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古代手工业大一统性与国家大一统关系

2015-05-30 22:29朱鹏
2015年44期
关键词:民族融合手工业

朱鹏

摘 要:大一统国家与手工业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大一统国家的形成和建立,大一统国家对手工业的发展起着长足发展的作用。但是在古代封建社会中农业才是经济的基础,封建统治阶层几乎都是主张重农抑商政策,手工业只是为农业的发展而服务在社会经济结构中始终处于从属地位,这种生产关系严重阻碍了手工业的发展。明清时期西方国家手工业迅猛发展并相继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而当时我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有所萌芽手工业也因此有缓慢发展,但是因为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的制约,我国迟迟未能进入手工工场时代。手工业在这种模式下的间断传承对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手工业;大一统国家;重农抑商;民族融合

一、中国古代大一统国家形成和巩固的原因

(一)大一统国家的形成

1.战国时代,国与国之间的战争更趋激烈,强国不断拓展国土,弱国则逃脱不了被兼并的命运,最终形成了齊、楚、秦、燕、赵、韩、魏七个大国,史称“战国七雄”。战国七雄区域性统一的局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为秦国一统天下奠定了基础。大国吞并小国、弱国,然后秦国再攻打六国建立大秦形成大一统国家。秦始皇为了有效的统治全国建立了一套完善的中央集权机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设立郡县制,皇帝成为最高统治者有绝对的权利,中央政府机构首先是丞相,丞相负责辅佐皇帝治理天下,然后是御史大夫、太尉,其下设廷尉、治粟内史等诸卿,分掌司法、财务等,从地方到中央都有一套完整的体系。

2.秦朝的地方政府为郡、县两级。郡下辖若干县,县下还设有乡、里等组织。郡县的长官均由朝廷直接任命,郡县的属吏则由郡守、县令自行选用。为了巩固新建的中央集权体制,秦始皇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等。此外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为了保证中央的政令能快速传达到各地,秦国大力建造驰道与直道;还修建了雄伟的长城,用力抵御外敌的入侵;统一思想尊尚法家思想,焚书坑儒。

(二)巩固的原因

经济原因:以农业和家庭手工业为基础的个体小农经济一直是中国经济的主要形态。地理原因:中国疆域广大,人口众多,只有采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模式才能防止国家分裂。思想意识原因: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主张行王道和大一道的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民族原因:华夏族作为中国的主体民族具有较高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民族大融合趋势的发展。

二、古代手工业的发展进程

(一)矿冶业发展

1.冶铁业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的冶铁业在古代拥有着同时期世界领先技术,据记载我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掌握鼓风冶铁技术,而欧洲直到一千多年以后才有人运用冶铁技术。早在商周时期青铜铸造业特别发达,从三星堆文化遗址可知西周的青铜器技术让人叹为观止;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铸铁柔化技术;魏晋南北朝时期成熟的百炼钢技术和灌钢法可知当时冶铁业的兴盛;隋唐时期切削、抛光、焊接等工艺已经在手工业中普遍运用;明朝时期,冶铁业部分地区已形成大规模生产,比如广东佛山一天产铁量达到六七千斤;到清朝,广东冶铁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青铜铸造业

我国青铜器出现时间早,历史悠久生产技术水平在古代一直世界遥遥领先。夏朝时期的青铜器遗址暂未发现,不过商周时期是青铜器的繁盛期,商时期青铜铸造业有一下几个特点:规模大、官方垄断、技术先进。现今发现的大部分青铜遗址都在当时王都。周朝时期青铜器生产力进一步提高,产品也不仅仅局限于王公贵族,日用青铜器具增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用具都出现了青铜器,因此夏商周三代也叫被称作青铜时代。春秋战国时期能代表青铜铸造业水平技术的当属莲鹤方壶,分铸法打造的仙鹤、双龙耳等栩栩如生,体现出当时的手工业者技术之高超、思想新颖。

