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芈月传六大看点

2015-05-30 10:48
北京广播电视报 2015年48期
关键词:王小平郑晓龙黄轩

故事格局更大

讲述史上第一位太后的传奇故事

电视剧《芈月传》是根据蒋胜男同名小说改编,是金牌导演郑晓龙与著名编剧王小平再度携手创作的又一传奇力作。该剧会集了孙俪、刘涛、马苏、方中信、黄轩、高云翔等众多人气实力兼备的演员,是近年来电视剧少有的强阵容。就剧情内容而言,该剧讲述了史上第一位太后——秦宣太后的传奇故事,因取材于战国时期,整部戏的格局之大远比《甄嬛传》复杂。剧中涉及秦、楚、燕等国家的版图争斗,太子之位的权力之争,还有后宫荣宠的争夺之战,可谓构建了庞大的内容格局。其中,孙俪饰演的“芈月”分别与黄轩饰演的春申君“黄歇”、方中信饰演的秦惠文王“赢驷”以及高云翔饰演的义渠王“翟骊”展开了三段恋情,“芈月”如何在三劂青感纠葛之中挣扎,如倔从一名楚楚动人的纯真公主蜕变为千古太后第一人“宣太后”,无疑成为该剧的最大看点。

尽管在该剧开播前,《芈月传》小说作者在微博上就编剧署名权问题发出质疑,虽然官方微博很快做出回应澄清事实,制片人曹平女士也透过媒体发声,但网络上的风波并未就此平息。对网友来说,一篇声情并茂的长篇控诉似乎总比官方口吻的简短说明要来得可信。

面对质疑,郑晓龙十分坦然。“原作者提交的剧本第一稿完全不符合我的要求,(她的剧本)我们几乎一点儿都没用,拍摄用的剧本全部都是由另一位编剧重写的。现在她已经出版了原作小说,等到电视剧播出之后,大家看了、对比了自然就能得出结论了。至于署名权,合同里有明确规定,我们没有违约。《芈月传》还没播出,所以她才会这么说。片子一播出,就自然真相大白了。”

幕后团队更强

郑晓龙、王小平、曹平强强联手

郑晓龙多年来一直有着自己超强的幕后团队。妻子王小平在剧本内容上负责把关,搭档曹平从制作、拍摄、发行上更是经验老到,强强联手,战无不胜。《甄嬛传》执行的便是这样的操作程序,而如今的《芈月传》继续沿用这个班底。此次拍摄的虽是郑晓龙的第二部古装剧,但完全不同于《甄嬛传》的宏大格局、更为遥远的历史背景依然令他和整个团队不敢掉以轻心。妻子王小平在剧本台词方面做了大量的功课,查阅了海量史料,剧中几乎每一句台词都经得起推敲和考证。

郑晓龙告诉记者,他做《芈月传》时的第一个想法就是决不能拍成又一部《甄嬛传》。“我在做的时候就知道不一样,如果一样我根本不会去做,因为太没劲了。”在创作过程中他主动“去甄嬛化”,不但服化道美这些方面照着战国时期的史实还原,“台词像《甄嬛传》的一律不用,剧情像《甄嬛传》的一律改。”

就连孙俪和蒋欣这两个演过《甄嬛传》的演员,到了《芈月传》剧组里也有了颠覆性的变化。孙俪从一个“假小子”一路演到了霸气太后,蒋欣则收敛起标志性的白眼和飞扬个性,演了一回泪水涟涟、苦情隐忍的楚宫妃子。“在《芈月传》里这两个人没见过面也没对手戏,孙俪出现的时候,蒋欣的角色已经死了。”

演员更给力

刘涛、黄轩、方中信个个精彩

当年《甄嬛传》曾带火了一批知名度不甚高的演员,比如饰演崔槿汐的孙茜、饰演华妃的蒋欣、饰演眉庄的斓曦都一剧成名。这一次,这些清宫里的娘娘也集体穿越到了战国时的《芈月传》。华妃蒋欣变成了孙俪的养母莒姬,最后为保芈月而自杀身亡。沈眉庄斓曦则不再是《甄嬛传》中义结金兰的好姐妹,她变为前魏后陪嫁之媵有着嚣张的气势;崔槿汐姑姑依旧是照料着芈月的至亲,只是她的身份由贴身侍女变成了芈月的生母。只不过,也许按郑晓龙说的要竭力和《甄嬛传》脱干系,她们的戏份都相当少,郑晓龙还一度笑言,“华妃穿越到《芈月传》中刚被观众认出来没多久就死了。”

