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体育教学有效衔接的思考与实践

2015-05-30 14:25周伟等
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 2015年4期
关键词:身心身体素质体育课

周伟等

【摘 要】注重发展学校体育运动,有效增强学生身心健康。虽然这是新时期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明确不变的主题,但是在目前现阶段中小学体育教学衔接过程中却出现了较大的脱节现象。为此,我们一是对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与特点进行静态理论思考的分析;二是对中学初一学生体育教学的充实和完善、促进与提高进行动态实践练习的探索,以使小学生进入初中后能尽快适应中学的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并全身心投入其中,积极地运动,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

【关 键 词】小学体育课,现状;初一体育课;实践;探索

注重发展学校体育运动,有效增强学生身心健康,这是新时期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明确的主题。虽然中小学体育是学校体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从小学到中学体育学习兴趣培养、身体素质发展、身心健康增强、运动技能提高,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身心运动能力的关键所在,但在现阶段中小学体育教学衔接过程中却出现了较大的脱节现象,没有真正起到承上启下、彼此联系、互相补充的桥梁与纽带作用。

一、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和特点的思考分析

小学体育课上学生是以基础性的教学活动锻炼身体素质为主,运动技能性的练习活动为辅,彼此之间虽有主次之分,但主要是体现学生兴趣化的游戏与情境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学目的是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增强身心健康。

小学现阶段的体育教学为素质体育教学。因为小学生没有文化知识与体育技能升学考试的身心压力和负担,所以从学校领导到体育教师,整体忽视了对学生体育锻炼健康身心方法的指导,不重视学生体育学习与锻炼身体良好习惯意识理念的培养。

小学体育教学过多地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发展,大多以兴趣化的游戏教学模式上课,属于情境教学的范畴。这是因为学生身体发育的形态机能还不够完善,生理各器官的功能调节还不够稳定,不能承担运动强度过大或过于剧烈的运动;大脑中枢神经的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性较差,不能承受较长时间重复单一性的强化练习内容。教师根据学生身体发展和大脑神经这两个方面的局限性,考虑到学生身体的实际情况,遵循学生天真好动的天性,虽然机械记忆、直观判断、好奇心与喜欢模仿、对教师依赖性等能力比较强,但是感知记忆、抽象思维、独立思考、分析理解、创造想象等能力比较弱;又因心智非常不成熟,情感变化比较明显,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薄弱等身心特点,教学过程中教师常以引导的方式来安排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相对简单,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比较轻松,以感情沟通为主线,侧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和引导。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表扬多批评少,教学的民主氛围比较融洽,学生学习与锻炼的心态轻松愉快,没有身心压力和负担。

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只注重教的主观性,忽视了学生学的客观性,过分地强调教学整齐划一的“统一性”。因此,教学方法显得机械、呆板,组织形式的单一性,使学生缺乏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因为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练习项目的示范动作比较少,所以学生缺乏和教师彼此之间示范的互动性,使学生对新学运动项目认识与了解的直观性欠缺,影响和困扰了技术动作要领的掌握,造成教学质量水平提高的瓶颈。

多数小学因为受到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体育专项经费的制约或发放少,建造或修扩建体育教学场馆直接受到较大影响与阻碍,被客观条件所限制和困扰,如场地、设备、器材少、学生人数多、教学时间短,造成练习项目技术教不完地教,学生学不完地学,学习和锻炼的时间少,单一化的统一教材缺乏灵活性、技巧性、多样性,缺少趣味性、艺术性、娱乐性、健身性;理论课时少,无系统性、针对性、实效性,缺乏给学生应该掌握有用的、相关的理论基础知识。各学校之间教学内容的实践与理论部分进度的快慢不同,教学练习的规范程度又不一样,造成本该接受与掌握的体育基础知识和运动基本技能存在着相当的差距。

农村小学教育教学因为工资待遇低,教学工作与生活条件差,所以师资紧张,各学科专业教师人员配置数额不足的问题比较严重。许多学校体育课的教学专职教师少,一般都是由兼职教师或其他代课教师担任。教师队伍不稳定,流动性较大,业务能力水平参差不齐,课堂对学生严格要求、科学管理的常规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对比城市小学体育课堂规范与有效方面差距较大。各年级体育课由于过多的自由活动,造成学生对正常的课堂教学不习惯,“无政府”状态的不良现象,在每学期每节课上的不断延续,并由此“发扬光大”,养成学生在体育课上习惯成自然地随意放任自由,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上体育课。

