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面女的悲剧

2015-05-30 03:00李斐然
北方文学·中旬 2015年5期
关键词:索普伊莎贝拉导师

李斐然

摘 要:女性教育是简·奥斯丁小说《诺桑觉寺》的重要主题,因此其中的女主角凯瑟琳有多位“人生导师”。本文主要关注其在巴思的第二位人生导师伊莎贝拉·索普,从凯瑟琳与伊莎贝拉的交往中深入探讨了伊莎贝拉性格中虚伪的一面,揭露其生活悲剧的根源,并从解读中发现了简·奥斯丁对女性婚姻的态度。

关键词:伊莎贝拉·索普;导师;虚伪;婚姻态度

《诺桑觉寺》主要讲述的是女主角凯瑟琳·莫兰随朋友艾伦夫妇在巴思居住游玩三个月的遭遇,她在巴思结识了打动自己心扉的男主人公亨利·蒂尔尼和他的妹妹爱丽诺·蒂尔尼。同时,凯瑟琳也结识了伊莎贝拉·索普,并在初期跟她成为了知心朋友,并在逐渐相处的过程中渐渐成长。大多数探讨《诺桑觉寺》的作品都将着眼点放在了女主角凯瑟琳的身上,试图从凯瑟琳的成长中发现简·奥斯丁的女性意识和她对婚姻对爱情的看法,如吴若丹的《凯瑟琳的成人礼——评简·奥斯丁的<诺桑觉寺>》中也是从帮助凯瑟琳成长的角度去看伊莎贝拉·索普这个人物形象,鲜少有直接去分析伊莎贝拉·索普的作品。而本文将着眼点放在女二号伊莎贝拉·索普身上,将根据我自己的理解通过凯瑟琳与伊莎贝拉的交往发现其性格中的阴暗面,以及由阴暗面导致的婚姻和友情的悲剧,激发人们关于女性婚姻态度的思考。

从对文本的阅读中我们可以看到总的来说伊莎贝拉非常健谈——这是“导师”的必备条件,但她的话题不外乎“时装啊,舞会啊,调情啊,嬉戏啊”。她喜欢读书,但不求甚解,还喜欢炫耀一番。她甚至还给凯瑟琳开出一个书单:“等你看完《尤多尔弗》,我们就—道看《意大利人》。我给你列了个单子,十来本都是这一类的。”①虽然在天气不好的时候她也和凯瑟琳“把自己关起来一起读小说”,但我们马上就可以看到,伊莎贝拉在那里聊天多过读书。每次凯瑟琳想要和她讨论《尤多尔弗》某些精彩之处时,伊莎贝拉总是很快把话题转到衣服或者男人这上面去。事实上,后来凯瑟琳愈渐发现,伊莎贝拉谈小说不过是照搬了她的朋友安德鲁斯小姐在文学方面的意见而已。

作为哥特小说以外的凯瑟琳的第二个“导师”。有学者认为,凯瑟琳的“误人歧途”就是从这时开始的:伊莎贝拉介绍凯瑟琳去看哥特小说,而在某个方面,伊莎贝拉本人就扮演了一个哥特式的角色。作为一个虚假的朋友,她就象哥特小说中引诱纯真少女的人,嘴上说的往往并非心里想的。②

如在第六章中,伊莎贝拉前脚说着“我一定要穿戴的跟你一模一样,男人们有时候对这个是很注意的”,后脚又因为凯瑟琳的一句“他们的注意也没什么要紧”而说“我是历来不去管他们说什么的,我也不会这么看得起他们的”,足可见其心口不一。而同时,明明因为两个陌生男人的注意而心情愉悦想要炫耀的伊莎贝拉却说“我们还是离开这边吧,两个讨厌的男人盯着我看了老半天,真的叫人很不自在”,当得知两个青年已经离开温泉房时,伊莎贝拉又借口想让凯瑟琳看看自己想要的帽子为借口想要追上那两个青年,“他们是走哪一条路?他们有一个长得很漂亮”。也可以见出伊莎贝拉的虚伪。当时彼时单纯秀逗的凯瑟琳自然不会明白,嘴上说着男人们是“最自高自大的东西”,想要“煞一煞男人们傲气”的外表看起来大方端庄的伊莎贝拉内心其实十分渴望得到男人们的注意,以此来显示自己的美丽时髦,同时也作为向自己朋友炫耀的资本。

后文中由于本篇作者外露型叙述的风格,作者也亲自跳出来对伊莎贝拉进行过微妙的讽刺。在第八章凯瑟琳初见爱丽诺·蒂尔尼小姐时,作者就曾这样说过,“她的神情中虽然没有索普小姐那种明明白白的优越感与对时髦的刻意追求,但是更显出真正的文雅。她似乎能够做到虽然年轻美貌、又进出舞厅,但绝不想去吸引周围男人的注意”。在我看来,这显然是用爱丽诺作对比对伊丽莎白的一种讽刺。

如果说这些只是性格上的缺陷,只是对待朋友不够真诚过于虚伪的话,那么伊莎贝拉其性格中爱慕虚荣的本性和对待婚姻爱情的不忠诚的态度才是她后来被众人厌弃的最重要原因,也是之所以称她为假面女,最后自演自导的戏码成为悲剧的最重要原因。