剧中除了这些熟脸之外,新加盟的演员也是个个叫得响。刚刚在《琅琊榜》中有过出色表现的刘涛,在《芈月传》中饰演的芈妹与芈月虽是同父异母的姐妹,但她出身高贵,是楚国的嫡公主,嫁到秦国也是正牌皇后,远非庶出的芈月能比。她不善于心计,在后宫与魏琰(马苏饰演)等人的斗争中屡屡落败濒临绝境,好在妹妹芈月用智慧化解了一场场危机。芈妹与芈月一开始是相依为命的好姐妹,芈姝对芈月百般照顾,当芈月受宠,她手中的优势一点点丧失,终于姐妹反目。刘涛在芈姝这个人物的塑造上堪称是加分项,人物前后反差巨大,刘涛撕下了贤妻良母的标签,将芈妹的坏演绎得^木三分。玉中下毒、放杀人蜂,到了最后姐妹相见时一句“说恨你,伤你的心;说不恨,伤我的心”,将两人的心理状态生动描摹出来。片花中,芈姝回眸对芈月斜眼藐视讪笑的镜头,堪称《芈月传》中姐妹命运的“点睛之笔。对于这个角色,刘涛自认为这个角色让自己转变很大,“已经被角色逼疯,一看见人就抓狂,想发脾气。”对刘涛而言,芈妹是她倾尽能力去诠释的,而且用了很多方法,“我每次照镜子,都会假装镜子里看到的人是芈月,然后去恨她。”

曾经在《红高粱》中出演俊杰少爷的黄轩再次被郑晓龙重用,在《芈月传》出演芈月的初恋情人子歇。这个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正是大名鼎鼎的“战国四公子”之一春申君。子歇是芈月在楚国青梅竹马的初恋,和芈月一起读书学习,为芈月后来治理国家打下了学识根基,情投意合的二人终因命运分离。说到这个角色,郑晓龙导演称黄轩出演的这类角色具有悲剧的美感,若太完美反而削弱了感染力,郑导还对黄轩的演技大加赞扬,拒绝称其为小鲜肉,而是一位实力派的好演员。

香港演员方中信在剧中出演秦惠文王赢驷,他是个典型的铁血帝王,探谙人性、深沉内敛。秦王初见芈月时,欣赏其单纯和聪慧;秦王对于芈月既是兄长又如父亲一般给予照顾、栽培,教会芈月权谋和手段,一步步使芈月登上权力的高峰。可以说,秦惠王是挖掘芈月政治才能的重要人物。剧中,方中信饰演的赢驷的台词也侧面展现了一代铁血帝王的抱负及性格,如“寡人这些年来在秦国的属地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这是寡人的志向。”“是君臣之间必以信,是夫妻之间必以诚,眼下寡人到底是疑心太重,还是真的无人可信。”等经典台词。

台词更讲究

拍戏时演员不得不人手一本字典

《芈月传》的“用心”除了体现在演员的选择和搭配上,更表现在剧本和台词上。从2011年开始,导演郑小龙和总编剧王小平就开始讨论《芈月传》的剧本,直至2014年9月开拍,剧本一共经历了六次改写,除却王小平的倾心付出,为使人物设置和时空关系更加符合拍摄,导演郑晓龙也亲自参与情节的增删,“在前期剧本的创作用了很长时间,一稿一稿的,这个不成,然后改,改改改,花了很大的工夫。”由于战国时期时代久远、格局纷乱,而文化又呈井喷之势,为避免出现不符合史实的漏洞,王小平在剧本台词方面做了很多功课,查阅了大量的史料,常常是一个成语的使用,都需要翻看古籍以确保准确无误。郑晓龙坦言改编时的困难:“因为先秦的很多东西我们都不能用,后来的那些诗词歌赋、成语都不能用,只能用先秦史,所以对创作来讲有很大的难度。”