二、初一学生体育教学的充实和完善,促进与提高的实践探索

通过对小学体育教学现状和特点的思考与分析不难看出,小学体育教学具有素质体育教学的可取之处;但也有城乡小学不同学校因为办学经费、教育教学条件、领导对学校体育重视程度,体育教师素质业务水平、学生年龄小身心发育不完善对体育学习与身体锻炼局限性等各种因素所形成的综合差异性,这使小学现代体育教学良性的整体发展提高遇到了诸多问题。

在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有效周期内,小学体育是中学体育的基础,中学体育是小学体育的继续和提高。初一学生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水平的高和低、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掌握的多和少,一方面不仅影响到初中高年级体育教学的效果,而另一方面对初三学生参加毕业中考体育整体成绩水平也是一次全面的檢验。

西安交大附中和浐灞欧亚中学根据每年小学生升入初中后,身体素质差、体育知识缺乏了解,运动基本技能欠缺,体育实践能力不足,整体运动水平低等综合情况,一是在开学第1~2周时间内,对学生身体素质与体育知识技能进行摸底考查,以了解和掌握基本情况,在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中查漏补缺;二是在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中,注重加强学生对体育学习兴趣与学习习惯,体育锻炼健康身心方法的培养和指导;三是根据学生身体素质与运动技能的现状,有针对性地制定第1~2学期发展素质和提高技能的教学主次目标计划;四是课外体育活动辅导与体育家庭作业布置有机结合,构建校内外学生身体素质发展,身心健康增强,运动能力提高的良性循环体系。这四个教学发展和辅导提高的内容环节,为初一学生前期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的发展提高,后期初中高年级体育教学、体育学习、锻炼身体的认知实践,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

(一)开学两周内,考查学生素质、知识、技能基本情况,以查漏补缺

每年新入校的初一学生,分别来自西安市各区、县,省内各地、市、县。由于各地小学体育教学的不一致性,场地器材等客观条件的局限性,学生身体素质、运动能力水平的主观差异性,这就造成了刚毕业的小学生要按中学体育教学的规定要求上好体育课,因身心实际情况出入较大,彼此都不在同一起跑线上,所以要做到整齐划一,必然勉为其难。因此,根据多年来两校每年所招收的初一学生,首先是在开学两周时间内,考查学生身体素质、体育知识、运动技能,全面了解、摸底、掌握基本情况,然后在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该学的学、该补的补、该加的加、该缓的缓,其目的就是查漏补缺,使每届初一任课教师对新生的教学做到心中有数,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因为新生的体育教学应有个“过渡调整期”,不能操之过急,注重四个环节的安排与解决。否则,事与愿违。例如一是抓住每节体育课中的10分钟,有计划地科学练习学生身体各项素质;二是在每周三节体育课中,抽出其中一节课的1/2时间,进行国内外体坛有影响力度运动项目起源和发展、运动保健与损伤、膳食营养科学、比赛规则和裁判法等有关体育基础知识的讲座与辅导;三是充分合理利用体育课外活动时间分两步走,一方面对学生以班为单位,分组集中进行队列队形的训练,以增强学生一切行动听指挥的集体纪律良好意识观,另一方面组织和辅导各班学生参加跳大绳、跑步接力、球类游戏等各项集体或个人的比赛活动,发展提高团队协作配合与运动技能水平。长期以来,西安交大附中和浐灞欧亚中学注重新生入学时体育身心的实际,坚持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措施加以解决,顺利渡过了每年都要遇到的“现实困难”期,在初一两个学期的体育教学中变被动为主动。

(二)注重培养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和锻炼的积极性

小学生成为中学初一学生,随着年龄增长、身心发育、学习环境、知识更新、阅历积累等综合情况的改变,他们对体育的热爱、运动项目的喜欢、体育学习的兴趣、身体锻炼的乐趣都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因此,根据初一新生主客观两个方面实际情况的变化,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运动项目的乐趣,锻炼身体的指导都应有科学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平稳转移学生学习与锻炼的兴趣和注意力。这既是对学生体验体育身心教育中寓教于乐,乐此不疲,其乐无穷的动力源泉;同时也是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认知实践体育的“三基”、锻炼身心、增强健康,学习、掌握、提高运动能力和体育成绩的动机之本。这有助于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调动运动锻炼的积极性,构建初中三年体育教学中初一良好顺利起步,与初二、初三整体有效衔接,良性循环发展提高的以交大附中为主、浐灞中学为辅的教学创新特色模式。

