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一生不只有铁血政策

2015-05-30 10:48Hany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初中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灵柩爱妻新加坡人

Hany

截至2015年3月24日上午9时许,维基百科上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中文页面持续出现“抱歉,太多使用者正尝试检视此页面,服务器超出负荷,请稍候再尝试”的提示。

3月25日上午,李光耀的灵柩运抵国会大厦大堂。一路上,新加坡民众夹道相送,高喊“内阁资政,我们爱您”。民众在盖上国旗的灵柩出现那一刻,有些人甚至失声痛哭。这些都足以显示了这名“新加坡国父”的影响力。

有人说他是“非凡的政治家”,也是“暴君”;而我要说,他的生命中不只有铁血政策,他还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柔情男子汉,生命中不乏热爱与温情。

他的爱国情怀从耻辱开始,他希望新加坡人能堂堂正正地站起来,有能力有实力为自己做主。1942年,新加坡落入日本人手中,那一年,李光耀19岁。一天,他在街上迎面碰到一名日本士兵,日本人弯弯手指,逼他跪下,李光耀被迫下跪。在李光耀后来的自述中,他说,那不仅是他人生的转折点,也成为国家关键的转折点,因为那一刻,他和他的同胞开始思考,为什么要承受这样的命运。

此后,为了摆脱这种终身难忘的屈辱史,他奋发图强,为国为民,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变身为一个强硬如铁的领袖。在人民眼中,一个爱国到极致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在新加坡的土地上屹立不倒。

或许因为对这片土地爱得太深沉,所以他的眼里才饱含泪水。1965年8月9日,新加坡宣告脱离马来西亚成立一个独立的共和国。这种独立对于李光耀来说并非荣光,当宣布此事时,42岁的李光耀泪流满面。在他的一生中,他只哭过两次,一次是他的母亲去世,另外就是这次的新马分家之时。在独立当天的讲话中,同样穿一件白衬衫,李光耀说: “新加坡……一定会活下来。”他说到了,也做到了。

或许,你看到的更多的是他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潇洒,却难以想象这个打不倒的男子汉心中珍藏着最柔软的一面。2003年,李光耀的妻子柯玉芝中风,从此,他把陪护妻子作为一天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他会跟她讲着过去几十年每天会讲的国事和家事,李光耀说:“我跟她讲话时她是知道的。我每晚都这么做。她会为了我保持清醒。我告诉她我今天做了些什么,我会念她最喜欢的诗。”

2010年10月6日,是李光耀的妻子柯玉芝的葬礼。那一天,在爱妻最爱的巴哈乐曲中,87岁的李光耀拿着一枝深红色的玫瑰,用手心贴着自己的嘴唇,继而轻抚爱妻的面颊与额头。

如今,他也走了,追随爱妻而去,留给我们一个决绝的背影,功过已随风飘逝。

延伸阅读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李光耀的新加坡,推荐李慧敏的书《成长在李光耀时代》。作者从一个普通新加坡人的角度,书写了在李光耀时代的成长经历,书里的故事没有任何血泪,却包含了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猜你喜欢
灵柩爱妻新加坡人
送葬(小小说)
新加坡人不爱做饭
钗头凤·痛悼爱妻
Who gave me my ears
新加坡人的反话正说
新加坡人的反正话
昨日重现
大声喊爱
新年“希望球”
核心配件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