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讲 叙事完整,“增肥”助阵

2015-05-30 10:48李永红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初中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妈妈

教材原题

2013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45页写作《叙事要完整》“写作实践”第三题:

我们都有过“第一次”:第一次读书,第一次看动画片,第一次出远门,第一次帮妈妈做事……请以“我的第一次”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记事为主的作文,不少于500字。

提示

1.要求以记事为主,那就要注意记叙的六个要素,要能够将事情的经过写得清楚、完整。

2.重点的情节要写得详细些,如当时的情境、事情的过程、人们的反应等;还要适当描写当事人的语言、动作、表情,甚至心理等。

3.注意开头、结尾要与所拟的标题和叙述的重点相照应。

叙事能力训练,是作文的训练核心。六要素是叙事的基础,六要素中的“经过”是叙事的关键。而“经过”的清楚完整,需要着力处理好“线索”“顺序”“详略”和“描写”等因素。考虑到40分钟作文课堂时间有限,我们的重点主要放在“经过”和“顺序”的训练上。阅读教学中,老师们常常采用“记叙要素法”指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写作微博时,我们也常常采用“记叙要素法”进行日常生活的精要实录。受此启发,我们不妨从最简单处出发,先“写一句话”,再扩写关键处“经过”,拟写“顺序”提纲来“增肥”,最终达成“记叙完整”的学习目标,为写出完整文章奠定基础。

课堂在线

请你欣赏

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第一次去露营,第一次动手做饭,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看见雪,第一次看到自己的作品用铅字印出来……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

第一次去三味书屋 入学第一天,我到三味书屋,和同学们一起对着三味书屋的牌匾和伏在古树下的梅花鹿行礼。(鲁迅)

第一次寄钱闯练 我在爸爸“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的鼓励下,到东交民巷的银行将钱寄给了在日本横滨读书的陈叔叔。(英子)

第一次见柚子 早晨路过人家围墙,一棵柚子树上硕大的黄绿色柚子沉甸甸垂吊枝头的景象,让我这个生长在都市的俗子霎时充满了喜悦与新奇。(周素珊)

请根据你的生活经历,选择体验最深刻的“第一次”,要求写出的内容要有动词。

第一次“撞见鬼”(陈美圻)、第一次赚大钱(池飞翔)、第一次课上聊爱情(谷承臻)、第一次被关小黑屋(韩怡)、第一次看见“死神”(杨艾绫)。

题目成句

请将拟制的题目,扩展充实成一句包含有记叙“六要素”的话。

第一次想当厨子 9月30日,百无聊赖的我看电视时,无意中换到一档美食节目,静静地享受了一番《舌尖上的中国》的麻辣鲜香后,在五脏六腑都快意无比时,萌生了退休后当厨子的怪念头。(李永红)

第一次“撞见鬼” 晚自习归家路途,黑灯瞎火,在“滴答、滴答”声吓得我魂飞魄散之际,隐隐约约的路灯下,一个披着又黑又长头发,着一件白色长裙的影子一晃就不见了。“撞鬼了!”我撒腿就跑,顾不得脚下的路,差点摔成残废。(陈美圻)

第一次课上聊爱情 语文课,讲了“走出沙漠的一群人”的故事后,李老师居然不务正业地和我们聊起了爱情,在品味情感的诿惑、爱情的美好和早熟的苦涩中,我们醉了一回爱情的“美酒”。(谷承臻)

增肥“经过”

六要素中,起因、经过、结果是重点,而“经过”最为关键,请你将“经过”部分再次“增肥”,展现出经过的“具体”。

题目:第一次想当厨子。经过:静静地享受了一番《舌尖上的中国》的烹饪。

初次增肥 我沦陷《舌尖上的中国》不能自拔:我被汤汁饱满的扬州包子钩住了;“文思豆腐”酝酿的千古传奇也钓得我神魂颠倒;扬州早茶桌上的“大烫干丝”更是让我垂涎三千丈。

