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地区设施蔬菜栽培发病原因分析及防治技术

2015-05-30 10:48王淑琴
吉林蔬菜 2015年4期
关键词:土壤温度病虫病菌

王淑琴

理论上讲,在设施内栽培蔬菜,因其设施封闭性能良好,病虫害不容易传播,只要技术措施得当,病虫害比露地栽培轻,甚至可以做到不发生病虫危害。但目前事实上,设施蔬菜栽培发病率有越来越重的发展趋势,因此,了解发病原因并结合栽培管理措施进行综合防治对于生产无公害绿色食品、确保人民吃上健康蔬菜具有重要意义。

1 设施栽培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

1.1 温、湿度管理失误

目前绝大多数菜农都是在上午10∶00左右开始通风,早晨、夜晚封闭风口,结果室内温度低、空气湿度高。而大多数真菌性病害和细菌性病害发病的适宜温度多在15~26℃范围内,空气湿度需达90%左右。如此管理,室内温度长时间中处于20℃左右的低温高湿环境条件下,恰巧适宜灰霉病、霜霉病、白粉病、各种疫病、多种细菌性病害的发生与发展,所以病害必然多发。

1.2 土壤温度低

冬季生产土壤温度低,使土壤温度长期低于20℃。土壤温度低影响根系发育,根系活性和吸收能力差,植株抗逆性差,特别是抗病性差,病害容易发生。

1.3 消灭和控制病虫源意识差

几乎所有的温室,室外都散放有病虫叶、病虫果、秧蔓等各种作物的残体,这些作物残体存有大量的病菌、和害虫,如不及时深埋、沤肥或烧毁,让其存在于温室的周围,就会不断地向外释放病菌、虫害。操作人员从旁经过,身上会带有病菌,进入温室后会传染给室内作物,引起发病。温室通风时,病菌、害虫还可从通风口传入,危害作物。

1.4 随着温室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作物种类、品种的逐步增多,在病虫害的防治上,存在着诸多问题。

1.4.1 大多数菜农在病虫害的防治上单纯依靠化学防治,只注意喷洒农药治病、灭虫,不注意运用农业、生态、物理等综防措施,不注意提高作物自身的抗逆性、适应性,使作物自身对病虫危害产生较强的免疫力。

1.4.2 大多数菜农不注意或极少注意封闭温室,各温室之间的操作人员经常地相互串走,随便进入对方温室,给病菌、害虫的传播提供了方便、提供了传播载体,结果是一室得病,全村传播,无一温室能够幸免。

1.4.3 不实行轮作,多年来只栽培一种作物,每年换茬时又不注意实行高温焖室,铲除室内病菌和虫害,造成多种病菌、害虫在室内长期孳生发展,特别是根结线虫的大量发展,给温室的病虫害防治增加了困难、增加了用工、提高了成本。

1.4.4 用药时不讲科学,不问病虫害种类,不管药品性质,几种农药非科学混配,并随意提高使用浓度,非但不能有效地防治病虫害,反而对作物本身造成了严重的药害。经调查,发现90%以上的温室作物都有不同程度的药害发生,这种现象的发生,严重影响了作物正常的生长发育,引起了作物产量的急剧下降,造成温室栽培投资高而经济效益低下。

以上种种不合理的做法数不胜数,长期以来,它不但不能有效地防治病虫危害,反而大幅度地提高了温室栽培的成本,增加了用工,降低了产量和经济效益。

2 采取措施

2.1 严格执行植物检疫法规

植物检疫是国家为了防止农作物的危险性病、虫、杂草随同农产品传播蔓延,保障农业安全生产和保证对外贸易顺利发生所采取的措施之一。

2.2 选用抗病品种

同种蔬菜的不同品种,往往受同一种病为害程度不同,有的不受害,有的受害较轻,有的受害就严重,这是因为蔬菜的不同品种具有不同抗病的能力,利用作物这种抗病的特性,是防治蔬菜病害最经济有效的方法。

2.3 选用无病种子和种子处理

选饱满、均匀和优良种子播种,播前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

2.4 培养无病壮苗

育苗时要进行培养土消毒,最好用营养钵育苗。加强苗期管理,注意增光保温和通风除湿,及时调换秧苗位置,保征幼苗齐、匀、壮,发现病菌及时拔除或喷药除治。

2.5 加强栽培管理

清洁田园,清除病菌浸染源;避免重茬,实行轮作;高温闷棚;加强肥水管理,施足腐熟农家肥,增施磷钾肥,深耕细耙,促进根系生长,增强蔬菜抗病力。科学灌水、放风,一般在晴天上午灌水,最好小水勤灌或滴灌。

2.6 提倡不同类型、种类的农药合理交替和轮换使用,防止病菌产生抗药性。在生产实践中应着重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2.6.1 对症下药。农药化学性质不同防治对象和效果也不一样,即使防治范围比较广的农药,也不是对所有病菌都有效。

2.6.2 适时用药。一般在发病初期施药,每隔7~10天1次,连续2~3次。

2.6.3 准确掌握用药量。切忌配药时不称、不量随手倒,任意加大药剂浓度和用量。

2.6.4 视天气用药。气候条件常影响药效,气温高施药量就应适当减少。

2.6.5 合理混用农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农药混合使用,可以同时兼治几种病害,并可防止蔬菜产生抗药性,但不是所有的农药都可任意混用,必须根据农药的性质合理地配合使用。应注意农药混合后不应产生不良的化学反应和物理反应,使药剂分散失效、乳剂破坏、产生沉淀等,对蔬菜也不应产生药害,大多数农药混用后互不干扰,有的还可改善药剂的理化性状,起到增效作用。

2.6.6 避免长期、连续、单一使用会导致病原菌抗药性产生。

2.6.7 注意安全间隔期确保农产品安全。

猜你喜欢
土壤温度病虫病菌
果园病虫无公害防治助农提质增效
玉米中后期病虫防控技术
选用对口药剂 适期防治病虫
小病菌影响鸦片战争
辽东山区3种人工林土壤呼吸对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的响应
头状茎点霉病菌的新寄主高粱及病菌的检疫鉴定(内文第98~101页)图版
油茶炭疽病菌拮抗木霉菌的分离与筛选
管群间歇散热的土壤温度响应与恢复特性
病菌来了 快穿好防菌衣
果树病虫藏在哪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