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丁景唐的编辑思想对现代编辑工作的启示意义

2015-05-30 10:48张盼第
参花(上) 2015年4期
关键词:报刊杂志工作

张盼第

丁景唐是当代出版界优秀的编辑出版家,一生有60多年的岁月与编辑工作结缘。半个世纪的编辑实践使丁景唐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独特的编辑风格和编辑思想。第一,强烈的史料保存意识。丁景唐多年来编辑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保存已经出版的文学史料,严谨的治学态度使得他确保每一份史料的真实性。第二,积极传承文学精华。丁景唐对文学史上的精华十分重视,无论是接办《联声》,还是续编《大系》,丁景唐都保持原有编辑方针。坚持从最初的版本和报刊上发表的原作中选择作品,力求保持作品的原始面目。第三,治学严谨,编辑严肃认真。作为总编辑,丁景唐特别注意贯彻出版工作的方针和出版物的质量。没有把握的书稿,决不贸然签字发稿。待共同商讨,权衡社会效果或查阅参考书后才发稿。第四,乐于培养文学新人。丁景唐在编辑工作中尊重作家,对作者不存在门户之见,不以个人喜好、亲疏关系进行取舍,只以稿件质量作为取舍标准。他很爱护青年人,从早期的编辑工作开始,就很注意发表新人新作。

丁景唐的编辑风格和编辑思想对现代编辑有着毋庸置疑的启示作用,对现代编辑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现代编辑要重视作品的社会效益

在商品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我国报刊杂志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然而,报刊杂志界中的浮躁风与庸俗习气日益严重。为逐利而降低品位,企图以新奇猎艳吸引读者,内容苍白、肤浅。报刊杂志是为读者服务的,传播先进文化是社会主义国家报刊杂志应有职责之一,为读者提供健康有益、对读者有所启迪作用的报刊杂志,是对编辑的共同要求。

丁景唐无论是早期还是后期编辑工作,都是权衡社会效益而进行的一系列的编辑出版活动。在编辑活动中要重视社会效益。因此,一方面报刊杂志作为社会文化引导和积累的载体,也只有提高作品的文化含量,提升编辑精神境界和编辑理念层次,才能更好地满足读者的精神需要。另一方面,只有不断进行文化开发,增加文化含量,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质量,树立品牌,增强竞争优势。从长远的发展来看,只有不断增强作品的文化厚重感,才能具有不断吸引读者的魅力。这样的报刊杂志在市场的竞争中就具有坚实的基础,才能够占领市场、健康发展。

二、注重培养文学新人

丁景唐作为编辑注重扶持文学新人,注意发表新人新作,把培养青年作家青年编辑看做编辑工作的内容之一。从他上世纪40年代编辑《小说月报》,发起大中学生征文起,就注意认真阅读青年作者的来稿,并亲自动手为他们加工修改。诗人袁鹰、翻译家董乐山、作家左舷(吴宗锡)、苏隽等在当时都曾得到他的帮助。如今,还常为一些年轻的同志的作品做雪中送炭或锦上添花的工作。丁景唐是研究瞿秋白的专家,完全可以单独出版自己的文章。但他却主动提出和近年来在瞿秋白研究中涌现出来的三位年轻同志合作出版了一本颇具特色的《瞿秋白研究文选》,以纪念瞿秋白烈士就义五十周年。四人署名,文史合一,全面评价一个历史人物的学术专著,在学术界是不多见的。这种大力推荐和提携新生力量的伯乐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提倡。