教学案例一:初2015届、初2016届的初一学生在上新学期体育课时,我们将“体育2+1”项目引入到课堂教学。初一年级每周三节体育课,两节用于正常教学主抓学生身体基础素质的练习发展,一节用于开展体育选项教学来丰富与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练习。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运动项目;鼓励学生通过课堂教学、校外辅导、学校兴趣小组、自主学习及家庭教育等方式和途径进行运动技能学习,并负责抓好落实。根据学校体育场馆、运动器材的实际情况,组建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田径、武术、健美操、跆拳道等各类兴趣学习小组,充分利用每周四天下午三节课后的体育校本拓展课程,对学生进行各项目兴趣学习的指导。采用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学校领导对各项活动的开展情况不定时、不定期进行检查,并灵活增减活动项目,加大经费投入,注重实效性,从而逐步形成了交大附中的特色,为提高初一学生身体基础素质和体育学习兴趣,培养科学锻炼健康身心良好习惯的行为意识,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经过两年四个学期对两届初一学生的教学实践探索,两校“体育2+1”项目的选项教学已初见成效。两届初一体育选项教学探索模式都是延续到初二学年结束后才停止,初三学年因备战中考体育而不开展了。

教学案例二:在安排这两年每届初一学生每一学期的各项教学内容前,我们都要深入学生之中,了解与熟悉学生的兴趣爱好、态度个性、心理特点、实践能力等,针对同一教学内容,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和目标,将教学内容分解、分级、分层增减难度,让学生选择性的进行练习,不能一味强求学生必须完成教学内容与任务,真正做到了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虽然每一个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都有差异性,但为了学习积极向上与争取进步,不甘落后的共同性都是一致的。学生经过自己不断的实践,在学习中所取得不同程度“成功感”的价值体现,这对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主观能动性上好体育课,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这是因为学习的“成功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乐趣的催化剂。“成功感”会对每一个人兴趣的产生和保持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作为体育教师,必须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必须尊重每一个学生,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与运动锻炼的乐趣,发现学生的优点,扬长避短,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与爱好,这有助于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案例三:在中学体育课中,学生对自己喜欢但还没有学习过的体育运动项目,都有一种强烈的好奇心、好胜心、求知欲,对新异有一定难度的动作很感兴趣。例如男生对当今世界体育第一运动足球和NBA的喜爱,女生因身体形象工程关注度重视对健美操与体育舞蹈的乐趣就充分说明了这些。对没有兴趣、单调、枯燥、乏味,多次重复、无意义、不喜欢的动作和内容比较厌烦。因此,教师应充分抓住学生的心态想法与动机意识,把“二心”和“一欲”带到课堂教学中,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练习的热情。例如中考体育项目之一,在男生1000米和女生800米跑的教學中,可采用计时跑、让时追逐跑、变速跑、让距跑、越野跑、跟随跑、领先跑等各种变化方法,发展学生耐久跑的素质与能力,这有助于消除中长跑练习中学生的身心疲劳,转移注意力,提高学习的有效性。例如中考体育项目二,在男女生双手向前掷实心球的教学中,因为实心球练习是力量和技巧的有机结合,除重点练习掌握出手角度与出手速度的技术动作要领之外,还可穿插练习俯卧撑、仰卧起坐、双手向前正抛实心球和双手向后背抛实心球等力量与技巧综合素质的练习,以活跃课堂气氛,充实和完善教学中的欠缺与不足。例如中考体育项目三,在男女生立定跳远的教学中,虽然练习是枯燥、单调、不断重复、没有新鲜感,练习时间一长学生内心抵触,必然出现消极怠工,不认真用心练习的偷懒现象;但是如果事先告知学生立定跳远一是可以增强身体下肢的力量素质,二是中考体育必考的重点项目,并在练习中变换计时竞速跳绳、左右单足往返跳、原地收腹跳等辅助性练习手段,学生练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就会显著提高。

(三)制定每学期体育教学的主次目标、理论与實践教学比重、练习项目、练习强度等

在每届初一学生体育教学多年的实践探索过程中,我们根据新生入学身心运动能力现状的实际情况,在制定每学期体育教学目标、理论与实践教学比重、练习项目、练习强度时,有针对性地采用循序渐进、科学、规范、系统、有效、切合学生身心实际的指导思想为原则,有的放矢,不盲目片面,这是解决现实中所存在的实际问题,改变“不良身心运动能力”现状,发展提高初一学生身体素质与运动技能水平的关键之所在。

