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与利他

2015-05-30 10:48理查德·道金斯
读书文摘·经典 2015年5期
关键词:工蜂螳螂捕食者

理查德·道金斯

黑头鸥集群筑巢,巢同巢之间相距仅几英尺,雏鸥刚出壳,娇嫩幼小无防卫能力,易被吞食。一个黑头鸥等到它的邻居转过身去,或许趁它去捉鱼时,便扑上前去将邻居的一个雏鸥一口囫囵吞下去。这种情况相当普遍。就这样它吃了一顿营养丰富的饭,而不必再费神去捉鱼,也不必离开它的巢,使幼鸟失去保护。

雌螳螂那种喜食同类的可怕习性,更是人们所熟知的。螳螂是食肉的大昆虫,它们一般吞食比它们小的昆虫,如苍蝇等,但它们会袭击几乎一切活的东西。交配时,雄螳螂小心翼翼地爬到雌螳螂背上。雌螳螂一有机会就会把雄螳螂吃掉。首先把头咬掉,这发生在雄螳螂接近时,或在刚一爬上去之后,或在分开之后。

按理说,雌螳螂似乎应等到交配完之后,再开始吃雄螳螂。但脑袋的丢失,似乎并不会打乱雄螳螂身体其余部分进行交配的进程。的确,由于某些神经抑制中心位于昆虫的头部,把头吃掉可能反而会改善雄性的性活动。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倒不失为一种额外收获,主要的收获是雌螳螂饱餐了一顿。

虽然这些同类相食的极端例子同我们的定义很契合,但是,“自私”这个词就未免有点轻描淡写。对于南极洲企鹅的那种所谓胆怯的行为,我们也许更能直接地寄予同情。可以看到它们伫立在水边,由于有被海豹吃掉的危险,在潜入水中之前踌躇犹疑。只要有一只先潜入水中,其余的就会知道水中是否有海豹。自然没有哪一个肯当试验品,所以大家都在等,有时甚至相互往水中推。

更为常见的自私行为,可能只不过是拒绝分享某些珍视的东西,如食物、地盘或配偶等。现在举一些明显的利他性行为的例子。

工蜂的刺螫行为是抵御蜂蜜掠夺者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但执行刺螫的工蜂是一些敢死队队员。在刺螫这一行动中,一些生命攸关的内脏通常要被拖出体外,工蜂很快就会死去。它的这种自杀性使命可能就把蜂群储存的重要食物保存下来,而它们自己却不能活着受益。

为朋友献身显然是一种利他性行为。但为朋友冒点儿风险,也是一种利他性行为。有许多小鸟在看到捕食类飞禽,如鹰飞近时,会发出一种特有的警告声。鸟群一听到这种警告声,就采取适当的逃避行动。非直接的证据表明,发出这种警告声的鸟使自己处于特别危险的境地,因为它把捕食者的注意力引到了自己身上。这种额外风险并不算大,然而按照我们的定义,乍看之下至少还称得上是一种利他性行为。

动物利他行为中,最普通明显的例子是父母,尤其母亲对其子女所表现的利他性行为。它们或在巢内,或在体内孕育这些小生命,付出巨大代价去喂养它们,冒很大风险去保护它们免受捕食者之害。举一个具体例子,许多地面筑巢的鸟类,当捕食动物,如狐狸等接近时,会上演一出“调虎离山计”。母鸟一瘸一拐地离开巢穴,同时把一边的翅膀展开,好像已经折断。捕食者认为猎物就要到口,便舍弃那个有雏鸟安卧其中的鸟巢。在狐狸的爪子就要抓到母鸟时,它终于放弃伪装,腾空而起。这样,一窝雏鸟就可能安然无恙,它自己却要冒点风险。

猜你喜欢
工蜂螳螂捕食者
工蜂甲(上)
工蜂甲(下)
小保姆成长记
交错扩散对具有Ivlev型功能反应的捕食模型共存解存在性的作用
勤劳的工蜂
螳螂
具有Allee效应随机追捕模型的灭绝性
一类随机食饵-捕食者模型的参数估计
螳螂
螳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