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编辑,眼光只盯着少数的名家,以能约到名家的稿件为荣,不重视新人新作,这种编辑行为有一定局限性。编辑作为“把关人”,代表社会给予作品一种评判,就要求编辑对作者不存在门户之见,不仅要团结知名作家,更要善于不断发现新人新作,能够认真负责地给他们看稿,指导他们创作,帮助新人成长,并把它看做编辑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编辑要走出编辑部,主动同作者交往,或约稿,或谈稿,指导他们写作,了解作者的写作进程,善于发动、激励他们写作的热情和兴趣。对他们的处女作,编辑更要细读全文逐段逐句反复推敲,按照刊物质量的要求悉心给予指导。编辑既要慎于拔尖,大力扶植少数突出的青年作者脱颖而出,又要乐于育苗,积极创造条件,使更多的后来者居上。编辑要从文学事业发展的大局出发,有宽广的胸怀,强烈的伯乐意识,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提出明确的培养新人的指导思想,把发现培养文学新人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崇高职责。

三、编辑要有独特的主体意识

丁景唐当时参与编辑的《莘莘月刊》是党领导的唯一的学生刊物。这份刊物在上海沦陷时期地下党领导的学生工作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四十年后,丁景唐回忆道:“四十年后,我重新翻阅了四期《莘莘月刊》,觉得它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没有刊登过一篇倾向敌伪的文章,也没有发表过一篇过火的‘左倾幼稚病作品。它按照我们当时确定的办刊指导思想进行工作,办的较生动活泼,富有青年学生的特点。”[1]

作为编辑应有鲜明的主题意识,独立见解,敢于触及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只有这样的编辑才能在他的刊物上源源不断地推出能够反映时代精神、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好作品、勇于讲真话,道真情,彰显贴近性;只有这样有关现实生活展示的人道人际、人情人性,才会成为读者乐于接受的内容。在言论自由、追求个性、真实自我的时下,报刊就更不可远离现实。作为编辑,更坚持贴近生活,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建民族精神,践行时代精神为己任。编好刊物,出好作品。

四、淡泊名利,勇于奉献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强烈的冲击,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市场经济的多元性、开放性、趋利性,商品大潮对文学创作和严肃文学期刊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挑战。一些编辑难耐清贫寂寞,为名利所动,不安心于编辑的本职工作,责任心不强,审稿不仔细认真,草率了事,随意否定来稿。虽然这是个别现象,但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了当前的一种浮躁倾向。因此,对编辑来说,发扬踏实敬业、乐于奉献的职业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树立高尚的人格和崇高的信念,才能办出有益于国家、有益于人民、有益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刊物。报刊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更应当是引导民族思想发展的火炬和旗帜。体现先进思想、先进文化和先进生产力的思想追求,是编辑工作者应具有的使命和责任,尤其是在如今市场经济下新形势、新境遇中,丁景唐的编辑思想和编辑实践更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总之,要想在编辑事业上有所作为,就要以丁景唐为榜样,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编辑要坚持对社会、对读者负责的精神,克服“短稿认真看,长稿随便翻,熟人的稿子優先编”的不良作风。在处理稿件时要一视同仁的对待来稿,注重质量,坚持编辑的职业道德,不搞“关系稿”,“交换稿”,“照顾稿”,实行一稿三审,不能随意的否决来稿。改稿也要审慎,对稿件要认真研读,仔细推敲。对于投稿中的不正之风,如剽窃他人的成果,一稿多投,拉关系现象等,应该坚决予以抵制,不能随波逐流,不能重“关系”而轻质量,给不合格作品开绿灯。编辑工作是要求奉献的职业,如果一个编辑一味计较个人得失,为名利所困,终将是一事无成。

【参考文献】

[1]丁景唐.<回忆莘莘月刊>,<抗日风云录>(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2]丁景唐.犹恋风流纸墨香——六十年文集[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

[3] 韦泱. 纸墨相伴七十载——记丁景唐编辑出版生涯[J]. 出版史料 , 2007.

[4] 陈挥.编辑?学生?战士[J].编辑之友,1985.

(作者单位: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科员,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刘冬杨)

猜你喜欢
报刊杂志工作
复制,粘贴
引导学生阅读英语报刊杂志的几点体会
信息时代的报刊杂志管理初探
园废年深竹不生
不工作,爽飞了?
阅读英文报刊杂志对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性
选工作
厌烦工作了该如何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