再次增肥(以“文思豆腐”为例)我从未见过这样的鬼斧神工。柔软脆弱的内酯豆腐,先被片成丝绸般的薄片,再被切成毛发粗细的细丝。细如毛发的豆腐丝,被放入清水中润开,云雾般散开,和着同样被细切成毛发细丝的青菜丝、胡萝卜丝,荡漾出一幅色彩斑斓、婀娜多姿的中国山水画。这哪里是刀工,分明是鬼斧神工。整个过程必须一气呵成,容不得半点闪念。刀工考验的不只是手、眼、刀的配合,而是心手合一的出神入化。这就是“文思豆腐”酝酿的千古传奇,像文思般细腻,犹文思般酣畅的中国饮食传奇。

聊“深陷沙漠人群寻找水源和绿洲”的爱情故事;谈“十月梨花开”“出来混,是要还的”的青春苦涩;析食品中的激素猖獗,影视网络的爱情泛滥,超前消费了我们的青春,早熟了我们的情感;劝“青春的错位”的迷途,不在青涩的时候表白,理性克制转移注意力,给底线一个未来。(谷承臻《第一次课上聊爱情》)

晚自习突然停电,李老师被迫和我们“约谈第一次”,在尖叫伴随嘘声消停后,一个个奇葩的“第一次”被刨了出来:不必说张诗铭“贪玩不慎摔倒,钢针险些刺入眼中”的惊险,鲁富靖贻“汶川地震来临,不忘美丽水杯”的天真;也不必说李仁治“脑壳遭铁砸了”的喜感,施雅宣“害死了乌龟仍不放过其尸体”的“解剖砖家经历”的残忍,单是“贪吃达到境界却被吃进了手术室”的“另类病人”柏兴城的悲惨,就令人无限同情……(韩怡《第一次被关小黑屋》)

拟制提纲

记叙顺序

记叙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三种,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顺叙,如林海音的“病房嘱咐,赖床挨打”的插叙,如张之路的“逼问一一赠送一一要回”羚羊木雕的倒叙。

教师示例

标题 第一次想当厨子

主题 看《舌尖上的中国》,种下退休后做“大厨”的伟大理想。

开头 朋友们餐馆聚餐,为我这位“未来的大厨”干杯。

插叙(回叙“厨子梦想”)静守“山寨”,无聊看电视(起因);看《舌尖上的中国》,被扬州菜迷得神魂颠倒(经过);种下退休做“大厨”的梦想(结果)。

结尾餐馆玩笑场景(续叙)。

第一次喝一杯

张宸菲

酒,应该是一种美味。大人们把酒言欢,哪怕经历了“吐”的狼狈,却依然经不住诱惑,甘愿拜倒在酒姑娘的石榴裙下。

此等美味,人小鬼大的我早就垂涎三尺。

许是上帝窥视了我的想法,不久,便赐了一场宴席成全我。觊觎酒姑娘的我已经追不及待,心中小鹿乱撞,生怕有人抢了我的酒姑娘。

杯盘狼藉之后,我怂恿两个小孩和我一起捕猎宾客们酒瓶里剩下的酒。找来寻去,终于凑成了数量可观的三种酒一一黄色的啤酒、透明的白酒、紫红色的红酒。我倒了一小杯红酒,因为颜色好看,忍不住舔了舔,甜中夹杂着丝丝苦涩,味道一般。我将这小杯红酒倒进一个大杯子,思来想去,又倒了小杯白酒进去,想看看这家伙会不会和红酒打一架,冒出像雪碧一样的泡泡来。后来又把啤酒倒进一小杯。我用筷子不停搅拌,结果他们和平相处,只冒了一小串泡泡。

小心翼翼端起杯子,担心那仅有的半杯美酒洒出一星半点。当杯口触到唇边,我却停了下来。缠绕鼻孔的香气,突然拧开了我脑海里醉酒的记忆阀门, “哇啦” “哇啦”的“翻江倒海”让我犹豫了好一会儿。喝,还是不喝?费了那么大劲儿才弄好的东西,不尝一下,也太对不起它了吧。

我拿筷子沾了一点滴在嘴里,酒马上化开,辛辣酸涩,久久不散。那种滋味,简直……简直难受死了!真不明白大人们是些什么怪物,居然喜欢这破玩意儿!我转身欲走,一个酒鬼却给我指点迷津,边说边给我示范, “酒是要灌的,一口灌下,准保你似神仙!”他陶醉地说着,又猛灌了口啤酒,啧啧称赞,飘飘欲仙。

