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贾璧,华北首树抗日政权

2015-05-30 10:48李海荣
当代人 2015年4期
关键词:裕民胡同抗日

李海荣

2015年——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我们纪念抗战胜利,追忆英雄的河北人民与日本侵略者殊死斗争的峥嵘岁月。2015年第4期至12期,本刊“古村古镇”栏目将对河北境内那些经受抗日烽火洗礼的古村镇进行特别报道。

磁县北贾璧村是一个既有古风古韵,又有光荣革命历史的村庄。它位于河北省南部,太行山东麓,地处磁县西部山区,距县城40公里,是典型的山区农村。北贾璧乡人民政府就设置在该村。据县志记载,北贾璧村在汉朝光武帝时建村,距今有1700多年的历史。村内名胜古迹遍布,有保存完整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磁州窑遗址”,有明清和民国时期建筑多处。抗日战争时期,华北最早的抗日民主县政府也设立在北贾璧村,现多处革命遗存保护完好。2012年12月,北贾璧村被列入国家第一批传统村落名录。

抗日烽火从这里燃起

我们一进入村中,便看到七八个老人在街角聊天晒太阳,当我们上前说明来意,85岁的蔺洪礼老人便主动要求给我们做向导。

北贾璧是连接晋冀鲁豫的主要通道,20世纪30年代前后,杨秀峰、田裕民、马力等同志,经过艰苦奋斗在北贾璧村成立了磁县西部山区第一个党支部。以北贾璧村为中心,在西至涉县、东至临漳、北至武安、南至林县的土地上建立起红色革命根据地并成立了中共武南县县政府。随着根据地的扩大,给养辎重成了问题,党中央八路军总部派邓小平、习仲勋等领导来贾璧村考察,当时就住在张义亮、张义有家。不久便在中贾璧村正式成立了八路军兵工厂。在抗日战争后期,解放战争初期,贾璧兵工厂所生产的枪支弹药等武器均由村民配合送往前线,这里的百姓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很大贡献。

蔺洪礼带我们来到北贾璧村一条东西胡同里,在东西胡同与南北一条窄胡同交汇处的东南角是一处碾坊,碾坊门口的墙上展板上写着“抗战石碾”。老人说,这个石碾的功劳可大了,听老辈人讲,这个石碾是清朝时期留下来的。战争年代,部队上的人就是靠它来碾米碾面的,后来不怎么使用了。近些年又流行起什么石磨米面,偶尔还有附近村民来这里碾些米面吃,吃起来口感好。

顺着石块铺就的窄小胡同向南走,就来到了北贾璧乡抗日民主县政府旧址。这是清末民初的一处民宅,宅院坐北朝南,北屋为两层楼房,东西厢房相对应,共计房屋34间,占地约350平方米。据旧址墙上文字介绍,自“七·七”事变之后,田裕民、王维纲、张锡珩等革命志士,念国事之危殆,思拯民于水火,于是聚合志同道合之士,于1937年11月1日,在北贾璧村阴沟寺院内召开了全县村长大会,成立抗日民主县政府,在华北首树抗日政权。经民众推举,田裕民为县长,李巨川任秘书,之后迅速成立了由工人、农民、青年、妇女、商人等各阶层人士组成的抗日救国会,磁县抗日后援会,先后组建起10余支抗日武装,青年民兵达数万人。为组织发动社会各界力量、结成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起到了示范和引领作用。为抗击日寇,中贾璧村父老乡亲,举家出动,一日三班碾火药;南贾璧村老爷庙里熬火硝;北贾璧村南大场搞铸造;十三亩地制枪炮。当时王看村至北贾璧村小铁道9公里,南贾璧村至观台小铁道20公里,专门用来运送军火供品。在抗日民主县政府的领导下,抗日烽火迅速燃起,革命仁人志士与日寇展开了面对面的斗争,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涌现出一大批抗日热血儿女,为中国人民的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为百姓谋幸福的人,百姓永远会怀念他。1975年2月13日田裕民病逝,终年75岁,为了缅怀田裕民的丰功伟绩,北贾璧村在村西半公里处建立了一座田裕民抗战纪念碑亭,石碑高4米、宽1米,碑下有六角底座,碑后面刻碑文。

在北贾璧村的南马鞍场内还树立着一尊“烈士纪念碑”,此碑与八路军兵工厂旧址临近。碑高4米、宽1米,碑下有六角底座。碑的正面撰刻有北贾璧村的抗战历史和北贾璧村历代英豪的光荣事迹。这两尊纪念碑都建于抗战胜利后,碑亭现保存完好,已列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蔺相如后裔北方祖源