《芈月传》的“用心”还体现在对战国文化知识的普及上。很少有一部剧可以如此兼容并蓄,《芈月传》中不仅有大量的成语典故和《诗经》篇章的引用,还有各种奇花异卉和中医草药等文化知识的展示,就连剧中的食谱都被芈月的扮演者孙俪直接拿来应用到了生活中。所有这些细碎的段落和点缀,都是剧组精心考证的结果。而谈及剧中的礼仪文化,指导团队曾透露:“我们希望这部剧播出来之后,让观众看到的是真实的历史人物,例如跽坐,我们不能让人觉得这是日本人或韩国人的坐法,这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古老坐法,是我们已经忘却了的东西,我们至少要知道老祖宗留下了什么传统,然后我们可以有古为今用的东西。这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过渡,是人类进化史上很重要的一个点。”

如此考究的台词,却让演员苦不堪言。孙俪曾向记者透露,自己从开拍前一个月就开始背台词,把自己禁闭在房子里谁也不理,不接电话。背完了真演的时候还会冒汗,“嘴跟不上脑子,现代剧你打个磕巴还能糊弄过去,古文不行,停一下就是忘词,一点商量都没有。”因此她特别表示非常佩服饰演张仪的赵立新老师,“赵老师底蕴深厚,古文台词很顺,还能自己编词儿,特别佩服。”孙俪说,自己拍戏时还要随身抱着字典,很多字不认识。“我还爱较真,有时候查到成语写错了就给王小平老师打电话,然后王老师就告诉我,公元前多少多少年,哪本史书上就是这么写的——就考究到这个地步。”

和孙俪一样,黄轩、马苏等其他主演在背台词时也时常备字典在身边,由于部分台词实在生僻拗口,所以不得不提前一周、甚至是一个月去熟读、背诵。直爽幽默的马苏在接受采访时跟记者吐槽:“台词都背崩溃了,我几乎是用所有碎片时间背台词。当背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却什么都不记得时,真有不想演了的冲动。”马苏表示跟孙俪对戏是一场“硬仗”,自己把所有的功力、绝招都使出来了。

文言文的台词对普通话不标准的方中信来说更是一大挑战,在采访的时候谈起剧本方中信还是一副痛苦的表情,“看见剧本快晕了,每一场都很拗口,专门买了录音机,每天都是看剧本看剧本看剧本。”

“服化道”更精细

每一个细节都要保证真实感

《芈月传》的制作,从服装、道具、化装再到礼仪,则是郑晓龙及其团队一贯严谨风格的延续,即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以艺术化的处理打造不一样的视觉盛宴。《芈月传》的背景是真实的,风格恢弘大气,深沉厚重,一切的服、化、道、礼都有据可考,因此都必须符合历史史实。为此,在礼仪方面,剧组邀请了专门研究古代礼仪的李斌来指导把关,他不仅是《甄嬛传》礼仪指导张晓龙的得意弟子,也是《琅琊榜》的跟组指导。周朝重礼,各诸侯国的礼仪也大多是沿袭周礼,仅一个坐姿,不同的国家、地位和性格就会有不同的姿势。比如楚公子黄歇因为是谦谦君子,其坐姿就是类似于日本人跪坐的跽坐;义渠君野性,其坐姿就是稍显傲慢和无礼的箕踞,除此之外,性别、辈分的不同、人物关系的变化都会通过礼仪显现出来,比如芈月在楚国时是一个大大咧咧的男孩儿性格,所以用的是男礼,嫁入秦宫封为八子后,就开始行正常的女礼,至后期和芈姝间隙变大,她就要对身为王后的芈姝行跪拜大礼。礼仪指导老师李斌说:“很多礼数都是跟着角色的情绪,跟着剧情去转变的。现在年轻人在礼数这方面了解得很少,但是相信大家在看了《芈月传》之后,可能会增长不少的见识,让大家知道我们老祖宗留下了哪些待人接物的礼数。”

