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训练作为高校贫困学生资助工作中“心理资助”途径的研究

2015-05-30 09:23王芳
课程教育研究 2015年4期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拓展训练

【摘要】随着各高校逐年扩大招生,贫困大学生作为大学生中不容忽视的特殊群体,其数量也在大量增加。为了帮助这些贫困大学生获得更多的高等教育机会,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高校贫困学生助学政策,这极大满足了贫困大学生群体的“求学梦”。然而,伴随着高校资助工作的开展,贫困大学生的种种行为问题表现,也让越来越多的专家和教育者开始意识到对于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工作不能仅仅停留在“物质资助”上,及时开展有实效的“心理资助”工作已“迫在眉睫”。

【关键词】拓展训练 心里资助 贫困大学生

【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构建高职院校资助育人机制的研究与实践》(一般课题 JG13EB01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4-0164-01

一、高校贫困学生的行为问题与心理健康现状

近年来,随着贫困大学生问题行为的日益突出,也引起更多专家、学者对其问题行为产生原因及其背后潜在的心理健康原因给予了更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一)高校贫困学生“不容忽视”的问题行为

2012年7月,陕西科技大学生活区两名同学因助学金评定发生矛盾,致使其中一名学生被刀捅伤后不幸身亡。这起校园暴力事件引起了全国的关注,人们在评议高校助学金评定问题的同时,也注意到这些“寒门子弟”不仅处于经济危机,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也令人堪忧。

同时,伴随着这些国家助学政策实施,贫困大学生表现出的“虚报、编造家庭困难情况;部分贫困学生拖欠学费;助学贷款逾期不还”等等诚信危机问题,也让人们开始思考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这里除了有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家庭教育缺失、学校教育的不完善等等原因,贫困大学生心理素质也亟待提高。

(二)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

我国学者对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大量细致深入的研究,众多研究不仅指出了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普遍低于非贫困学生的研究结果,同时还指出了他们还存在着区别于普通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多数研究表明高校贫困大学生在焦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和精神病性等因子方面表现突出。因此,高校不仅应高度重视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培养,更应采取有效方法提高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拓展训练对高校贫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意义

拓展训练作为一种全新的体验式学习方式,不仅能促进广大普通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而且对提高贫困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心理健康水平也非常有效果。

(一)接受困难,正视自我

部分贫困学生的敏感、脆弱的自卑感不单是源于家庭的贫困,还有对大学学习、生活环境的不适应,多元化评价标准让一直秉承“学习好才是好学生标准”的贫困学生出现价值体系的混乱,加之学业的压力等均加剧了他们的心理问题。以抗挫折为主题的拓展训练,让贫困学生重新对其所面临的生活窘境进行积极诠释,而这恰恰是物质资助所无法达到的教育效果,对于有形的物质,这些贫困大学生还需要从生活中学会接受困难,赋予这些困难更加积极的意义,这样才能帮助这些学生真正从心灵上获得成长,从而认识到生活的困苦不能否定其做人生存的积极意义。

(二)走出贫困,拓宽视野

“学习好”对很多贫困学生来说,不仅是对他们自己,也是对他们的家庭来说唯一摆脱贫困的出路。拓展训练中“空中抓杠、攀岩、天使之手”等等个人挑战项目,帮助贫困学生暂时放下生活的困苦、疲乏,而专注于这些有难度、具挑战的拓展项目,让他们在挑战体能、智力之外还挑战了心灵。伴随着挑战的成功,那一刻的激动体验让他们内心收到巨大的震撼,使他们认识到摆在面前那些像大山一样无法撼动的困难正在出现“裂痕”,而分享环节又将成功体验与生活实际进行链接,让他们视野更加开阔,也认识到人生存在多种可能性。

(三)学习新的心理行为模式

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中都有“团结”这两个字。而对很多贫困学生来说,他们不仅要承受着来自家庭和周边环境的压力,更是对未来生活充满了担忧,在“温饱都成问题”的艰辛求学路上,哪还有时间去“团结”同学,这也使得他们在人际交往上出现一些问题。而拓展训练强调“团队”,它为这些贫困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团队参与的学习机会;它通过团队活动深层挖掘团队精神,通过团队和每个成员不断发现团队和自身的不足,并不断敦促团队和个人做出更好的改善,这些平时没有集体融入感的贫困学生开始建立了团队意识。在团队的成长过程中,他们也不断学习新的行为模式,进而获得心灵成长和人格的完善。

三、拓展训练在高校贫困学生“心理资助”工作的实施建议

(一)创造适合贫困学生心灵成长的良好环境

为了给贫困学生创造一个真正适合他们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结合团体心理学的原理,可以在拓展训练对象上,进行合理设计。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要注意两点:一是对于贫困大学生来说,并不愿意被其他同学特殊关注,因此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尽可能不采用团体咨询中的同质团体辅导团体,这样容易给他们贴上“贫困”的标签,更容易使他们因角色认同而丧失将挫折化作生命成长的积极营养品的机会;二是合理建设成长团队,模拟现实生活情况,便于学生获得最真实的自我形象,建议选择心理委员、学生干部、普通同学,甚至可以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还可以选择部分家庭富裕的学生组成的促进彼此成长的小组,这样才能帮助所有学生从中挖掘新的成长意义。

(二)重视贫困学生自助教育,突出“能力资助”

由于诸多原因致使各高校对贫困学生心理援助工作一直处于滞后状态,而贫困学生的心理问题又有其独特之处。因此,面对目前的困境,高校对贫困学生开展心理援助工作中应加强贫困学生自助教育,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调试,正视自我,建立自尊、自强、自立的意识,同时加强提高他们适应社会发展的实际能力,培养创业意识,使学生在“他助”与“自助”进行有效结合,寻找适合自我成才的道路。在拓展训练中,我们要注重突出自我突破,同时要适时培养学生提高应对生存的技能,提高人际交往、自我管理、抗挫折等能力提高,让学生意识到只有依靠自己的能力创造出的财富,才是他们真正的出路。

(三)建立一套完整的拓展训练体系

当前,社会上有许多类似的企业内训(如EPA,员工帮助计划)及针对青少年心灵成长训练营等高昂的培训费用更是让贫困大学生“望尘莫及”。为了这些贫困大学生获得心灵成长的机会,高校需要建立一套分阶段、分层次的系统拓展训练体系。它将包括自我认知、心灵成长和职业生涯三个阶段。当他们顺利进入高年级,即将步入社会,我们通过职业生涯拓展训练模拟日常工作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情景,设定不同的角色,让学生有机会体会到不同角色下如管理、领导、沟通、协调等多方面心理素质和能力的要求。通过这些模拟情景,提高自身综合实力,使学生在拓展训练中获得系统的锻炼和提升的学习机会。

当前,已经有越来越多高等学校意识到对贫困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而拓展训练在这其中发挥的“奇效”作用,也将被更多学者证明。因此,虽然拓展训练在高校贫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但我们坚信会有越来越多的高校教育工作者加入到这项工作中来,其相关研究也会对帮助贫困学生培养健康心理素质和能力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大志.拓展训练对大学贫困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05.

[2]陈志远. 对高校贫困生助学贷款诚信教育的探讨[J].教育探索,2013(7).

作者简介:

王芳(1981.4-),女,辽宁沈阳人,研究生 ,讲师,研究方向:青年心理辅导、拓展训练。

猜你喜欢
贫困大学生拓展训练
浅析高校辅导员对贫困大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思考
基于发展型资助视角的贫困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研究
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拓展训练开展
拓展训练融入中学体育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