜欢
渡鸦雷鸟爱斯基摩
死于套路的隐身鸟
你会问好吗?
2020年10月22日,美国空军飞行示范队雷鸟在俄克拉荷马州进行编队飞行训练
雷鸟
美国雷鸟飞行表演队正在练习
北美乌鸦VS渡鸦,谁会赢
爱斯基摩星云
渡鸦和小渡鸦
渡鸦和小渡鸦
READI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