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言象外

2015-05-30 10:48桑尽东
当代人 2015年4期
关键词:认识论素描相似性

桑尽东,字书东,又名尽冬,斋号“解庄子”。1956年生,河北唐海人,1982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主修中国画。系中国石油画院一级画师,中国石油美协理事,华北石油美协副主席;河北美协会员,中国乡土作家协会理事。

长期致力艺术与科学思维研究,于《羲之书画报》发表艺理文章30余期。修气功,喜诗画,擅人物、山水、花鸟,创融雪山水画和形意马。

国画作品曾获中国美协等颁发的一等奖两项,佳作奖、优秀奖各一项;中国艺术研究院颁发的一等奖一项。

美术行为当追求“大时空艺术”观,用大科学观念来解析艺术,用艺觉思维来解悟人生。绘画是艺觉科学,是探讨天地人之间“和谐与美”的转维、混元图式。于异类维元里,它构结着真景的象征层面;表达着内构机制与外象图式间“道构”层面的大象混元……

素描潜境界

艺术境界与造型修养息息相关,个性化造型理念乃美术家立艺的特有标志。作为造型基础,素描是潜藏于作品深处的“灵元笔触”。它利用视觉信息的“某种相似性”来实施“维度错觉引导”,使人于二维平面媒介上“再现”对三维形象的认知。好的素描,不仅恰如其分地“误导”人的空间感知,也蓄意地“蒙骗”并激发人的情志。

理寓象征行

寻求艺觉的思维意识乃是探究“大时空艺术”的又一目标。随着系列研究的深入,笔者相继提出诸如“象征认识论”“象思维”“相思维”“艺觉思维”等一系列有别于常规逻辑形式及认知规则的思维方法,撰有十多篇相关论文。

其中《征象显相与象征认识论》提出“象征认识论”这一全新的艺觉认知方法论。它所依循的已不再是“是与非”的二元逻辑,而是基于“相、像相似性”原理的一元逻辑形式。这里没有是非之争,判定标准乃是印象之“像”与事物真“相”间的相像性(相似性)程度之高低、远近。如若事物本体为“相”,人的印象为“像”,则思维认知方式可定性为“象征”。

丹青诗怀里

笔者常作小诗来为自己的艺术传递情志,缝合时空;毕竟绘画需要“诗补”“诗疗”。

以稚诗聊以小酌,品味生命。在小诗《咏月》中吟道:“笑洒人间霾自吞/贫寒酷暑一视同/常借秋雨来净影/光明正大度一生(1981年)”,表达一种修身情怀。小诗《石人沟》即景道:“巨马河畔闻鸡鸣/六渡五合雾中行/红衣遥指南山外/石人沟中将相咛(1987年)”,记录一段特殊的写生经历。也常以诗来深化、补充自己的创作意景:2009年创作的《形意马》小诗系列从多维度将绘画难析之义诉诸五言,“天生有野驹,千里纵放蹄。不屈自然养,飞云比高低。(《不屈野性》)”;“碧海映流星,电掣傲苍穹。耀然留不住,桀骜草原风。(《桀骜不驯》)”;“野种降草原,天性喜不坦。踏破蜂花丛,播香千里远。(《千里播香》)”;“排山倒海势,卷土霹雳风。仰天长嘶啸,满目乾坤空。(《天马行空》)”。“野性、不驯、播香、行空”四性合一,对中国画“形意马”之美学境界作了象征性地描述。

(责编:刘贤)

猜你喜欢
认识论素描相似性
一类上三角算子矩阵的相似性与酉相似性
初夏素描
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阐释的认识论困境及其终结
浅析当代中西方绘画的相似性
武汉素描
基于信息技术哲学的当代认识论研究
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看马克思认识论的变革
素描
凡·高的早期素描
藏传佛教认识论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