我竟然信了。捏紧鼻子,像灌药似的大口地吞,一股脑将那大半杯“鸡尾酒”灌进了肚里。我这个五岁多点的小孩,怎能承受得住酒精混合的威力,面红耳赤,不一会儿我就头晕目眩,吐了个稀里哗啦,然后睡着了。

事情的结局是,我就被父母“混合双打”。我号啕大哭,狼狈地在屋里上蹿下跳,泪水涂满了脸颊。酒姑娘,你这个邪恶的家伙,我算恨死你了!

唉,酒这玩意儿,第一次喝一杯后,我是再不敢惹它了。

点评 垂涎、邂逅、拥抱酒姑娘后被父母“混合双打”的经历,真实、幽默而充满童真童趣。细腻的儿童心理描写,幽默诙谐的儿童语言,加上自然本色的顺叙运用,苦涩经历竟酿成了温馨回忆。

第一次失声

李佳谦

眼前的一大堆药,花花绿绿,晃得我两眼昏花,全身发怵,我想逃离。

但四个高大的身影,将我团团围住,我只得抬头讪笑, “嘿嘿,我没想逃跑,我只是想在吃药前散散心,真的……”

“散散心?那好,先把药吃了,随便你怎么散!想散多久散多久,想走多远走多远!”

姑姑、妈妈、奶奶、姐姐,我们家拥有至高权力的四大女王,将我团团堵住。“识时务者为俊杰”,见已无反转可能,我只得乖乖就范,像吞毒药般,一粒一粒消灭了眼前那堆花花绿绿。

其实,这是我自作孽不可活。

近段时间流行感冒,我也“光荣”地加入了“感冒”大军。自小怕吃药的我,见药畏惧三分,吃药时我是能躲就躲,能“不战”就“不战”。我还算是“有点良心”,为不伤家人的心,我为药寻了一个好去处——楼下垃圾桶。吃早饭时,奶奶督促我吃药,我以饭后半小时再吃药为借口,说到了学校再吃,装模作样将药放到衣服口袋。出门下楼,贼头贼脑,四周打量确定无人尾随后,我迅速掏出口袋里的药扔进了垃圾桶。

“呼……”我长长松了口气,今天总算逃过一劫。

不过,遗憾的是,我躲过了吃药这一劫,却命中注定无法逃过“失声”这一劫。

最后一节课体育活动课,老师搞了个小组PK赛,“加油”声此起彼伏,获胜时齐声欢呼。我虽是喉咙疼痛,却还是管不住嘴,与大家放声尖叫。放学后,我的嗓子就不对劲了。看到校门口等我的妈妈,想招呼,却怎么也发不出声音。“虾米,我不会是失声了吧?”妈妈也发现了我不正常,问道:“宝贝,你没事吧?”我无奈地向妈妈做了个手势:我说不出话了。妈妈不解,我张张嘴,又用手指了指喉咙,如新生婴儿般“咿咿啊啊”了几下,妈妈这才会意,顿时着急起来,带我去了医院。在医院里做了雾化,我的声音才渐渐恢复正常。

见到那一堆花花绿绿的药,我又想故技重演,说出去散散步消化消化再吃。姑姑、妈妈、奶奶、姐姐根本不理会我这一套,于是,本文开头的悲剧场景就这样上演了。

被家人一顿臭骂后,我的肚里被灌进了更多的药。

哎,都是“失声”惹的祸!

点评 本文在倒叙高潮部分四大女王围堵抗药者后,再依时间顺序将“下楼扔药入桶逃过一劫”“体育课上放声高叫失声”“妈妈带我去医院雾化复声”这一事件的起因、经过详作交代,故事曲折,充满真情和趣味。叙事时,一个个心理和行为的细节,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任性中带着一点小狡猾的女孩形象,真实、生动。

猜你喜欢
妈妈
妈妈的爱
虫妈妈接来了
鸟妈妈
我的妈妈是个宝
不会看钟的妈妈
致妈妈
淘气
妈妈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