当伊莎贝拉已经得知詹姆斯·莫兰可以继承牧师的职位并拥有相当可观的收入时,她强调自己的愿望是在某个僻静的乡村,找一座小屋,与相爱的人在一起就好。而当詹姆斯来信说自己要再过个两三年才可以继承牧师一职并且俸禄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时,伊莎贝拉的脸都阴沉了,转而说到“我不忍心让亲爱的莫兰难过,为这一点收入犯愁,连维持普通的生活开销都不够”,“不过哪一个人都有他的弱点,何况人人都有权处置自己的钱财,爱怎么处置就怎么处置”,短短的几句话中全都是不满和挖苦,全然不顾在场的凯瑟琳的尴尬和无奈,可见伊莎贝拉其实把钱财看的相当重要,也希望能依靠丈夫让自己过上更优渥的生活,出入更上层的社会,而这显然不是乡村的一座小屋可以满足她的。

因此我们也不难看出,伊莎贝拉要接近凯瑟琳的目的就在于与詹姆斯·莫兰订婚,而在成功征得莫兰父亲的同意之后,她又与弗莱德里克·蒂尔尼(蒂尔尼上尉)调情,因为蒂尔尼的家庭更有权势,更加富有。如第十八章中,“凱瑟琳注意到伊莎贝拉的双眼老是朝门看,放佛是在焦急的等待着”,当注意到蒂尔尼上尉的到来的时候,“伊莎贝拉一边说一边带着渴望的表情盯着他看,他立即走过来,在她挪开身子让给他的地方坐下来”,但是在向凯瑟琳解释的时候又拼命说是蒂尔尼上尉因为无法忽视自己的美貌而总是来缠着自己,自己如果不站起身来,他一定会没完没了,自己是全心全意爱着詹姆斯的,并无二心。在勾搭蒂尔尼上尉的计策失败后,伊莎贝拉又回过头来想通过凯瑟琳的帮助要与詹姆斯重修旧好,最后连读了她来信的凯瑟琳都她的行为感到厌恶,更不用谈修补她与詹姆斯的爱情,因为那根本不是爱情。

具有反讽意味的是,伊莎贝拉自己也成为了—个牺牲品。她首先是被自己的虚假所出卖,凯瑟琳“看透了她的为人”,发现了“她是个爱慕虚荣的风骚货”,并且后悔“只怪自己不该认识她”,发誓再也不理她,伊莎贝拉完全失去了凯瑟琳这个朋友。另一方面,伊莎贝拉也成了男性世界中的牺牲品。

伊莎贝拉不仅强迫凯瑟琳接受她哥哥索普的虚伪的爱,还几次三番无理阻挠凯瑟琳和蒂尔尼兄妹的真挚友情,而她自己却又对爱情婚姻极度地不忠诚,因此简·奥斯丁在书中以基督教的道德标准比以往更严厉地惩罚不遵守婚姻道德的伊莎贝拉,甚至于让自私、不诚实、不忠诚的她既得不到爱情,更得不到美满婚姻。③与凯瑟琳的结局相比较来看,伊莎贝拉更是可怜的,这个结局可以说是大快人心的。也可以见出,在简·奥斯丁看来,她认为婚姻道德包括诚实、无私和忠诚,这些是美满婚姻的必备,是再多的金钱也无法取代的,女性如果想得到甜蜜的爱情和美满的婚姻,就应该要做到这几点,这也可以看做她对女性婚姻的态度。而奥斯丁安排小说中的情侣凯瑟琳和蒂尔尼先生的婚姻在最大限度内不伤害家人、不放弃义务与责任的情况下,来实践以爱为目的不考虑金钱的婚姻追求,也可以看出奥斯丁不赞同虚伪冷漠的传统婚姻,更是断然否定了把婚姻当成牟利攀升工具的商业社会婚姻,她小说中的主人公最终都在乡村世界中找到了自己的幸福结局,爱的种子发生在城市之外的自然世界④,也可以让我们领略一部分奥斯丁的婚姻观。

总而言之,伊莎贝拉是一个自始至终为了自己的目的和欲望带着假面去与朋友交往、与情人相处的虚伪的女人,而这一切最终导致了她生活的悲剧:失去了自认为最亲密的朋友,同时也失去了自认为最亲密的爱人。这可以看作是簡·奥斯丁对伊莎贝拉的惩罚,让我们更加直白地了解了简·奥斯丁对于女性性格上的希冀和她的婚姻观。

注释:

①简·奥斯丁著,金绍禹译.《诺桑觉寺》[M].上海: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

②刘霞敏.《诺桑觉寺》中的女性教育主题[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03)

③周青.《诺桑觉寺》的特色新解[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03)

④金铖.《诺桑觉寺》的理想婚姻之辨[J].社会科学战线(博士论坛).2012.(09)

参考文献:

[1]本文中所有引用原文均来源于 简·奥斯丁著,金绍禹译.《诺桑觉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

[2]刘霞敏.《诺桑觉寺》中的女性教育主题[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03).

[3]周青.《诺桑觉寺》的特色新解[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03).

[4]金铖.《诺桑觉寺》的理想婚姻之辨[J].社会科学战线(博士论坛),2012(09).

[5]瞿平,宋晓丹.浅谈奥斯丁作品中18世纪女性的婚姻观[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9(05).

[6]吴若丹.凯瑟琳的成人礼——评简·奥斯丁的《诺桑觉寺》[J].管理观察,2009(17).

猜你喜欢
索普伊莎贝拉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索普,史上最“冤”奥运冠军
索普,史上最“冤”奥运冠军
V eraW an g
导师榜
伟大的全能健将吉姆·索普
精灵谷的伊莎贝拉(节选)
索普手术感染面临退役风险
吃出“历史的味道”
我的伊莎贝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