蔺洪礼边走边给我们讲村庄的来历。北贾璧村形成于汉朝时,关于村名的来历,相传与汉武帝刘秀有关,当年刘秀走南阳时路过这里,看见一座石碑,走近时,碑面无字。刘秀说,原来是座假碑。后该村取谐音为贾璧,他们属北贾璧。明洪武年间始,蔺氏到此处落户。据蔺氏家谱记载,蔺氏祖居邯郸,寄住羌村,为避兵祸,移居磁州北贾璧村。北贾璧村现有6000多人,其中蔺相如后裔有5000多人,被誉为蔺相如后裔在北方的祖源地。

上面所说的抗日民主县政府旧址所在的那条窄胡同,村里人叫它观音堂胡同。此胡同自北向南、自东向西呈现曲尺状。北高西低,落差6米之高。观音胡同共有15座民宅,以蔺姓为主。自清代以来北贾璧的文人墨客、显赫的富裕户,大多都出生在这个胡同。因此人们还把此胡同称作“官台胡同”。又因为观音堂胡同是这一带革命的核心地,又被后人称作“红色胡同”。

北贾璧村的三节楼也是村中独特一景。三节楼始建于宋朝末年,位于村正中心马鞍场内,曾为村中学堂,现闲置。三节楼,因是三层重檐而得名,最上面一层一座小房子,后各代都进行过修缮。现在的三节楼是明代建筑风格,台基边长10米,呈长方形,台高2米,面阔三间。蔺洪礼老人笑着说,北贾璧村自南向北呈船形,而三节楼正位于北贾璧村船形中心位置,就像北贾璧村的船舵一样指挥着北贾璧村的航向,给北贾璧带来好运。

在北贾璧村南,还有建于明朝永乐年间(公元1416年)一座关爷庙,占地面积60平方米。庙内有正殿一间,均为传统的砖木结构建筑,正殿高6米,三铺顶,山墙正上方有精美石雕,装饰华丽。殿内关羽塑像居中,高2.5米,左有周仓,右有关平,墙上是描绘关公故事的重彩壁画。

漫水桥和拱桥是北贾璧村中有名的两座古桥,均建于光绪年间。漫水桥建在村中的一条河沟上,呈东西走向,是沟通东西两岸居民的交通要道。漫水桥始建于清朝光绪二十年,在漫长的岁月中,这两座桥虽然经历过无数次洪水冲击、岁月侵蚀,至今仍安然无恙,依然是两岸群众生产生活的重要通道。

精美的古建民居

北贾璧的古民居建筑大多建于民国时期,有一部分是明清时期的建筑。古民居以四合院式的单体院落为主,也有较为复杂的复式院落。因为民居依山而建,房屋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层层叠叠,看上去颇为壮观。村中河道的两旁现保存有相对完好的传统民居,建筑风格古朴精美,细节处刻意雕琢,匠心独运。虽然房屋都是青石或青砖盖瓦,但门窗、影壁都雕刻得很精美,并且保留了许多文字、花纹砖雕。在日常生活中,这里的人们早已习惯了爬坡下坡登台阶,习惯了石板路面,习惯了居所与山石为伍。特殊的生存环境,造就了北贾璧人朴实豪爽的性格,吃苦耐劳的秉性。

村中较为典型的古民居有蔺祥川、蔺清宣、蔺维生、蔺利勤、杨玉生、范存英、蔺武堂等十几座宅院,大都为典型的北方四合院格局,院落宽绰疏朗,四面房屋各自独立,又连接彼此,起居十分方便。门前都有青瓦砌成的门沿,大门为木制门。街门上方有的是二层门楼,有的是一堵高高的门面墙,上面刻有体现富贵、吉祥、平安的文字。有的街门出檐,檐下有斗拱,门头上横向排放着砖雕花卉做装饰。宅院内各房门都开向院中,一家人团团圆圆,和和美美,其乐融融。在正房和厢房之间有小院,可植树栽花、饲鸟养鱼,尽享大自然的美好。

现在,为加强传统村落的保护工作,全力打造国家历史文化名村,北贾璧乡政府对北贾璧村的古建筑古文物等所有历史遗存实施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

(责编:刘贤)

猜你喜欢
裕民胡同抗日
抗日小英雄杨杨
周裕民
抗日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
毛泽东:匡裕民受了一惊,蒋介石丢了一县
荀子的经济思想
光阴,在胡同中流逝
最不像胡同的胡同
Preserving and Honoring Beijing’s Hutongs
胡同凶案
抗日英烈马威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