在服化道方面,剧组毫不吝啬,坚持用最好的制作打造最佳的视觉效果。不同的服饰风格也暗含着不同的地域和人物性格:秦国尚黑,服饰的料子就稍微偏粗犷一些,色彩以黑为主,黑红搭配;楚地在南,色彩鲜艳;义渠是草原部落,就以毛皮、粗质感的手工布为主。“比如孙俪在太后时期的服饰,就是偏黑、金、红三种基调,她在少女时期多偏向粉、绿、淡紫色等基调,每款服饰都有一个设计理念在里面。”

《芈月传》中众位主演的头饰,也皆是真金镀造。服装老师直言:“导演说过,这部剧其他方面可以压缩成本,但制作上绝对不能控制成本,一定要做出最好的东西。大部分饰品都是先让造型设计师陈敏正老师设计好之后,再去单独找人敲制,敲制完以后,上面再用18K金镏上去。”除此之外,几千件反复做旧处理的青铜器、各种手工制作的组合头饰,屋子内外陈设用的布料,士兵们用的武器,剧里人物乘坐的马车等等,每一个物件在细节上都要求符合时代,无论东西的大小,都要确保真实感。

孙俪更用功

“这是我表演生涯中难度最高的一个角色”

在《芈月传》中,郑晓龙延续了其一贯细腻的情感表达方式,在家国情怀的统领下,让芈月的三段爱情更具韵味。一个是青梅竹马的初恋,一个是如父如兄的夫君,还有一个是充满激情的草原之王,不同的人物风格不仅满足了女生对爱情的不同幻想,也使情感的起伏更加扣人心弦,甚至饰演芈月的孙俪都表示:“一个女人如果可以像芈月那样,一生经历三段这样刻骨铭心的感情,就圆满了。”

除此之外,芈月与芈姝从姐妹情深到反目成仇的情感变化也刻画得甚为精细,有一场戏让孙俪至今都记忆犹新:“像我们这个戏里有一个动作,我特别感动。就是我们(芈月和芈姝)从小就做那个动作,姐姐你会放屁吗?后来到了秦宫里面,为了拉回我跟芈妹的情感,为了跟她回忆我们的感情,我又问她,姐姐,你还记得我们小时候放屁吗?好像我们又回来一点。到最后,还不想放弃她。虽然我当了太后,我还希望我们依然是姐妹。我还作为太后跪在她面前,我说姐姐你会放屁吗?当她痛哭流涕,想到那个画面的时候,我也感动得哭了。如果没有一个全剧的剧本,不可能写出这样的情节。所以好剧本真的需要打磨的。”

孙俪爽快地承认,芈月是她表演生涯中难度最高的一个角色,有几次甚至拍到虚脱。“有一场在大殿训诫的戏,看剧本只有两页,那天就排了这一场,我还挺高兴的,没想到真拍起来的时候全景近景各拍两遍,每一遍台词都很长,每一段说话的对象都不一样,情绪也不一样,那个大殿又特别大,需要尽量让所有人听到我的声音,就得一直顶着,演完一遍就已经很累,几遍下来气都虚了。每场戏都有我,AB组都是我,我要是倒下了剧组就得停工。有一段时间情绪大起大落的戏连着拍,每天都哭到眼睛像桃子一样,需要每天喝大量的普洱茶消肿。”

尽管很累,孙俪还是觉得收获很大,“演技方面比甄嬛时上了一个大台阶”。但并不是没有遗憾,最大的遗憾就是配音。“我做了很多准备,也很自信,一直希望是原声,还专门找了甄嬛的配音导演到剧组来陪我练台词,每句台词都根据他的要求过一遍才做,但不知道为什么还是没用我的声音,这一点我也不是很开心。”

猜你喜欢
王小平郑晓龙黄轩
对地铁综合监控系统中FAS与BAS相关系统阐述
郑晓龙夫妇:斗出精彩,吵出恩爱
郑晓龙夫妇:斗出精彩,吵出恩爱
黄轩:有匪君子,谦谦如玉
我的剧本你来导
黄轩从大器晚成到风华正茂
郑晓龙:成就我的不是甄嬛,也不是芈月
《芈月传》导演郑晓龙:遇到精彩的女人
《猎人》登陆北京卫视 黄轩庆生泪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