1. 每学年两学期的教学主次目标。以学生为本,安全健康第一。优先发展提高学生身体基本素质和运动基本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后以发展提高学生身体专项素质与运动专项技能为次要教学目标。

2. 理论和实践的教学比重。体育课程是理论性比重占1/3,实践性比重占2/3,两者有机结合,互为补充的一门学科,包括知识理论讲解和技术实践练习的教学。体育课程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技术要领和技术学习的方法,从而使学生运用适合方法进行体育锻炼,强身健体、缓解自身心理压力与精神负担。在技术教学的同时,进行体育知识的传授是教学的关键,具体的做法:首先通过对学生进行室内体育基本知识理论的传授,结合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与手段,向学生介绍和讲解世界体坛有影响力,适合中学普及与开展的体育运动项目、运动损伤与保健、科学营养膳食、比赛规则与裁判法等体育运动基本知识,使学生建立基本概念,并对此有所认识与了解。其次,教师带领学生参加室外体育场馆的教学实践课,使学生在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的认知实践过程中,经过对知识与技能的消化与吸收,素质和能力的发展提高,对学习与锻炼由粗浅的感性认识上升到有一定层次的理性认识,建立起较为全面与直观的学校体育“三基”的综合基本根基。

3. 教学练习项目。第一学期身体素质:仰卧起坐、俯卧撑、单杠引体向上、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

运动技能:50M跑、跳绳、健美操、体操、篮球。

第二学期身体素质:立位体前屈、俯卧撑、4X10M往返跑、双手向前掷实心球、800M跑、1000M跑。

运动技能:足球、排球、60M迎面接力跑、4×100M接力跑、跳高、跳远。

4. 教学练习强度。每周三节课的教学内容考虑到男女学生之间的生理差异性,教学练习强度体现区别对待。第一、三节课为高强度练习:男生心率达到130~140次/分钟时的效果最佳,而女生心率达120~130次/分钟时的效果最佳,以提高学生身体大脑神经协调指挥和肌肉用力良好配合、呼吸节奏与心血管循环系统的综合功能;第二节课为低强度练习:男生心率在120~130次/分钟时适宜,而女生心率在110~120次/分钟时适宜,以调整和放松学生疲劳的身心,安全健康第一。

(四)课外体育活动辅导与体育家庭作业布置两者之间科学有机的结合

注重加强校内课外体育活动辅导和校外体育家庭作业布置两者之间科学有机地结合,这是现代中学体育全方位、多元化查漏补缺,有效配合与充实完善初一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校内外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的综合实践,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学会学习,在身体锻炼中学会锻炼,构建学生校内外身体素质发展、身心健康增强、运动能力提高的良性循环体系。例如多年来,我校根据对每届初一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实际水平差异性的调查了解,一是充分利用校内每周一、三、五下午第三节课后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采用有针对性对不同层次的水平学生进行分组规范系统的练习辅导提高,以不断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和完善运动能力;二是以家校体育互相结合的方式方法布置安排体育家庭校外作业,每周一、三、五进行计时跳绳,计时仰卧起坐的实践练习;二、四、六进行女生800M跑、男生1000M跑、俯卧撑的实践练习。这不但培养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校外体育锻炼健康身心的良好行为习惯意识,而且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提高身体呼吸和心血管系统功能,增强与完善上肢、腰腹、下肢的力量和速度素质,奠定了初一学生最基本的身心运动能力基础。

三、结论

1. 小学现阶段的体育教学虽然为素质体育教学,但是从学校领导到体育教师整体忽视对学生体育锻炼健康身心方法的指导,不重视学生体育学习与锻炼身体良好习惯意识的培养。

2. 根据每年招收中学初一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综合水平的差异性,采用有针对性的科学、规范、系统、有效的方法与措施,优先以发展提高学生身体基本素质和运动基本技能为主要教学目标,后以发展提高学生身体专项素质与运动专项技能为次要教学目标。

3. 中学初一体育课的教学实践探索,应将校内课外体育活动辅导和校外体育家庭作业布置的科学有机结合作为良好配合,这样有助于构建中学生校内外身体素质发展,身心健康增强,运动能力提高的体育运动认知实践良性循环体系。

猜你喜欢
身心身体素质体育课
大自然的声音疗愈身心
集邮养生 身心兼顾
体育课
身体素质对篮球技战术发挥的影响
体育教学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研究
给身心降个温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吉林省大学生身体素质调查
身心八要