(二)纺织业发展

我国古代一直以来都是有名的纺织大国。六千年前黄河流域的坡氏族时期产生了麻纺织也;大汶口文化中晚期,丝织技术出现并有进一步发展,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丝织品的国家。在汉唐元明清等时期中我国纺织业不断进步,技术水平不断革新。汉朝时期新疆地区出现种植棉花,棉织业出现;南宋时期随着国家经济中心南移棉织业在江南如雨后春笋,人们生活中的衣物品棉织逐渐代替麻布。

(三)陶瓷业发展

中国现在英语中被译为“china”,而这个单词的原义就是“瓷器”的意思。早在原始社会,比如半坡的彩陶、大汶口的黑陶和白陶等都是十分漂亮精致的物品;在商周时期我国陶瓷技术有了质的飞跃;而魏晋南北时期出现的北瓷可以说是我国制瓷业的里程碑;隋唐的陶瓷已闻名世界,在非洲一些遗址中都有出现唐三彩等当时著名瓷器;北宋的制瓷技术已是登峰造极,当时的定窑、汝窑等五大名窑,景德镇的青白瓷畅销海外闻名遐迩。

(四)造纸业的发展

我国“四大发明”之中就有造纸术,据考证造纸术最早出现在西汉时期,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绘有地图的纸是当今世界公认的最早的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使造纸成功率更高促进了造纸业技术的一次革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纸张细白质薄,因为携带方便轻薄、而且当时纸张生产量大大提高,纸张渐渐取代了繁重的简牍,成为社会主要的书写材料。造纸术的发明促进了整个世界的文明发展进程,为世界文明的交流,加载,传播等起着巨大作用。造纸术首先由我国传入毗邻的朝鲜、日本;在8世纪作用从大唐向西方传到大食,经阿拉伯再流传到欧洲、北非等地方。

二、手工业与大一统国家的相互关系

统一国家制定各种政法政令来促使手工业得以长存和发展,如秦始皇和汉武帝的大一统,在经济上统一了货币,抑制物价,手工业上统一了度量衡,盐铁官营。不仅保障了官营手工业的长足领导地位,也保障了私营手工业的竞争存在。

比如秦始皇统一的度量衡。古代商鞅变法前,秦国各地度量衡不统一,官府统一了全国度量衡标准,指定一样的度量衡器具并强制全国统一施行。1标准尺约合今0.23公尺,1标准升约合今0.2公升。统一斗、桶、权、衡、丈、尺等度量衡。要求秦国人必须严格执行,不得违犯。

造纸术的发明对国家大一统起着重要影响,对于文字记载和传达政令是非常重要的载体。造纸术的发明和推广,对于世界科学、文化的传播产生深刻的影响,对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有了文字之后,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个很好的载体。造纸这项化学工艺的发明不仅仅是对中国历史文明有着巨大贡献,它对整个人类文化的传播和发展都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三、总结

我国古代手工业当然不仅仅上述几大行业,还有很多其他手工业都值得注意,比如像造船业、制漆业、制盐业和青铜业等等。虽然我国古代手工业在当时社会曾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是因为统治阶层不能与时俱进始终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把手工业一直当做农业的附属,这严重的阻碍了我国生产经济水平的发展。在明清时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产生但是缓慢发展,始终没能进入手工工业时代,导致近代史上被列强入侵欺负,对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产生了消极影响。借古思今,我们应该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不断调整好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二者之间的关系。(作者单位:苏州科技学院)

猜你喜欢
民族融合手工业
近四十年来国内辽金民族融合问题研究综述
技能的改进与资源的获取——以土族《格萨尔》中的传统手工业为例
民族融合视域下的元代民族诗人题画诗刍议
为何用“民族交融”替代“民族融合”?
中国近现代手工业史及资料整理研究
吉林省手工业合作联社第九次代表大会在长春召开
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与合作社管理的政治化转型——以慈溪县为例(1953—1956)
清末至民国赣西北手工业与区域社会变迁
宋元以来桂林回汉饮食文化交流与民族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